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這些發黃的歷史照片是法國人約瑟夫·斯卡別克拍攝的,共有500張,顯示了在1906年至1909年修建洛陽至開封鐵路工程(隴海線前身)期間,約瑟夫·斯卡別克拍攝記錄下的當時鄭州、開封、洛陽沿線的民情風俗以及鐵路施工的現場情景。除了反映鐵路施工時的情形外,這位法國工程師當年還拍下了沿線群眾的生活狀態——婚嫁、織布、耍猴、拉二胡、趕集等。這些照片,見證了歷史的滄桑,真是讓人心生感慨啊!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開封與洛陽之間的一段鐵路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開封龍亭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開封鼓樓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鄭州(原鄭縣主要街道)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原商丘市區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豫東大馬車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少林寺

清末的少林寺,照片上冊是“少林寺”牌匾是康熙皇帝親書御賜的,民國時期少林寺捲入俗世混戰,導致寺廟別焚燬,這個牌匾也被燒掉了“寺”字。後來少林寺重建時,中國佛教協會主席趙樸初又給這塊匾補了個“寺”字。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商丘市區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賣藝者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賣豆腐的小販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洛陽市區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洛陽市區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洛陽橋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洛陽洛河水上的行船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洛陽龍門附近排水工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洛陽白馬寺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龍門石窟

清末洛陽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石刻藝術瑰寶,它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此後隋、唐、宋等朝也進行了繼續開鑿。龍門石窟規模宏大,但是歷史上的損毀和盜採也十分嚴重,其中尤以唐武宗的“滅佛運動”和清末民初時期的文物偷盜對龍門石窟的損毀最為嚴重。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靈寶縣城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靈寶城牆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小孩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某個地方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官員家眷出行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婦女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大戶人家的小孩子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鄭州唐代古塔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鄭州街頭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鞏縣《鞏義市》康店康百萬莊園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 鞏縣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宋陵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宋陵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鞏縣《今鞏義市》宋陵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河南窯洞


清末河南老照片:看看百年前河南的祖輩們是怎樣的生活

偃師附近的洛河


八旬法國老人河南“探親”。


2005年04月4月16日上午8時,巴黎飛往北京的法國航空公司的一架國際航班降落在北京首都機場。40分鐘後,85歲的法國老人讓·斯卡別克(JeanSkarbek)與他的翻譯——河南留法學生張燕雲出現在機場出口。記者隨同張燕雲的家人迅速迎了上去。老人精神矍鑠、十分興奮,他說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腳下是中國的土地,這一刻與他父親當年來到中國已相距近百年。


  提起河南,老人非常熟悉。“河南在中國的中部,地理位置很好,歷史文化悠久,發展也很快……”他說,父親在世的時候不知道向他重複了多少回。老人在法國經常從電視上、從互聯網上了解河南的信息。


  在北京作短暫停留後,讓·斯卡別克先生一行又乘坐火車,於昨晚來到河南。


  讓·斯卡別克先生此行的目的之一,是向河南人民展示他的父親約瑟夫·斯卡別克拍攝的一批照片。這些發黃的照片顯示了在清末1906年至1909年修建洛陽至開封鐵路工程(隴海線前身)期間,約瑟夫·斯卡別克拍攝記錄下的當時鄭州、開封、洛陽沿線的民情風俗以及鐵路施工的現場情景。讓·斯卡別克說,父親是以隧道工程師的身份來河南的,父親更像一個出色的攝影家,照片的每個角度、每個主題都那樣突出、生動,影響了他的一生!


  翻開塵封的歷史,穿越百年風雲,記者快速瀏覽了這些照片。照片共有500多張,其中有80多張涉及當年洛陽——開封段鐵路修建時的情形,包括地形勘察圖、施工現場圖以及有一次大水沖毀橋樑的照片。每一張照片都有詳細的說明。除了反映鐵路施工時的情形外,這位法國工程師當年還拍下了沿線群眾的生活狀態——婚嫁、織布、耍猴、拉二胡、趕集等。


  翻譯張燕雲說,這位法國工程師死後,照片由他的兒子讓·斯卡別克保存。前年,張燕雲在法國偶然認識了他,幾經周折取得老人及其家人的信任,最終隨同他來河南展示這些從未在中國露過面的私人收藏,撫今追昔,考察緬懷老工程師當年工作過的地方。法國工程師的河南經歷


  85歲的讓·斯卡別克先生出生在法國巴黎,他的父親約瑟夫·斯卡別克於1879年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座小城市。約瑟夫·斯卡別克是法國隧道工程師。1906年秋天,27歲的他偶爾從當地一家行業雜誌上獲得一條消息,消息是比利時政府發佈的,說要在法國招聘一名鐵路隧道方面的工程師赴中國修建鐵路。


  那時的中國對於一個法國年輕人來說,頭腦中幾乎是一片空白。約瑟夫出於對職業的喜愛,前去報了名。經過層層的選拔和考試,最終他有幸參加了法、比兩國組成的工程師隊伍。後來,約瑟夫才知道兩國與清政府簽訂了修建汴洛鐵路的條約。


  1906年9月,年輕的約瑟夫·斯卡別克從法國馬賽港出發,坐油輪在海上經歷了33天的長途跋涉,終於來到了中國上海,隨後轉乘油輪來到漢口。12月底,從漢口再乘火車來到了鄭州市(當時叫鄭縣)。


  約瑟夫·斯卡別克是以鐵路隧道設計專家的身份來河南的,他負責的路段是鞏縣到鄭縣的鐵路橋樑隧道的設計與施工。他的兒子在回憶中說,當時清朝政府還僱用一些監工與他父親一起工作。現在他還保存著父親留下的施工合同、工資結算情況以及施工圖紙等。


  約瑟夫·斯卡別克來到鄭縣,在汴洛之間的工地上待了3年,一邊修建鐵路,一邊不停地變換著住址,曾經在一次施工中遇到了比較困難的工程,在一個小村莊吃住一年多。


  約瑟夫·斯卡別克在河南期間用的是一個福建籍的翻譯。1909年,約瑟夫圓滿完成任務後離開中國,從此再也沒有來過中國。1961年,約瑟夫·斯卡別克去世,時年82歲。老照片裡的舊日場景


  “父親當時非常年輕,對攝影非常愛好,如果不是這一點,所有的故事都將消失!”如今,兒子讓·斯卡別克回憶他的父親時,充滿自豪和遺憾,“1906年離開法國來中國那年,父親約瑟夫·斯卡別克專門買了比較昂貴的照相機,那個相機非常大、非常好,很遺憾在二戰時搬家丟失,再也找不到了。”


  昨天,記者翻看這些照片,發現這些沖洗出來的照片儘管歷經百年,但除了顏色發黃外,畫面非常清晰。照片記錄了工人們開山鑿壁揮汗如雨的情景、工程師和工人們在成功劈山之後站在山頭上慶賀的場景,還有身穿長褂、頭頂官帽的清政府官員與西裝革履的法國工程師的合影,還有開封鐵塔、洛陽白馬寺與登封少林寺當時的面貌。老照片不僅反映了當時的工程情況,還拍攝了工程沿線老百姓的生活狀況。村莊、戲臺、喪禮、婚禮、遷徙的人、處決犯人、民間藝人、趕會的平民……每個鏡頭都活靈活現、惟妙惟肖。


  “這次來到河南一定要想法找到這個西夏村(音)。”99年後的今天,約瑟夫·斯卡別克的兒子一直惦念著有個叫西夏的村子。


  之所以牽掛,是因為他父親在這個小村子生活了一年多,當時遇到了工程進展十分艱難的地段。他說,這個村子靠近偃師,照片中有很多廟宇。對河南的牽掛縈繞一生


  500多張老照片一直在巴黎一家銀行的私人密碼櫃裡保存,之所以至今完好地保存著,讓·斯卡別克說這全歸功於父親。照片的沖洗、剪輯都是父親一個人獨立完成的,照片保存的溫度、溼度以及防蟲措施等,他也都有十分嚴格的要求。


  約瑟夫·斯卡別克儘管只在河南待了3年,但這3年他終生難忘。臨終前,他還惦念著那個為他當了3年翻譯的福建小夥子。記憶中小夥子長相非常好,人很勤快,在工地與他一起吃住,大概在南京的一家外國辦事處工作,法語十分流利。


  讓·斯卡別克13歲時經常纏著父親講一些中國的事情,父親說那裡很遙遠、很神秘,古蹟很多,文明悠久,人們能吃苦又善良。父親去世後,讓·斯卡別克萌生了到河南看一看的強烈願望,他要親自到現場研究、對比一下父親鏡頭中的一切。這個願望在他的心中埋藏了幾十年,2003年春,一個偶然的機會成全了老人來河南一遊的夢想。一位來自中國河南的留學生偶然與老人相識,她叫張燕雲,在法國巴黎留學學習服裝設計專業。幾次交流後,張燕雲得知老人擁有500多張河南老照片,十分激動。從此、談論中國、談論河南成了他們一起聊天時的中心話題。


  2004年7月,張燕雲將老人的故事講給了記者。7月16日,刊發《法國老人收藏500多張老照片,記錄清末1906~1909河南人“原生態”》一文,首次披露此事。在多方努力下,這位法國老人終於踏上了與父親時隔近百年的河南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