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瞭解日本歷史,必須瞭解他們的佛教歷史;瞭解佛教歷史,必須瞭解比叡山和高野山。在高野山,我們有很多奇遇,其中之一,就是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住了一晚。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日本佛教的兩個聖地

日本佛教的兩大重鎮,比叡山和高野山,分別是最澄法師和空海法師創辦的。

他們二位大德同是跟隨第十二次遣唐使船隊,赴唐求法的學僧,歸日後一個在比叡山開創了天台宗,一個在高野山創立了真言宗。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這幅畫也是國寶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妖貓傳》中的空海

他們在大唐首次接觸到密宗,受到強烈震撼並孜孜以求,回國後繼續發展傳承唐密(在中國已失傳),並形成了自己的流派,最澄法師發展成“臺密”(天台宗的密教),空海法師發展出“東密”(真言宗的密教)。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兩位高僧圓寂後(真言宗弟子不同意空海大師圓寂一說,堅持認為是“入定”),最澄法師諡號為“傳教大師”,空海法師諡號為“弘法大師”。比叡山成了延歷寺的山號,而高野山也成了金剛峰寺的山號。兩處都有1200多年的歷史,為政府認定的“日本國寶”,和聯合國指定的“世界遺產”。

唯一不同的,比叡山上幾乎是延歷寺的天下,而高野山上遍佈了一百多家寺院。

登上兩座海拔800多米的山上,都要輾轉坐火車,然後乘纜車到山上。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高野山給中國遊客的感覺像廬山,覺得那麼高的山,艱難地搭纜車沿著45度角的大斜坡拽上山頂,山上應該條件艱苦物資匱乏。實際卻不這樣,山上也有幾條公路和三路公交車,除了鱗次櫛比一間挨著一間的寺院,還夾雜有銀行郵局飯店遊客中心,甚至還有一間高野山大學,和高野山出版社。

入住真言宗寺院的宿坊

為了從容地感受寧靜的寺院生活,我們提前一晚先行入住山上。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像不像那藤野先生

高野山上沒有賓館,但有52所寺院提供住宿,叫宿坊,是寺院僧人自己直接管理並接待的。我們選擇的是具有近八百年曆史的金剛三昧院。這座寺院本身就是聯合國評定的“世界遺產”,由北條政子於1223年為亡夫源賴朝所建立的菩提寺。源賴朝是日本幕府制度的建立者,首位徵夷大將軍,開啟了鎌倉時代(1185年—1333年)。

以往,在國外住到古董酒店,我們都懷著崇敬心情。這次住到“世界遺產”裡,還是開天闢地第一遭。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高野山最古老的塔

作為高野山中的最古老名剎之一,金剛三昧院依然保存著鎌倉時期的風雅。最具特徵的就是政府評定的“日本國寶”,建於1223年的多寶塔,和“重要文化財”藏經閣,供奉的本尊是愛染明王,是成就戀愛和結緣的佛。

早在平安時代(794年—1192年),為了接待從京都來高野山參拜的上層人士,寺院出現了茅草菴供住宿用。到了江戶時代(1603年—1868年)各方領主豪族在經濟上紛紛供養寺院,住宿條件提高,規模擴大。

現在,宿坊與城裡的和式酒店一樣,房間是榻榻米。而其他設施與西式現代賓館一樣,空氣清新機和智能馬桶都是標配,完全不是我們對寺院寮房的想象。房間裡預備了和服和睡衣,到公共溫泉浴室泡了湯,還用了僧人送來的茶。

翌晨隨僧人上了早課。日本寺院真是乾淨啊,上臺階就要脫鞋,冬天木地板冰涼,我換上寺裡的脫鞋才得以進入。有年輕的沙彌師引領,穿過長長的走廊,路過會客室、展覽廳樣的房間。進入密室一樣的內殿,拖鞋也脫在門外。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方丈或住持已經帶著幾個徒弟在誦經,安排我們坐在後邊,腳下的地毯下有電熱毯,逐漸地感覺到溫暖。沙彌師舉著牌子,示意我們看下一步的儀軌和要領。好玩兒的是,牌子上不僅有英文,還有卡通畫。

誦到某個環節,沙彌示意我們上前一步,到臺前上香跪拜祈福,然後返回座位。又持一些什麼咒,然後又被示意起立,繞行殿宇一週。這時得以細細打量這間很象藏傳佛教寺院的內殿的佈置。

繞行一週後,又到了隔壁的閣拜了明王。就示意我們可以先行退出了,算了下,在早課的時間大概半小時的樣子。

返回寮房不久,略洗漱了下,就有僧人送來的精進料理。“精進”的含義是改惡行善、專心致志。我們漢傳佛教,也以修行的精進作為對僧俗二眾的要求標準。而用齋也是修行的一部分,在寺院結齋(飯畢)時,義工都會隨喜用齋的功德。

高野山的旅遊資料介紹,高野山的精進料理是空海大師從大唐引進,經歷代僧眾的改良發展為現今的樣貌。在調味、烹飪、色彩上按照“五味、無法、五色”五項基本原則操作。包括燒烤、油炸、醃漬、豆腐、湯品料理為基本菜色。其中高野豆腐(凍豆腐)和芝麻豆腐是特色。放很少的鹽或糖,品嚐食蔬的本味兒。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彬彬有禮的僧人連矮桌一起端入,幾樣精緻小菜,湯飯和茶,很鮮,都是海藻味道。最值得一讚的,是那米飯。日本人,是很自豪他們的物產的,超市裡都會標稱“國產牛肉,國產米”的,價格高於進口農產品。

其實,各個寺院會根據客人需要,可以安排打坐、聽道、抄經等體驗課程的。但入冬後,已是淡季,客人稀少,沒有預約的話,這些課程很難安排。而我們的興趣還是參訪寺院。

之後,存好行李,就去逛了。

在奧之院的負氧離子中洗肺

出門直奔奧之院,那有弘法大師空海最後長眠的靈廟。

奧之院就是內院的意思,日本寺院大都有這樣的所在。

和我國人民都比較忌諱墳墓和喪葬,將其遠遠地安排在郊野不同,日本的佛寺和神社都有公墓職能。而這些寺院神社就密集地夾雜在民居之中,在院子中闢出一塊區域做墓地,裡邊層層疊疊地矗立著高矮不等的墓碑,而牆外也許就是鄰居家的臥室。逢年過節,市民掃墓就到社區裡的寺院祭拜即可,很是方便。

奧之院被認為是高野山最神聖的地方,有長達兩公里長的參拜道,沿途多達的20萬座墓碑層層疊疊鱗次櫛比,高低錯落綿延不斷。最初是高野山的僧侶圓寂後的紀念碑林,後來文武政要,乃至民間的高官巨賈、社會名流及至普通百姓,也想搭高僧大德的便車在此立碑。靠著大樹好乘涼啊,他們對傍著弘法大師往生淨土,深信不疑。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漫山都是幾百年上千年的古杉和檜樹,很多都是需要四五個人合抱才能圍住的。這些樹都有編號戶口,是日本保護樹木。在奧之院的山坡上,有一千幾百棵近千年的“特別母樹”,是樹種、造型都優質的樹種培育林木。

好多年前,我國傳言日本大量進口中國木材使用,包括消耗量非常巨大的一次性木筷子,而他們自己的木材卻保存保護得相當之好。

確實有這種感覺,越是發達國家人均浪費的自然資源就越高,日本商業繁榮,但商品精緻小巧,包裝袋包裝盒塑料袋使用量相當巨大。在限塑方面,還不如非洲做得好。在坦桑尼亞,嚴禁使用塑料袋,商家銷售塑料袋是要罰款的。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林間非常幽靜,空氣甜潤沁人心脾,負氧離子想必相當之高,奮力地吐故納新真的很洗肺啊。

高野山為了維持莊嚴清淨的樣貌,禁止種植花樹果樹,這也是日本國滿坑滿谷的鮮花彩葉,而唯有高野山這樣的佛教聖地只有濃墨一樣的綠樹的原因。廣泛保留的是“高野六木”,包括杉樹、扁柏、赤松、冷杉、鐵杉和金松。這六種針葉樹種自古被保育,遍及高野山全域。

讓人驚喜的是,沿途可以看到日本歷史上許許多多的名人墓碑,還有當代許許多多知名大企業為員工設立的祈福紀念碑。特別是日本戰國時代,互相敵對的幕府將軍,織田信長、德川吉宗、豐臣秀吉、武田信玄……在生前打得你死我活,死後卻都葬在一起做鄰居。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墓碑中找歷史人物是個很有趣的活動,所以有很多遊客在此地流連忘返,能找出兩百個各時期日本各領域的名人墓碑。

弘法大師御廟大殿是不許拍照的,裡邊僧人忙忙碌碌接待遊人供燈、捐贈和寫御朱印(日本寺廟神社新年期間為遊人寫的一種兼有靈符和紀念品意義的書法並加蓋紀念章)。我從側門進了地宮,曲曲折折的路徑,供奉著成千上萬的亡人牌位,和無數晝夜不滅的長明燈。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當然,重頭戲是空海大師入定處了,空海大師是各宗派祖師中唯一具有入定信仰的法師,肉身成佛。弟子深信他入定後,待彌勒來生時他會繼續來度化眾生。但不對外開放的,普通僧侶也沒資格與權限接觸。寺裡維那師(大致分管後勤總務的高級僧侶)每天在御廟前供奉兩次餐點。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在高野山投宿金剛三昧院,居然住到“世界遺產”裡

是的,他們堅持認為,空海沒有圓寂,而是入定,他的色身完好,指甲和毛髮還在生長。所以每年要有兩個固定日子,舉行換服儀式,給大師換僧袍。

至誠頂禮空海大師!南無阿彌陀佛!


與本文相關的文章:

(以上文章在本號內檢索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