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大侃歷史


科舉制是一種以考試為標準來選拔和任用人才的制度,科舉制使得各階層能夠流動,讓普通老百姓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學習和努力向更高的階層發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和更好的生活條件。而到了唐朝時,唐太宗十分重視對人才的培養和選拔,因此學校制度得到了發展,能夠進入專門學校學習的人才更多了。

在唐代女皇武則天時期,還出現了新的科舉考試內容,那就是武舉。同時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殿試製度在這一時期初成,雖然沒有成為定製,但是也對後來科舉制的發展與完善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到了唐玄宗時,詩賦在考試中的地位得到了明顯的上升,成為進士科考試中的主要內容。

說起科舉考試的人,大家似乎都會想起這樣兩個人,一位是《儒林外史》中的范進。范進中舉後便高興得發了狂,變得瘋瘋癲癲,他因科舉而變得受人唾棄,也因為科舉變得被人尊敬。而另一個人就是魯迅先生小說中的孔乙己,孔乙己一輩子也沒能考上進士,又好吃懶做,只知道一味地鑽研細節上的知識。他最後被打斷了腿,窮得只有一件破袍子。儘管一次次地遭遇失敗,他們還是不放棄科舉應試這一條路,就是因為只有通過科舉才能完成他們建功立業的夢想。

韓愈也有著自己的夢想與抱負。韓愈字退之,是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但就是這樣以一位文采斐然的大家,科舉之路卻顯得異常困頓。韓愈幼年便遭遇不幸,父母早早離他而去,一直由兄長韓會撫養。但不幸的是,韓會受到元載一案的牽連,被貶不久後就病逝了。韓愈此後隨寡嫂漂泊流浪,但是他自幼勤懇努力,刻苦讀書。

他的科舉之路格外不順,他取得去長安的鄉貢資格後卻不幸落榜了,韓愈在長安無依無靠。此後的三次科舉考試也都失敗了,在他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時,他終於考中了進士。但是此後在吏部的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中他又失敗了。經過如此多次的失敗,平常人早就想要放棄了,但是韓愈一直堅持了下來,向著他的夢想努力。三次的博學宏詞科的考試並沒有讓韓愈灰心喪氣,一蹶不振,他終於得到了宣武節度使董晉的推薦,朝著他的夢想前進了一步,他被授命擔任宣武節度使觀察推官一職。

他做官期間,多次遭受貶謫,但是韓愈並未放棄,他一直致力於古文運動的推動,開闢了唐代以來古文發展的新境界。他也被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蘇軾稱讚他說:“文起八代之衰。”韓愈的文章筆力奇勁,氣勢渾雄,說理透徹,邏輯清晰,對後世的古文書寫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在韓愈死後,他被追贈為禮部尚書。宋神宗時,韓愈被追封為昌黎伯,並被允許從祀於孔廟之中。韓愈“六次落榜”卻仍然不放棄,並且一直錘鍊著自己的文字功力,這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他的堅持與決心。與其說是科舉帶來成就的誘惑讓韓愈一直不放棄,我們更應該看見韓愈性格中的堅忍不拔,他很少得到上天的眷顧,卻沒有頹喪,反而在逆境中崛起,成就了一代文學典範。


鄧海春


唐玄宗之後,科舉之風日盛,所謂“開元以後,四海晏清,士無賢不肖,恥不以文章達”,“科第之設,草澤望之起家,簪紱望之繼世”。迄中唐科舉日漸成為高級官吏的主要來源。

唐朝科舉的數目很多,唐初只有秀才、明經、進士三科,到了唐穆宗時,考試科目除了開設的以上三科以外,還有俊士、一史、三史、明法、明算等十四科之多。雖然科考數目很多,但是它們在考試中的地位並不相同,《唐摭言》卷一“述進士”上篇記載,“永徽以前,俊、秀兩科猶與進士並列;咸亨之後,凡由文學一舉於有司者,競集於進士矣。”“搢紳雖位極人臣,不由進士者,終不為美。”可以看出舉子門對進士科的推崇以及進士科所受的重視,但是考取進士科也是頗為艱難,三十歲考中明經都已經算老的了,五十歲中進士還算少進士。

在唐代,做到宰相和六部大員,及地方州郡長官的,大多是通過進士、明經、制舉逐漸得到升遷。進士、明經、制舉代表了唐代科舉制的主要特點,也是唐代高級官員入仕的重要途徑。安史之亂以後,進士科(也稱文學科)的地位進一步提升,明經出身甚至會受到鄙視和嘲笑,如元稹明經及第後去拜訪李賀,李賀不僅不接見他,還對他進行挖苦和嘲笑。

進士科的崇高地位也深刻影響了當時的社會風尚。根據《唐語林》載:宣宗舅鄭僕射光,鎮河中。封其妾為夫人,不受,表曰:“白屋同愁,已失鳳鳴之侶;朱門自樂,難容烏合之人。”上大喜,問左右曰:“誰教阿舅作此好語?”對曰:“光多任一判官田詢者掌書記。”上曰:“表語尤佳,便好與翰林一官。”論者以為不由進士,又寒士,無引援,遂止。宣宗想提拔有才之士,但是因為無進士出身和門第而受到了群臣的阻撓,也說明了進士出身在晚唐成為影響仕宦的主要因素,即使是天子也不能左右時代的風氣。

宣宗朝還採取了恢復進士放榜後的宴集活動、編纂《登科記》取消對子弟的限制、精簡考試科目等措施,更使進士科的地位如日中天,以至形成了以應他舉為恥辱的觀念。如“凝大中元年進士及第。來年彥昭猶下第,因訪凝。凝衩衣見之,崔甚恚。凝又戲之曰:‘君卻好應明經舉也’。彥昭忿怒而出,三年乃登第”。這就使天下舉子競集於進士科,“每歲試禮部者千餘人”,而錄取名額卻一直未增加,競爭異常激烈。

就高級官員的出身而言,進士科也佔據統治地位。肅宗時宰相十六人中,進士四人,制科二人,只佔了三分之一,代宗時,宰相十二人中進士四人,制科三人,超過了一半。德宗時宰相三十五人,進士出身者十二人,制科無一人,順宗(805 年在位)時宰相七人,科舉出身者五人,進士有三,直到憲宗時,宰相二十九人,進士出身者十七人,進士第一次在宰相中佔據多數。憲宗之後,進士科已經確立了在眾多科目中無比崇高的地位,如憲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朝,宰相數量分別為29、14、7、24、15、23、21,而進士出身者就有17、9、7、19、12、20、20。

也正是這種風氣影響了韓愈,韓愈有著榮耀的家世:六世祖韓茂,曾做過尚書令,五世祖韓均曾任金部尚書,高祖韓駿入唐後曾任雅州刺史,曾祖韓泰曾任曹州司馬,祖父韓睿索曾任桂州都督府長史。韓愈父輩,官越做越小了,家族日見衰弱,正如韓愈自己所說:“喪亂以來,門衰祚薄……天禍我家,降集百殃。”

家族過去的榮耀使他自豪,可是家世的衰微使他嗟嘆,同時激起了他重振家門的強烈使命感。韓愈曾下決心“祿仕而還,以為家榮。”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要從科舉入仕,於是他“幼刻苦學儒,不俟獎勵”。雖然三次落第,依然不放棄,終於在貞元八年進士及第,然後又經歷了吏部考選,終於得官,此後歷經宦海沉浮,穆宗長慶四年( 824 年) 卒於長安,官終四品吏部侍郎。


魚兒讀書會擺尾


呵呵,誘惑當然大了!

古代可不像現在,360行,靠啥都能吃飯。除了農民就是小手工業者,當然還有商人。但古代的手工業者和商人地位極低,社會上沒人看得起。甚至還不如妓女!

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想出人頭地惟有考取功名!當官必須走科考這條路。而入了仕的待遇那是一步登天!草雞變鳳凰。讀書人的目的就是考中功名,光宗耀祖啊!

別說韓愈考了六次,古代考了一輩子的大有人在!考場裡經常見到白髮蒼蒼的老人。畢竟古代的科考比現在難得多了,考中的都是極少數的,有人換算了一下,古代考中進士的概率是五萬分之一!范進中舉大家都知道,考到五六十歲才中了舉,據說還是考官可憐他,看他那麼大年紀,考了幾十年,勉強錄取了他。而中了舉的范進,大家都清楚了,喜極而瘋!地位瞬間逆轉,所有人的態度都180度轉變,連老丈人都唯唯諾諾了,立即有人送錢送物送房子,呵呵,誘惑力還不大?

所以,古代讀書人唯科考是從。出人頭地只有科考一條路,頭懸梁錐刺股,鑿壁借光,寒夜苦讀,十年寒窗,都是為了科舉。想想看,真是為難了他們!還是現在的我們幸福啊!






英雄悲歌


科舉制區別於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實用於魏晉,選舉官員考察人品家世。而後期門閥制度興起,九品中正制以名存實亡(推薦選舉主要看家世)。寒門再難出貴子。



隋朝實行科舉制,選舉官員通過考試入仕(相當於公務員考試)。無論是豪門還是貧苦人民,起跑線都一樣----讀書(雖然可能有些人不一樣,但大部分都一樣),這使得寒門也有了希望。

古代中國自春秋開始開始有“士農工商”的說法,讀書人的地位為最高(這與管仲的想法一致),而讀書人在科舉制實行之後就有了讀書的目標(讀書可以入仕)。

韓愈祖輩做官,在韓愈小時候其父親亡故,由其兄長韓會撫養,但韓會收到牽連被貶病逝。韓愈隨其寡嫂回老家,但被韓家親戚嫌棄,之後韓愈便和他的嫂嫂鄭氏到江南居住,窮困潦倒(在古代一個寡婦帶一個小孩是很不容易的)。韓愈發奮讀書,勵志於改變生活。

可以看到,韓家雖然世代做官,但到了韓愈這一代就已經沒落了,可以說他已經是寒門了。而且即使有一些韓家老友,但韓愈被韓家親戚輕視(可以說他們已經不認為韓愈是韓家人),這些老友也不會幫他。韓愈為了生活,為了抬頭(試想一個男人被別人輕視,能不激起他心中的力量?),他必須做官,所以他會一直考試。

科舉的誘惑就在於此---無論你是誰,只要你努力讀書,最後都能成為人上人(瞧瞧范進考了那麼多年才中舉,但同地區的人對他的態度完全不一樣了)。



飛豬不怕虎


古代科舉考試考中的誘惑實在是太大了!古人常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便是最好的證明。而在古代,“學而優則仕”,考上了就能做官,飛黃騰達,光宗耀祖,你說誘惑大不大?

古代的考試分為幾個等級,而考中者待遇也不一樣,考取成功了,就獲得功名:

秀才:縣州級考試,這級考試叫"童試",——中者稱為秀才。

考中秀才,雖然不能直接做官,但也擁有了些特權。1.享有免除自己的徭役賦稅之外,見了地方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樣下跪,只要對地方官拱手作揖即可,也可自稱學生,稱地方官為老師。秀才還可以穿盤領長衫、頭戴“方巾”、腳蹬長靴,犯罪也不能直接對其用刑,必須上報州府批准。

舉人:省級考試,這級考試也叫"鄉試",——中者稱舉人。舉人不僅擁有秀才的特權,還有秀才沒有的特權!1.中了進士,古就了不起了。那就代表雙腳已經踏入了官場,不僅不用交稅,還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祿,他們一般都會被委派到各地主政,幸運的還可以留在京城做一個京官,正所謂“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考中進士之後便體現的淋漓盡致。2.當上舉人還有個好處是經濟上的——賦稅徭役豁免權。不用納稅,也不用服徭役。

貢士:國家級考試,這級考試叫"會試",——中者稱貢士。貢士就更不得了了!貢士也擁有舉人的一切特權。成為貢士後,就有資格參加殿試,面見天子。

殿試由皇帝直接監考。最後的殿試結果,便是大家熟悉的:狀元,榜眼,探花。其他進士稱"進士出身"或"同進士出身"。 考中了這前三名,就名揚天下了。做大官也是妥妥的,好處也不用我多說了吧!




人人都是史學家


首先看第一個問題:科舉對人的誘惑有多大?

人生最快樂大四件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沒有科舉之前都是靠世襲和指定人選當官的,有了科舉等於是給寒門學子一個一步登天的出路,古人自有學而優則仕,不管你是在哪方面有造詣,都是要當官的,當官才是被社會認可的成功人士,而科舉就是這麼唯一一條出路(除非生下來就在帝王家),所以科舉就是讀書人的龍門,吸引力超強勁,強於一切!就是魚離不開水!

第二個為何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

其實古人科舉都比我們現在早,十來歲就開始了,像韓愈這樣間斷的考個6次也才二十來歲,相當於我們大學畢業,更多的來講6次其實是很少的,科舉超過6次的人太多了,很多沒記載的靠了十幾二十次的大把,只能說韓愈確實有才,二是有相應的際遇,因為懷才不遇的人太多了,如果拿到現在來看高考超過3次的已經很少了,但古代不一樣,不考試幹什麼呢,沒有什麼技能,不願意幹瞧不起的活,人也分三六九等,所以要麼窮書生酸死,要麼金榜題名,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當然韓愈是考取功名後把自己的特長髮揮出來的;

最後兩個問題結合一起來看:

科舉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不管考6次,16次26次都是要考的,學而優就一定要仕,這個不是你有才就一定能考得上的,有部分還是命運,同時在那個朝代,只有當了官,才能把自己的才學真真實實的發揮出來,讓後人有跡可循,不然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的記錄,估計就草草幾個字了結一生。


大象猛得翻斯基


科舉可以改變人生,一朝中第便是魚躍龍門。韓愈六次落榜仍然不放棄,也是因為想要改變命運,改變人生。

科舉制,被譽為是“中國的第五大發明”。科舉制,打破了由門閥士族世襲,長期壟斷著國家的管理權。科舉制通過考試,選撥、任用人才。最大程度的做到了公平、公正,使得最普通的平民大眾也有追求幸福,追求夢想的可能。

特別是在唐朝,科舉制度推行的非常成功,大批的讀書人通過科舉入仕。這讓天下讀書人看到了希望,特別是像韓愈這樣,出身於社會底層的讀書人。

科舉改變命運

自魏文帝曹丕,採用九品中正制以來。當官成了士族的專屬,庶族及其他平民百姓,根本就有當官改變命運,光宗耀祖的機會。而一些無才又無德的士族子弟,很輕鬆便可入朝為官。

自隋煬帝試用科舉制開始,特別是到唐朝以後,由士族掌控國家絕大部分資源的時代,即將成為歷史。科舉制的推行,讓全天下的讀書人都擁有了夢想。

孟郊的一首《登科後》便很好的詮釋了這一點。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一朝中第,從此便開啟了不一樣的人生。很多著名的詩人,都是通過科舉改變了自己的命運。像張九齡、王維、岑參、元稹、白居易等等。所以韓愈拼了命的想要登科。

韓愈的科舉之路

著名詩人、文學家韓愈,自幼便是一個有夢想,敢於追夢的人。由於幼年父母早逝,兄長有牽連到元載的案件之中,沒多久也去世了。家道中落,日子清貧。自小便暗暗立志,要通過科舉改變自己的命運,要通過科舉重振家聲。

雖然,韓愈變成了孤家寡人一個,窮的叮噹響,到處漂泊四海為家。但是韓愈一直勤懇努力,刻苦讀書,沒有一天鬆懈過。

也正是因為想改變命運,想改變貧苦的現狀。正是因為韓愈心中有夢,科舉又使他看到了實現夢想的希望。正是因為這些,一直在鞭策著韓愈在不斷的努力和前行。才成就了韓愈,後來成為一代大家,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但是,命運總是喜歡跟人們開玩笑。有誰會想到,才華橫溢,學富五車的韓愈,他的科舉之路卻是一路坎坷,佈滿荊棘。在考進士時,他竟然連續三次落榜。直到第四次參加考試,才得以登科,中了進士。

但此後吏部的博學宏詞科,又一次將韓愈拒之門外。博學宏詞科韓愈一考又是三次。功夫不負有心人,也許是他的努力感動了老天,這個時候,他遇到了宣武節度使董晉。在宣武節度使董晉的推薦下,他才正式入仕為官。

結語

韓愈非常勵志,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也是科舉制度本身,能真真切切的改變寒門學子的命運。

人生就是很多無奈,老天也喜歡跟我們開玩笑。但是隻要有韓愈那樣的恆心,世上絕對沒有做不成的事。


小盛聊歷史


科舉可以說就是現在的高考,是實現階層流動的途徑,更是寒門子弟改變命運的最公平的途徑。孫中山先生曾充分肯定科舉制度是“世界各國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將中國的科舉制度稱之為“中國第五大發明”。




科舉目的是為政府從民間提拔人材。相對於世襲、舉薦、九品官人法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從宋代開始,科舉便做到了不論出身、貧富皆可參加。這樣不但大為擴寬了政府選拻人材的基礎,還讓處於社會中下階層的知識分子,有機會透過科考向社會上層流動。科舉制使大批地位低下和出身寒微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他們—一登上歷史的政治舞臺,成為統治階級的棟樑之才。在漫長的1300年的科舉制度中,曾產生出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隋唐以後,幾乎每一位知識分子都與科舉考試有著不解之緣,都有過科舉生涯,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是極少數。

韓愈出生於公元768年,本來祖上都在朝中做官,父親官至秘書郎,但是自幼喪父由兄長撫養成人,因為兄長元載的事件被牽連,被貶不久病逝,所以韓愈的同年過的是很艱苦的,自此之後只能和長嫂相依為命,也因此他比平常人更加刻苦,但是這份努力卻沒有輕易得到回報。因為家中家道中落,生活貧困,朝中無人,韓愈作為一個讀書人,能夠出人頭地的唯一辦法就是科舉考試。


關千


學而優則仕是中華民族文人的傳統。因為韓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所以就唐朝時期的情況進行背景分析。

科舉制度起源於南北朝時期,在隋朝時期開始正式登陸歷史舞臺。科舉制度的出現就是為了解決“上品無寒士,下品無大夫”的朝堂局面,是為了更好的增加君主集權。為了達到這一目的,科舉制度被唐朝延續,並進行了發展。

在武周時期為了增加朝堂話語權,減少世家的影響力,武則天在原有的基礎上,對科舉進行了更細的劃分,並且增加了殿試。在這一時期科舉制得到了最完善的體現。

到了韓愈所在的唐代宗時期,科舉制度已經固定了程序。對於韓愈來說,從小家裡就苦寒,本人又比較聰慧,所以被家人寄予厚望。在少年時期揚名,面對科考時,自己內心還是有著自己的優越感,最後卻名落孫山,自己看不上的人卻榜上有名。

在經歷過科考之後的韓愈,除了家人的寄予厚望,自身的優越感之外又加了一種不甘心的情感,這種情感督促著他不斷的對科舉發起進攻。前文說過科舉的項目分的特別細化。韓愈在不斷的科舉生涯中,也更換過幾次科目。彼時的韓愈只有一個目的,科舉中的。

現在分析科舉到底處於什麼地位:科舉是為下品寒士打開了一扇通往上品的門,是為了解決朝堂之上世家大夫把持朝堂的問題,科舉為朝堂之上輸出了各式各樣的人才,增加了人才儲備,增加了帝王的話語權。


與君論史


自從隋朝建科舉伊始,而後歷代的讀書人趨之若鶩,求官若渴。都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為目標而奮鬥終生,不惜為此懸樑刺股,嘔心瀝血,寒窗苦讀數十年,且有一種不入廟堂妄為人的變態心理。

由於不同朝代科舉的制度略有差異,有的即使中了舉人進士,也不一定能順利步入官場,這就是所謂的“補缺”,意思是說,有了官缺,才能從候補的進士舉人當中依次選良補官成為真正的官吏。這個水份就大了去了,這也往往成為歷代官場腐敗的重災區。對於一些自命清高的人來說,不遠隨波逐流,往往沒得官做。

那麼即便是考中進士舉人也不一定能當官,那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熱衷於抖考呢?

如果對歷朝的科舉制度有過比較深層次的研究的話,我們不難發現,對於每一階段的科考,都有不同規定和特權,這也就是為什麼即使僅僅取得個秀才或者舉人的名次,他的生活依然會過得滋潤瀟灑。我們依次來加一說明。

科舉分四個等級,秀才、舉人、進士和狀元,每一個等級的待遇不一樣。 

  1. 秀才。考中秀才的,一夜之間特權加身。不論你是種田經商開店,一律兔稅;不負擔任何徭役;可見官不跪,如果犯罪還能免除拷打等皮肉之苦;可享受國家規定的保障津貼;可以開私塾當先生。生活衣食無憂,人生瀟灑自如。 

      
  2. 舉人。除了擁有秀才所有特權外,另外在理論上就可以當官了。享受津貼的數目增大,還可以蔭庇子孫免稅免徭役。據清史記載,清朝雍正時期,每個舉人可以免除100至200畝的地稅,有免除十幾戶人家徭役的特權,可見舉人的權利那是一個大呀,隨隨便便那就是一個搖錢樹啊。如果走了狗屎運當了官,那就更不必說了,前程似錦! 


  3. 進士。90%以上將步入官場為吏,起步都是縣令一級,假如能力出眾,官至宰相也不是沒可能。退一萬步就算不做官,秀才、舉人的特權照樣擁有,進士的特權就更大了,足夠讓你過得逍遙快活。 
     
  4. 狀元。這是很多學子貢生想都不敢想的事,受天子見,百官朝賀,光宗耀祖啊。四個字,不枉此生! 

 以上就是入科名次所得的好處,這也就不難看出沒什麼科考中有南無對人擠破腦袋也要參加科試,即便多次名落孫山,依舊幹勁十足,不忘初心。就算頭髮斑白,也依然樂此不疲!為之亢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