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大教授講述2020年以來最獨特的記憶 跨越萬里 為南極植物畫像

蘭大教授講述2020年以來最獨特的記憶 跨越萬里 為南極植物畫像

蘭大教授在南極長城站

兰大教授讲述2020年以来最独特的记忆 跨越万里 为南极植物画像

南極的植物

和成群結隊的企鵝“乾瞪眼”,看海豹在冰蓋上悠閒自在地曬太陽……對肖灑和陳書燕來說,這些以往只能在電視上看到的場景或將成為他們2020年最獨特的記憶。1月13日,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肖灑教授和陳書燕副教授受邀參加中國第36次南極科學考察。他們從蘭州出發,一路轉機,途經上海、巴黎、聖地亞哥、蓬塔阿雷納斯,於1月17日抵達南極長城站,開始了為期13天的南極科考之旅。

南極沒有植物嗎?

提起南極,人們大多會想到寒冷、企鵝、海豹、冰川……而對肖灑和陳書燕來說,南極的植物是他們重點關注的對象。“南極科考領域非常廣泛,包含海洋、大氣、地質等,但相對來說研究植物的很少,甚至有人認為南極沒有植物。其實南極植物種類不少,如藻類、地衣、苔蘚和被子植物等,而且植物類型很有代表性。”

此前他們所在的研究團隊主要圍繞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進行研究。隨著研究深入,他們愈發覺得青藏高原的生態環境和極地生態環境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把研究放到兩極去”也就成為團隊努力前進的目標和方向。

親眼看到那些只在文獻上見過的綠色植物,大自然的偉力讓他們心生敬畏。“厚厚的苔蘚遠看像一大片草原,近看這‘綠絨毯’上還長著南極發草呢。大自然很神奇,在這麼惡劣的自然條件下,竟然還有生長如此茂盛的植物。”

更讓陳書燕難以忘記的是南極的大風,“這裡常年大風,3-4級風都是好天氣。每走一步都要用盡全身力氣才能保證自己不被風颳走!”冰雪低溫、乾燥暴風、紫外輻射、高寒缺氧,步行數十公里揹回幾十斤樣品……極端嚴酷的環境為他們帶來許多困難。但就在這樣的環境下,南極半島上許多角落仍留下了肖灑和陳書燕的足跡。

13天裡,他們完成了針對南極長城站附近植物種類、分佈、多樣性的調查。這些觀測數據都被他們一一記錄在案,一張南極植物簡易圖譜在他們腦海中逐漸清晰。“我們在野外更多的是直觀的觀察,分析都需要在室內進行相關實驗才能有結果,所以項目重點、亮點主要是在後期的工作上。”

南極的動物不怕人

作為世界上最神秘的地方之一,南極為無數人所向往和好奇,肖灑和陳書燕也不例外。南極的獨特魅力也讓他們在工作之餘也度過了一段有趣、快樂的時光。每次外出,他們總會碰到企鵝、海豹、海獅等動物。“我們當時被允許進入‘企鵝島’保護區監測長期觀測樣方的情況,很多企鵝和企鵝寶寶都會圍著你、盯著你。還能看到海豹趴在海灘上曬太陽,做實驗的時候賊鷗還會啄你的揹包等。在南極,動物不太怕人,見到人有時會跑過來,很有趣。”

1月24日是除夕,在大洋彼岸的世界盡頭,肖灑和陳書燕度過了一個難忘的春節。他們包餃子、吃年夜飯,還邀請其他國家隊員一起舉辦春晚。零點時刻(北京時間),隊員們一起敲響長城站大鐘,同祖國一起迎接新年的到來。

“滿滿的收穫,一生的榮耀!”儘管南極之旅已經結束,但他們的工作還遠遠沒有結束,“我們希望能夠將南極植物的研究工作做得更加細緻深入,與青藏高原的生態研究進行比較分析,讓西北的科研、蘭大的科研在這個領域走上國際前沿。”

接下來,他們將對採集回來的植物、土壤等樣本進行測序、分析,通過科學嚴謹的工作詳細解答南極植物的相關研究問題,真正繪製出一張南極植物圖譜。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馬文豔 通訊員 孔子俊/文 蘭州大學供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