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冷戰末期阿美外交關係
馬島戰爭的爆發的實質性原因是英美阿之間產生的外交錯覺,但實質上美國政府在這場戰爭爆發的前後所做出的一系列外交決策實質上是對於泛美主義以及泛大西洋主義的適度權衡以及調整的一個過程。
首先英國是美國最重要的盟國之一,在冷戰背景下,美國在核心利益問題上不可能打壓如此重要的盟國,但是阿根廷也同樣是拉美地區美國重要的合作伙伴,阿根廷是美國在南美洲外交政策能夠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
在戰爭爆發之前,美國認為如果馬島迴歸到阿根廷方,那麼大量的英國居民勢必會離開島嶼,但是美國對於阿根廷解決島嶼人口以及經濟問題上是否能夠取得成功持懷疑態度。除了經濟問題之外,馬島還關乎到極其重要的戰略問題,但是美國在馬島並沒有噁心的經濟政治利益,但是爭端雙方都與美國有著極其緊密的聯繫,因此美國在戰前不希望看見爭端升級,破壞地區和平,因而持中立的態度。
02、里根政府失敗的穿梭外交
但在1981年之後阿根廷在南喬治島登陸之後,無論是里根政府的調停,還是國務卿黑格的穿梭外交(指在英阿雙方之間不斷進行穿梭,不斷向白宮彙報進展,試圖促成英阿和平協定談判)都以失敗告終,但是美國一直沒有停止放棄限制戰事擴大和降低其負面影響的努力以及嘗試。但直至阿根廷軍隊登陸南喬治島之前,在外交重視程度上馬島問題始終不是一個主要問題。除此之外,在危機的一開始,美國國防部長溫伯格就堅定地站在英國方,其個人在美國對英國進行進一步軍事援助上發揮了重大作用。
至於美國國家安全委員在危機期間的決策作用並不明顯的源於可以歸咎於里根政府前期並不熱衷於外交權力集中,相關文件不是被擱置就是屈指可數,因此里根總統與國家安全委員會在決策過程中扮演的角色並不顯著。
但對於美國來說,保持中立實質上是成本最小、利益最大化的手段!
但為什麼美國選擇了支持英國制裁阿根廷的原因是因為阿根廷武裝佔領馬島的行為與美國倡導的不使用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的原則相悖,而且衝突升級之後,美國必須要進行一定的取捨,那麼在這一點上看起來英國顯然對於美國來說更為重要,同時安理會也在馬島被佔領之後立即發佈了決議,要求其停止行動,美國的站隊選擇一定上與國際輿論保持了一致。
03、里根政府的抉擇
其次,英國政府在這一期間展開了全方位的外交行動,諸如尋求聯合國支持,獲得國際輿論的同情與理解,其次尋求其他
西方盟國的支持,進而繼續加強在南大西洋的軍事存在,向阿根廷施壓,同時英國在其營造的國際環境下繼續對美施壓,以尋求全方位的支持英國政策。但在戰爭結束之後,美國便開始積極緩解與阿根廷的關係,實質上是因為可以實現利益最大化,因為損害了與拉美國家的關係,就嚴重影響了美國的地區戰略,如果持續支持英國會進一步損害與拉美國家關係,從而給蘇聯古巴等勢力提供介入拉美的機會,這與美國的冷戰外交戰略方針不符。
有關於國務卿黑格的穿梭外交是美國兼顧政策的一個體現,但在一開始的外交過程中,就一直在偏向英國的政治意向,雖然黑格一直強調不偏不倚的調節,但是其個人偏好卻是偏向英國一方的,這一定程度上助長了英國的強硬態度,因而國務卿所展開的穿梭外交從一開始便是失敗的。
04、冷戰末期英阿關係
在世界去殖民化浪潮的推動下,從1965年開始鑑於雙方組織私下談判的計劃失敗,阿根廷將馬島問題提交至聯合國大會,有關馬島主權問題的談判便就此開始。
但由於馬島居民認為阿根廷的貨物進入馬島會損害島民自身的利益,因而英國方一直在與島民進行方案的談判,這卻被阿根廷誤解為英國方面有意拖延,導致談判局勢進一步惡化。
撒切爾政府上臺之後迫於嚴重的經濟壓力,壓縮政府開支成為了首要任務,其中負責馬島防務的巡洋艦便被削減,阿根廷政府將其解釋為英國無力對該地域進行管轄。
1981年英國通過了國籍法,此舉導致接近三分之二的馬島居民喪失了英國國籍以及在英國本土定居的機會,阿根廷政府將其理解為英國開始逐步放棄對馬島主權。
這一系列的行為,以及阿根廷政府早已開始評估武力奪回馬島的可能性,阿根廷政府得出了"只要是不流血的突然軍事行動,英國就會默認阿根廷在馬島的主權"的結論。
05、英阿外交博弈
然而在外交行動上,主要是英國掌握了絕大多數的主動權,通過在聯合國敦促安理會召開會議,強調與美國的再同盟的必要性,成功分化了自身的壓力,進而再國際社會上獲得了一定的支持度,這也體現了阿根廷前期準備不足,在外交上錯失了重要的機會,誤判了英國對於馬島的立場。
但拉美大多數國家依舊深信阿根廷對於馬島主權訴求的正當性,阿根廷可以通過將馬島爭端提交至美洲國家組織的方法依靠不記名投票的方式爭取外交支持,從而達到在外交上壓制英國的目的。
在穿梭外交的過程中,礙於軍政府的強硬作風以及不合作的態度,阿根廷一再喪失了許多爭取馬島主權的機會,從而給予了英國更大的優勢,使得英國分化了阿根廷在拉美所擁有的外交優勢。
阿根廷錯誤評估了英國的一系列行動,甚至對於英國代表在聯合國的抗議以及外交上的施壓都被軍政府當做了是虛張聲勢的一部分,他們認為馬島是勢在必得的,英國已經無力對於這一地區進行管轄,但實質上如果丟失了馬島,那麼英國對於其大西洋上的屬地的所有權的正統性會受到動搖,但阿根廷軍政府的自大使其錯失了利益最大化的談判機會以及最好的收回馬島的時機,進而導致了馬島戰爭的失敗以及後續的軍政府倒臺。
06、歐洲與阿根廷
阿歐關係大體上可以看做是歐拉關係的延伸,是阿根廷在擺脫美國束縛之後的奉行的多元外交政策所導致的。
阿根廷在七十年代的獨立性不斷增強,逐步放棄了意識形態邊疆政策之後轉向了多元外交的模式之後,阿根廷首先採取了歐洲選擇政策,拉美國家與西歐開展了各領域的合作,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各個方面。
在八十年代初歐共體以及成為了拉美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合作伙伴,在歐洲選擇政策的指導下,拉美與西歐關係發展迅速。
阿根廷經濟發展迅速,市場容納力和購買力都很符合歐洲等國商品輸出的需求,而且阿根廷有著良好的市場經濟發展潛力,同時在西歐國家的自身發展迅速的情況下也希望擺脫美國的控制,因而提出了"西歐重返拉美"的設想,從而雙方在政策與經濟上相互互補,形成了一個理想的合作環境。
在軍事上,雙方關係有著實質性進步的發展,最主要的手段是武器供應,這在國家外交之間佔有一定的地位,例如在核能合作方面,阿根廷與西德簽訂了幫助修建重水反應堆和供應核燃料的協定,這是阿根廷等拉美國家擺脫美國控制的一個基礎。
但是軍事問題是一個敏感話題,是一個需要謹慎和注意的一個層面,這直接涉及的國家的安全問題,所以雙方在談判方面有所保留,但不得不說的在軍事合作方面確實有了一個突破,雖然阿根廷等拉美國家擺脫了美國的依賴,但又進一步增強了對西歐的軍事依賴,如阿根廷對法國武器的進口,導致了馬島戰爭後期被經濟制裁與武器禁運之後的劣勢。
但是阿根廷的產品單一性嚴重製約了其與西歐國家貿易的擴大,初級產品的傳統型出口對於拉美地區經濟發展很不利,這起到了一定的限制與消極方向上的影響。
務實的外交政策與綜合國力的逐步增長極大程度的加強了歐洲與阿根廷的聯繫,使得阿根廷所在的地區成為了第三世界資本主義最為發達的地區,在歐洲的資金與技術幫助下,阿根廷工業產品生產量有著一定的提高,原油與天然氣產量與前期相比也有著很大的提高。
其中西歐的資金與援助是或不可缺的,這對於拉美國家經濟的發展無疑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這樣的資本引入和依賴導致拉美國家對外資的過度依賴現象。
這樣的外交關係是在特殊的國際背景之下展開的,拉美進一步的獨立導致了美國的國際影響力有所下降,這對於兩極格局有著一個很大的衝擊了,這也使得其趨於平緩發展。
這僅僅是八十年代初期的阿根廷與歐洲的外交關係,在馬島戰爭期間外交關係有著短暫停滯,但基於兩國的有著深厚的外交傳統與基調,這並不會影響兩國的大外交方針。
07、阿根廷外交決策機制對事件的影響(錯覺的代價)
長期以來,阿根廷國內政局搖擺動盪,國內基礎政權不牢固導致阿根廷容易受到衝擊,同時也連帶影響了阿根廷的外交決策機制。
在阿根廷政治建設中,阿根廷軍隊佔有著獨特的地位,由於軍隊職業化並不理想,文官政府沒有處理好與軍隊之間的關係,因而阿根廷的軍事騷亂與政變時有發生。
軍隊團體與政治團體都有著各自的政治訴求,只是軍隊團體表達訴求的方式更為激烈,因此二戰後的阿根廷發生了五次軍事政變,規模以及頻率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
軍人當政是阿根廷政府的一大特點,但不穩定成為了軍政府的代名詞,且礙於阿根廷的政治傳統,真正執政的是武官出身的軍人們,而馬島戰爭前夕阿根廷國內的惡性通脹加之軍政府執政的首要目的是確保自己政權的穩定,才導致了後續阿根廷在外交層面上出現的種種錯覺,這樣的錯覺導致了阿根廷在馬島戰爭外交層面上的錯誤決策,從此,阿根廷失去了收回馬島的良機,撒切爾政府也藉此贏得了國家外交聲望以及鐵娘子的美名。
閱讀更多 圖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