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或许是这些西药引起的,有办法治好吗?

现如今,不合理用药及滥用药物现象已非常普遍,这也是导致的肾脏受损甚至肾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出现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另一方面,基层医院的医生,面对肾病患者又不敢用药。为什么基层医院的医生不敢用药?我想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他们相对欠缺肾毒性药物的有关知识;二是在如今紧张的医患关系下怕承担责任。所以,经常有肾病朋友打电话咨询:“周医生,这个药我能用吗?我们这里的医生说我有肾病,他不敢用。”肾为先希望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对各位有点帮助。

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或许是这些西药引起的,有办法治好吗?

药物导致的血肌酐升高及蛋白尿,包括急性损伤,如药物直接毒性或过敏反应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或者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以及药物性慢性病变所致的慢性间质性肾炎,等等。

一.容易引起血肌酐升高及蛋白尿的药物,主要见于如下这几类:

1.解热镇痛类药物

如扑热息痛、布洛芬、阿司匹林、消炎痛、康泰克、安乃近、泰诺、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汀、安替比林、保泰松、炎痛喜康、芬必得、扶他林及各种止痛片等。

在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某些“感冒药”,容易被忽略的含有解热止痛药成分的感冒药。其实,咱们平时经常服用的感冒药中常常含有“扑热息痛”,其化学名称叫“对乙酰氨基酚”,它就是“解热镇痛药”,具有镇痛、降温与抗炎等作用。这些感冒药可用于退烧和缓解感冒症状,如感冒引起的头痛、关节痛、神经痛以及偏头痛等。因此,千万不要滥用含有这类成分的感冒药(不是不能用感冒药,而是不能滥用),更不能混吃感冒药。比如:感冒通、速效感冒胶囊、白加黑、感康、达诺片、维C银翘片、三九感冒冲剂、泰诺酚麻美敏片、白加黑日夜片、泰克胶囊(复方氨酚烷胺)、百服宁、菲迪乐(氨酚曲麻片)及许多小儿抗感冒药。

2.抗生素类药物

多数抗真菌药物、抗菌素和抗病毒药物都由肾脏清除。若使用不当,可损伤肾脏;有些药物对于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用药量。如下药物肾友应该禁用或慎用。

氨基甙类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多肽类如粘菌素、多粘菌素B、杆菌肽;磺胺类如磺胺嘧啶、磺胺灭脓、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糖肽类(包括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第一代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定与头孢丙烯等);半合成青霉素如氨苄青霉素;以及两性霉素B、利福平、四环素(除多西环素)、氟喹诺酮类等。

3.抗肿瘤化疗药

丝裂霉素-C、光辉霉毒、亚硝基脲类、顺铂、5-氟尿嘧啶等、阿霉素、甲氨蝶呤、长春新碱及博来霉素等。

4.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拉唑类”药物。

5.造影剂(对比剂)

造影剂广泛应用于血管造影、增强CT、肾盂造影等,造影剂导致的急性肾损伤也经常发生,特别是原有基础肾脏疾病者更容易发生。而造影剂中尤其是高渗性造影剂更容易引起肾脏损伤。

6.重金属类及金属络合剂

汞、锂、镉、铀及金制剂、青霉胺、依他酸盐等。

7.处方泻药

一般来说,绝大多数人使用非处方泻药是较为安全的。但是,结肠镜检查前清洁肠道使用的处方泻药如磷酸钠盐等可能会导致肾损伤。如:年龄≤18岁或≥55岁;慢性肾脏病患者;脱水患者;肠梗阻或活动性结肠炎患者;服用利尿剂、普利类药物、沙坦类药物、抗炎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8.其它药物

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甲氰咪哌、别嘌醇、甘露醇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等。

虽然如上药物可能伤肾及导致血肌酐升高与蛋白尿,但如病情需要,权衡利弊后仍可以考虑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在使用前后监测肾损伤的相关指标(如肾功能与尿常规等)。

血肌酐升高或蛋白尿或许是这些西药引起的,有办法治好吗?

二.药物引起血肌酐升高与蛋白尿,该如何治疗?

首先,医生必须详细询问病史,并作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后作出明确诊断,然后停用相关药物,避免肾脏损伤继续发生。如疾病严重者可出现少尿、无尿及明显水肿,则应严格控制“水分与液体”入量,避免水肿加重;急性期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减轻炎症坏死,促进肾小管的修复。危重者,则需配合透析治疗。

而大多数药物导致的血肌酐升高及蛋白尿,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预后良好。关键是需及时作出准确诊断及规范与及时治疗。个别重症肾功能衰竭、病情复杂或原有肾功能不全及老年患者肾功能常难以恢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