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宋江不詔安,梁山結局將怎樣?

壺梯山人LI


在《水滸傳》中,晁蓋等人上梁山後,因王倫嫉賢妒能不願收留晁蓋等人,故而激怒林沖,從而林沖火併王倫,而後尊晁蓋為梁山之主。之後梁山開始逐步強大,特別是宋江上梁山後,因為宋江為人仗義疏財,在江湖名聲很好,所以很多人因為宋江而上了梁山。



晁蓋去世後,宋江也就成了梁山之主。梁山大聚義後,梁山一百零八人排定座次,後在宋江的堅持招安下,最終梁山接受了大宋朝廷的招安。招安後的梁山為大宋東征西討,徵大遼、王慶、田虎,不僅取得勝利,而且梁山一百零八人無一人折損。

不過在之後征討方臘時,雖然方臘得得以平定,但梁山兄弟也損失慘重,得以倖存歸京的很少。然而雖然梁山損失慘重,但是梁山兄弟是為朝廷盡忠、忠於王事,所以梁山兄弟也都成了忠義之士,不在背上反叛不忠之名,也由此全了梁山的忠義之名。

那假如宋江不招安,梁山結局將怎樣呢?

其實晁蓋是一個好頭領、好大哥,但是他看的沒有宋江遠,沒有為梁山兄弟未來的出路想太多,他覺得兄弟們只要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好。


但是宋江看的遠,他之所以堅持招安,一則是為了給兄弟們謀一個出路,不在永遠揹負反叛不忠的罵名,二則就是他看到梁山的結局,若不招安,其結果也會像王慶、田虎那樣,雖然能取勝一時,但終究會走向滅亡,到那時梁山不僅被鎮壓,還要背上不忠之名。所以宋江才會堅持招安。

自來農民起事,無非有三種結局,一則向以前的劉邦、後來的朱元璋,建立一個新的王朝。但宋江知道自己的能力、梁山的實力,是不足以能推翻整個大宋而建立新的王朝。

既然不能建立一個新的王朝,那就是第二種結局,就是被朝廷攻打鎮壓。梁山雖然曾經打敗過朝廷幾次的進攻,但這些都是在事先準備、利有梁山地理的優勢。

然而梁山終究是實力不能和整個大宋相比,也躲不過朝廷源源不斷的征討。只要梁山敗一次,將會給梁山帶來沉重的打擊,最終走向滅亡,如王慶、田虎那樣。

梁山宋江不能建立新的王朝、又不願看到梁山被鎮壓的結局,所以他堅持招安。若梁山不招安,其結果就可能是消滅。



當然《水滸傳》主要講的是梁山兄弟的忠義之情,義就是梁山兄弟的義氣。忠就是忠於朝廷,只有接受朝廷的招安,才能全梁山的忠義之名。若梁山不招安,無非就是一群草寇叛徒,這個王慶、田虎、方臘又有什麼區別,若真的如此,《水滸傳》又體現出何種思想呢!


中孚鑑


我覺得,我們在談宋江招安的問題上,首先得說說他為什麼要積極地爭取被招安,然後再說他們若是不招安的問題。

首先來說,宋江根本不想上梁山上的,他不去是因為去了之後就是強盜了,名聲不好。直到題反詩不去不行了,不去沒命了,他才上的梁山。

其二,宋江是忠義孝三郎,對朋友想講義氣,對朝廷想盡忠,在家中對父母想盡孝。而忠義孝難得兩全,所以,宋江上梁山也只是想避下風頭,從上山那天起就開始想招安的事了。

其三,宋江的內心深處就一直渴望著想青史留名。宋江看到燕青射雁時很傷感地說,人過留名,雁過留聲。想想自己近40,名不成、功不就,卻在山上做強盜,給先人丟臉啊。

其四,梁山108將中想招安的佔大多數,反對招安的有兩部分人,一是小偷和強盜,二是有命案的,這些佔少數。雖然經常有幾個人說招個鳥安,如李逵、武松、魯智深等,而想招安的很有市場,心裡想而不說,他們不想讓後代揹著強盜的罵名,他們也想讓後代受到好的教育和有好的前程。

所以說,這個招安問題可不是宋江一個人的事,而是這些人的內心深處大都心存功名,不忘朝廷,並沒有真正的想要反到底而建立一個自己的政權。

那麼再說說,如果宋江他們不招安會有什麼結果?招安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那麼不招安會是什麼結果呢?

如果不招安的話,通過以上情況我們來細細分析一下,應該會有四種結果:一是等,二是打,三是合,四是亡。

第一、“等”是依靠梁山的有利地形,佔山為王;等待再來合適的天時,說不定就可以下山擴大控制範圍,形成割據一方的地方勢力。在那北宋王朝時期,兵來將擋,水來土囤,朝廷還真沒有什麼辦法,但自身也沒有什麼大的發展。這樣下來,朝廷可能就不打了;山上又是講忠義之人在掌權,燒、殺、搶的話就會違反了替天行道的宗旨,其正常結果應該是宋江等人在山上自生自滅,坐吃山空。

第二、“打”是梁山好漢天生的性格,若是不招安那麼打的機率很大。梁山上有幾萬人要吃、喝、用,如果不搶老百姓只能走下山來向朝廷要,朝廷不給就和朝廷打。這樣打打殺殺幾年下來就會各有損失,梁山將領日漸減少,梁山勢力逐漸萎縮。因為憑宋江的性格和朝廷的眾多降將,是不可能真正和朝廷大幹一場的,宋江可能想都沒敢想自己當皇帝。

第三、“合”是與方臘合為一處,這是後世許多為古人擔憂者的最佳設想。真能這樣的話,雙方實力大增,因為方臘在江南已經形成氣候,兵多將廣實力雄厚;而宋江在山東勢力正盛,佔據有利地形,正好形成南北夾擊,兩家並一處完全有實力推翻大宋。

咱們話又說回來,兩家又不可能真正的實現“合”:一是方臘想當皇帝,宋江講忠孝,是兩股道上跑的車。二是如果合了誰聽誰的,誰當一把手,誰負責人、財、物。三是真要推翻了宋朝,誰又來當皇帝,正如當初劉邦和項羽,即使能暫時合作,不能共同掌管天下,最後又是兵戎相見你死我活的。

第四、“亡”是梁山的陣營內部不接受招安,就會假以時日形成內部紛爭,形成兩大派甚至三四大派;然後就是一方帶領人馬下山,或去投靠朝廷,或者到別處另立山頭;再不好的可能,就是當圍剿大軍到來時,就會出現內應的團伙,毀了梁山軍團;最下的就是有一方(極有可能是傾向朝廷的一夥),會密謀武裝“暴動”奪取梁山大權,血腥風雨兄弟殘殺。最終,就是亡的方式,或者說亡的時間長短而已。

總之,就憑宋江他們的實力和眼界或者說志向,並沒有可能去武裝鬥爭到底,打敗朝廷並推翻大宋——建立一個新政權(就像大漢劉邦或者大明朱元璋那樣);這一切的源頭,就在於宋江這個梁山的帶頭人,只有與人斗的心機而不具備建立王朝基業的大志。俗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多大,此言得之!


讀書評書2017


在梁山108位好漢聚齊後,宋江把“聚義廳”改成了“忠義堂”,寓意是啥?就說明宋江以後要改旗易幟了,不想再做土匪了,要做一位忠義之士。“忠義”二字,宋江重“忠”而輕“義”。


宋江為了向皇帝盡忠,可以舍掉兄弟之間的情義。在武松斷臂擒方臘之後,宋江看到武松成了一個廢人,只是淡淡的說了一句“兄弟隨便吧!”宋江看到武松再也不能領兵打仗,無法為自己徵得榮譽,果斷捨棄了武松。

而武松呢,不惜把自己的性命搭上也要擒住方臘,可以說是立了頭功。而宋江最終卻捨棄了武松,踩在那條斷臂上奪走了本該屬於武松的功勞和爵位。這不能不讓武松心寒。在宋江被毒死之後,武松只是說了一句“都結束了”,也是在情理之中。

可以說,在接受招安之後,對宋江來說,梁山好漢的性命早已不重要,對朝廷盡忠才是最重要的。


宋江如此的渴望從卑微走向正統的輝煌,如此渴望回到封建體制內做高官,如此渴望光宗耀祖,兄弟們的情誼只是團結的紐帶、兄弟們的性命只是完成忠義使命的墊腳石。

打完方臘之後,梁山兄弟走的走、散的散,沒個人的心都被宋江傷透了,實際上朝廷坑了宋江,而宋江又坑了梁山眾兄弟。

再分析梁山好漢有那些願意招安。

宋江自幼受如家文化薰陶,忠君愛國、光宗耀祖是其最高追求。無奈自己只是一個押司,一種升遷無望的小官。

在殺了閻婆惜、潯陽樓題反詩之後,宋江被排除在了封建正統階級之外。而宋江無時不刻向著迴歸所謂的正統。


宋江上梁山不想一輩子都做草寇,梁山是宋江實現人生報復的一塊跳板,壯大梁山、打贏高俅之是要增加向朝廷談判的籌碼,我的實力也很強,不要小瞧我,最好是給我一個大得官職。

而關勝、呼延灼、楊志、盧俊義等忠義之後,本就是體制內人員,希望他們做一輩子土匪、估計他們無臉面見祖宗。他們之所以落草,真正的原因並不是宋江的人格魅力有多麼強大,而是不想回去受到更重的懲罰。落草是暫時的,找機會迴歸才是最終目的。所以他們這些人只希望接受招安的,之是人家嘴上不說,把這口黑鍋甩給了宋江。

那反對招安的有哪些人呢?晁蓋的老部隊和二龍山人馬,那些山野遊俠,只想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放蕩人員,對他們來說招安反而是一種羈絆,他們擔心被詔安之後,會被奸人所害,對招安的前途感到渺茫,只希望活在當下,快活人生。


這些人有魯智深、武松、張青、孫二孃、阮氏三雄、杜遷、宋萬等人。

那宋江一夥不接受招安會怎樣?

結局只有一個——滅亡。所說梁山有一百單八將好漢,但是真正能打的只有那十幾個人,其他的都是徒有虛名。梁山的實力沒有那麼強大。

水泊梁山只是一片八百里的水路,就經濟實力而言是無法同整個北宋王朝一個國家抗衡的。梁山想要達到東京汴梁是不可能的,那結果就只有一個,被消滅。

梁山第一代人可以做草寇,那他們的子孫後代怎麼辦?也要世世代代落草為寇?這一點,是每個人都要考慮的現實問題。

這也是宋江提出招安之後,很多人都選擇默認的一個重要原因。

而招安之後,朝廷是不會讓宋江一夥直接做官享清福的,平遼、徵田虎、王慶、平方臘,直到把宋江的人馬打沒了為止。

這就是招安的代價,轟轟烈烈一生,也許一開始就註定了是一個悲劇!


品讀春秋001



北斗151742957



圓點53


《水泊梁山》

。。如果梁山朝廷不招安,也要尋求一定的後路,那麼多兵馬生活問題也是關件。長靠搶官府也不是長久之計,因為官府的錢糧來自百姓,這樣一來當地的百姓也承受不了,進而造成天怒人冤,百姓不受歡迎。

唯一出路,既已造反對抗朝廷,那麼繼續對抗朝廷,發兵包圍東京與徽宗皇帝談判,叫他交出禍國映民的奸臣,如能得到徽宗認可,那麼除奸後,朝廷的大權宋江可以獨攬,眾兄弟的出路廣寬,大小官職都有你向皇帝推薦。

如果皇帝死保奸臣,與梁山作鬥,憑梁山那麼多兵馬,拿下京城成者為王,敗者即使毀滅,要比打方臘死得英烈光彩。不被後世人罵為甘當朝廷鷹犬,死得胡囊,將兄弟們白白送入陰糟地府。


老龔166916589


假如宋江不招安,如果按照書中的情節,而不是按照歷史真像,梁山已經聲勢浩大,朝廷剿滅梁山絕非易事,如果能堅持到金兵南下,說不定可以成為抗金主力,阻止金兵入侵,贏得全國百姓的愛戴,也可以此蓋世之功名正言順進入大宋朝廷,當然,高逑童貫之輩不死,結局可能還一樣。最好的結局是梁山團結一致推翻即將沒落的宋朝,改朝換代,那一定是大快人心之事。那也不會有岳飛被殺之事,或許歷史又是另一番景象。亦或又出現另外一個南北朝,岳飛加入梁山,共同擊退金兵,真正功成名就。亦或又是三國鼎立,列位請看《宋末三國演義》,作者施耐庵、羅貫中,或……。


牡丹梅花鑫森淼


《水滸傳》中的故事只是故事,當不得史實。歷史上的宋江一群好漢,其實規模很小,翻不起多大波浪。

如果把《水滸傳》中宋江們當真了,他們也就是故事情節的那個結局,沒別的。因為宋江的格局很小,平臺就註定了他們的命運只能招安,不會反朝廷。

如果要逆轉命運,也只有施耐庵有辦法:在招安之前的一次征戰中,宋江不幸中箭身亡,方臘經不住妹妹的糾纏,陪妹妹來梁山看那黑斯(李逵),在吳用軍師的安排下,李逵和方臘妹妹成婚。

方臘久居梁山多日,獲得梁山好漢們的歡心,吳用,盧俊義,武松,林沖等紛紛和他結拜,一致推舉他坐梁山第一把交椅……方臘做了老大,聯合舊部,做大梁山和江南蘇州兩個根據地,最後合力推翻朝廷,倖存下來的兄弟人人做大官,騎大馬🐎,過著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日子,人民從此享太平。

但這只是我——痴人說夢!


春哥1


時代左右人的思想,宋代人追求就是封妻廕子,光耀祖先,108將中數的過來的綠林好漢實際上非常的少,真正的被逼上梁山的只有林沖一人。其中大多數人還是熱衷於當朝為官的。可以說,大多數人上梁山,只是藉助梁山造勢,引起皇帝注意,從而詔安。


酒未沾唇心已醉140630695


謝邀。要是宋江不去詔安的話,他們:在山上首先兄弟會團結,不會鬧小矛盾,聽聽兄弟們的意見,可能會跟方臘一樣成為一方霸主。不至於去了詔安,被奸人利用,最終兄弟都大部份陣亡,所剩無幾,害了各位兄弟的身家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