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旧日的足迹,黄家驹经典金曲系列的代表作。无论是第一次听还是隔了许久以后再品,你都能在这首歌里捕捉到家乡的温暖画面,确切地说,应该是画卷。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青石屋舍,草木田园。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风雨之声,亲人玩伴。闭上眼,这一切都触手可及。家乡的味道五味杂陈,从那混合的味道中走出去的,正是年轻的我们。

似乎每年都是这样,只要过了元旦,心就浮了年就近了,回家的念头也更盛了。这时,总会很自然地听些与故乡有关的歌,比如Beyond的「旧日的足迹」。

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成蹊翻看了一下,旧日的足迹早在2015年就写过了,看到四年前那五颜六色的排版,以及日记一样的文字,我知道是时候将这首歌的内容重新修改集结了。

1985年7月20日,香港坚道明爱中心,Beyond的首场演唱会上,旧日的足迹第一次与台下的300名歌迷见面。当时的这些歌迷肯定不会想到,34年后的今天,居然还有人在听这首歌,而且它还将打动更多人的心。

旧日的足迹曾被多次收录,1986年的《再见理想》盒带,1988年的《现代舞台》和《旧日的足迹》精选,1992年的《Control》,2008年的《25周年精选》等专辑里都有它的身影。既反映出歌迷对它的喜爱,也能看出家驹等人对它的重视。

在《再见理想》专辑中,这首歌的前奏是电吉他版本,而且是现场版,之后前奏被改为了钢琴,音色更加明亮,失落和回忆感也更强。旧日的足迹仅录音室版本就有长短两个,后来在历次演唱会上又陆续诞生了不少版本,就连粤语版的歌词也经历过一次修改。

与「昔日舞曲」描写他人感受的创作背景很相似,谱写旧日的足迹,家驹的灵感是来自Mike Lau,刘宏博。

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刘宏博(中)

刘宏博的老家在北京,70年代移居到香港,黄家驹是他在香港认识的第一个朋友。

1975年,为了学习电影,刘宏博去了美国,十年后才又重回故乡,背井离乡的日子里有太多感慨,回到家乡的心情激动难耐。于是在返回香港后,刘宏博向家驹畅谈自己的思乡之情,家驹为之深深触动,于是为刘宏博创作了这首旧日的足迹,家驹将那份感同身受的思乡情怀深深融入了旋律间。

早在Beyond乐队发展初期,刘宏博就与他们相交非浅,更是黄家驹的挚友,他既是这支传奇乐队最有力的见证人,也是一位低调的幕后英雄,在大量Beyond唱片的感谢名单里都有他的名字。

刘宏博在摄影、设计等方面都功力颇深,他是香港娱乐圈的资深电影人,还曾担任过黄贯中的私人助理和王菲的御用摄影师,甚至还做过Beyond乐队第一任吉他手,虽然时间很短暂。说他陪伴了Beyond二十年一点也不夸张,他始终站在家驹和三子的身边背后,低调付出但极少上镜。此外,Beyond去非洲探访时,也是刘宏博一直陪在家驹身旁。

1991年之后,Beyond远赴日本发展。在日本,Beyond的创作遇到了诸多限制和障碍,这使得家驹的情绪极其不稳定。每当无聊和不开心的时候,家驹就会打电话回香港。

在家驹出事的前一晚,刘宏博正在Beyond的专属排练室二楼后座里弹吉他,恰好接到家驹从日本打来的电话。两人聊了四五个小时,从闲话家常到音乐创作,后来说到痛处,家驹一度愤怒得想哭。刘宏博明白,家驹肯定是被压抑到极点了。

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作为原创音乐人,一颗不羁的心和自由的思考环境缺一不可。刘宏博深知家驹的性子,假如这样束手束脚地做下去,一定会违背他当初自由玩音乐的初心。

谁也没有想到,这通电话竟然是家驹往故乡打的最后一个电话,第二天便出事了。意外发生后,刘宏博陪同黄家人第一时间赶赴日本,家驹似有心灵感应并紧紧握住刘宏博的手,但是已经不可能再讲话了。刘宏博肯定无比希望那个超级爱讲话的家驹能够再回来,可惜,为时已晚。

刘宏博说,他走得不开心,他带着遗憾离开了……刘宏博一定是懂家驹的,懂他的善良,懂他的思想,懂他的音乐,懂他的一切。家驹以这样的方式离去,任何人都难以接受,毕竟他太鲜活太特别了。

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命运是很难捉摸的东西,它有时爱捉弄人,有时会考验人,有时却用另一种方式成全人。从此家驹不用再苦恼了,但同时他也带走了无数人的心。

网络上流传着一篇题为“一位BEYOND歌迷竟和家驹挚友Mike lau成了同事”的文章,在细细看过之后,我认为可信度极高,文中关于刘宏博讲述的家驹和Beyond的回忆都非常真实,感情也真挚饱满,应该属实。

关于刘宏博的现况,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他担任了黄家强的经纪人,二是他一直在精研佛学。他之所以选择淡出人们的视线,想必与家驹的离世也有着直接的关联。

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好了,目光回到歌曲。

旧日的足迹,黄家驹作曲,叶世荣填词,创作于1985年,属于家驹的早期作品之一。该曲的旋律很打动人,既不像同时期的巨人、谁是勇敢等作品那样直硬,也不似中期的不再犹豫、真的爱你等歌曲那般追求流畅度,而是恰好介于两者之间,个性和流行兼而有之,别有魅力。

要知道80年代初家驹可是没有到过北京的,仅靠刘宏博的口述,他就能写出旧日的足迹,而且思乡之情和画面感还如此强烈,不得不赞叹家驹的才华和灵性。

故乡,是游子心中最辛辣的一坛酒,放置的时间越久味道会越发醇香,那些儿时的片段自然涌现,并交织成最美的乐章。有些歌可以一下子把你带入某个场景,甚至连人物景物都能清晰可见,旧日的足迹就是那种能带你穿越回家的歌。梦幻般的岁月仿佛故事,绿草沐浴在轻风细雨中,乡间小路的尽头挂着晚霞,夕阳之下是那个面带笑意的她,脑中的景象不断更迭,最后定格在慈祥的妈妈。

旧日的足迹,听了就难以忘掉,唱了会泪湿眼底。悠美的乐器音色和旋律为你勾勒出家乡的样子,一幅故乡的油画在眼前缓缓铺开,听觉、视觉和嗅觉在歌声里实现了通感互联。清脆明亮的钢琴前奏,失意中透着眷恋,惆怅中带着向往,键盘和鼓声的合奏响起后,令人一下子堕入了回忆的漩涡。清脆而短促的电吉他与人声在捉迷藏,节奏清新动人,颇有种儿时的调皮味道。未经过多铺垫和渲染,人声直接进入了副歌部分,家驹那段闭口的哼声足可催人泪下。间奏和尾奏的双电吉他对话是情绪的高潮顶点,不可抑止的思念,渴望回家的冲动,一股脑地爆发了。

记得二十年前第一次听旧日的足迹,由于两把电吉他的互诉太过诱人,酷似马儿的鸣叫,我就用录音机反复倒带去听,恨不得想把这尖锐的旋律刻录在脑子里。家驹的创作才华和Beyond的编曲能力实在太过高超,不管听多少次,你都会深深陷入歌曲的氛围和意境中难以自拔。最动听的Beyond,果然名不虚传。

BEYOND旧日的足迹,故乡的景致清晰可见,童年的记忆如在目前

这首歌在Beyond演唱会上的出现率极高,有1985坚道明爱、1986Beyond剖析聚会、1986台北、1987超越亚拉伯、1988北京、1991生命接触、别了家驹十五载、2003超越BEYOND等多个版本。

一旦某首歌上蘸满了音乐人的才华和热烈的情感,那么这首歌便永远不会老去,唱它的人亦始终年轻。

别忘了,在今年回家的路上,一定要听旧日的足迹。哪怕你想单曲循环一路,我也完全没意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