那時候,英國是這樣欺負印度的

那時候,英國是這樣欺負印度的

|開掛的印度/週五更新/楊清筠(撰文)|


16世紀前後,發生在全球範圍內的爆炸式變化可謂人類歷史上的一筆濃墨。只可惜喧鬧和榮耀都是西方人的,對於我等宅在東方的家裡蹲來說,門外的風起雲湧猶如小貓撓門,大家基本沉浸在我宅我快樂的畫風中渾然不覺。殊不知門外的來客早已揹著你謀劃出了一大篇搶劫計劃。

可憐的阿三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被不列顛蹂躪的。好在南亞這片開了掛的土地歷來就沒有太強的民族國家概念。壞在除了印度其他地方都已經有了民族國家的概念。這就尷了尬了。

當西方人的商船開到南亞門口的時候,莫臥兒人並沒有意識到這意味著一種"入侵"的危機,他們甚至樂於看到幾個國家為了爭奪他們的香料、棉布等產品掐得頭破血流,他們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而在南亞眾多爭取利益的國家當中,自然要屬英國成為了最後贏家。


那時候,英國是這樣欺負印度的

那時候的商船

當然,起初,英國人和葡萄牙人一樣都是來做生意的而已,作為一個後起之秀當他們眼饞著葡萄牙和荷蘭人在東方的"戰績"時,應該也沒有想到他們以後的生意能夠做得那麼大。是的,雖然大不列顛在殖民歷史上擁有首屈一指的赫赫威名,但是實際上英國在西方的商業大潮中起步並不是最早的,伊比利亞在大航海事業之中搶佔到了先機,葡萄牙首先在東方開疆拓土,荷蘭人憑著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緊隨其後,法國人也不甘落後,商業帶來的巨大財富使得重商主義思想橫行一時,到了後來,尤其是以殖民地貿易為基礎的貿易公司收益極為驚人,但是遠洋商貿風險和成本都是普通個人難以承受的,於是聯合資本、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的現代股份公司的雛形便應運而生。後來在世界稱王稱霸的英國東印度公司就是這樣一個與時俱進的組織。

那時候,英國是這樣欺負印度的

東印度公司標誌

東方有著西方人夢寐以求的物產,普通商人夢想著靠這裡發財,而各個國家的政府也急切地盼望著發了財的商人給國家帶來油水,樂於支持敢在遠洋貿易中冒險的人們。當時正是1600年年底,為了在東方進行商業活動更為便利,一群想要吃螃蟹的英國商人獲得了王室授予的獨家特權,成立了一個名為"倫敦商人對東印度貿易聯合與管理"的公司,名字非常拗口彆扭且難以翻譯,簡單來說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少兒階段。就這樣,打算在東印度一展拳腳的英國商人便帶著官宣的特許狀大著膽子走上了賺錢之路,雖然前路如何還未可知,但是最起碼這張英國王室給予的特許狀對東印度公司來說已經非常有利,特權規定了,第一,自好望角向東直達麥哲倫海峽的整個東方地區都屬東印度公司貿易支配,一旦發現東印度公司以外的組織染指該區域的貿易活動,其所得國家和東印度公司平分。但是,特許狀期限15年內,國家也可以根據其收益情況選擇終止特許或者延長特許。簡單來說,東方貿易由東印度公司壟斷,能替國家賺錢就繼續壟斷,不能就滾蛋。

這裡我插一句,解釋一下"東印度公司",這個組織並不是只有英國才有,實際但凡和東方有大貿易糾葛的國家都有東印度公司,包括荷蘭、葡萄牙等等,只不過後來英國做得規模最大,所以一提東印度公司就想起來英國,他們管印度叫"東印度"是因為哥倫布當年往西去了美洲以為並堅稱他到了印度,而葡萄牙人往東也到了印度,"咱也沒去過咱也不敢問"的歐洲人只好帶著疑惑把哥倫布去的叫做西印度,東邊真正的印度叫東印度,直到後來明白美洲和印度是兩個地方,因為懶得再改口,所以就慣性地叫下來了。

那時候,英國是這樣欺負印度的

東印度公司倉庫

英國人在印度做生意雖然也時有坎坷,但是總體來說還是相當賺錢的,很快,這群野心勃勃的人就再也不滿足於僅僅做生意,西方國家在全球各地的經驗表明,軍事佔領和公開掠奪要比單純做生意要暴利太多了。然而英國人在印度畢竟有著客場劣勢,再先進的武器在人家屋簷下也難以發揮出高效,更不用說當時衰敗了的莫臥兒王朝力量依然不能小覷。為了實施軍事佔領,英國人學習了法國人在客場使用的妙計,那就是"以戰養戰,以民為兵"。怎麼解釋呢?因為距離母國遙遠,兵力不足,法國人就在殖民地直接吸納當地人作為自己的戰士訓練,不需要太高的技術和時間,就可以培養出戰鬥力可觀的軍隊,這些當地人組成的隊伍既可以幫助法國人拓展殖民地和貿易點範圍,也可以用來和競爭對手互掐,英國迅速get到這一新技能,東印度公司也擁有了能夠戰鬥的軍事力量。那時候,民族國家的認同感還沒有在印度普遍形成,南亞次大陸在社會文化方面歷來放蕩不羈,因而受僱於西方各國的印度士兵並沒有意識到自己是在幫著敵人做破壞自己家鄉的事,更沒有"印奸"這種概念,他們出於職業操守對僱主十分忠誠上心,訓練打仗不遺餘力,成為了英國殖民印度的有力武器。

英國東印度公司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人畜無害的公司了,他們背靠著英國政府,擁有武裝力量,肆無忌憚地在南亞橫行,尤其是和競爭者法國,利用當地土邦的糾紛爭奪勢力範圍,發生在1757年的普拉西戰役,就是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對抗法國和殖民印度的大計劃中前進的一大步。這場戰役說起來其實並沒有太大,在18世紀遍地戰火開花的世界只算得上微不足道的一場,然而它對於英法印三國的意義卻非同凡響,取勝的英國讓印度成為女王桂冠上的明珠又近了一步,讓法國人覬覦這顆明珠的眼神又迷茫了不少。

那時候,英國是這樣欺負印度的

普拉西戰役

普拉西戰役發生在孟加拉——雖然這地方今天實在不怎麼繁榮,但在當時卻是東印度貿易領域人人眼饞的大肥肉,駐守孟加拉的王公西拉傑·達烏拉擁有7萬軍隊,還有法國人在軍事武器方面支持,然而看似規模巨大的軍事力量卻是一幫各懷鬼胎的烏合之眾,正如上文所講,印度人的民族認同意識非常淡漠,也絲毫沒有感覺西方"殖民"的危險性,他們看重的只是眼前跟著誰幹比較有肉吃,有人早已身在曹營心在漢,更多人則是完全懵逼地跟著多數人吃飯而已。面對這樣不知彼不知己的糊塗對手,英國方面的指揮克萊武非常精準地戳到了孟加拉見風使舵的將領賈法爾,沒有費太多力氣就將其買通。於是,在戰爭打響以後賈法爾統領著的孟加拉王公軍隊,完全看錢辦事,對金主爸爸按兵不動,其他無所適從的士兵看見賈法爾的隊伍沒有進攻舉動,也跟著放棄抵抗,幾萬眾的孟加拉軍就在萬臉懵逼中被英國降服,而少的可憐的英國軍隊才死了22個人,整個過程說是戰爭都有點荒唐得可笑, 站錯了隊的法國在此事件之後再沒能和英國分印度的羹。

英國東印度公司卻收益頗豐,孟加拉王公被賈法爾這個印奸傀儡取代,徹底成為英國殖民的工具,這裡的財富讓英國人擁有了足夠的資金支持進行後續的殖民征服,整個南亞即將被不列顛的旗幟完全覆蓋了。

上一篇:

END

喜歡本文/作者,文末讚賞一下表達支持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