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已经来了见虫面积60万亩,去年同期的90倍

近日,世界粮农组织发布了“沙漠蝗”的全球预警,我国相关部门也紧急发布通知称,西藏、云南等地也存在入侵的风险

。大家非常关心蝗虫对我国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尤其是对农业生产是否会带来伤害?


草地贪夜蛾已经来了见虫面积60万亩,去年同期的90倍

与此同时,我国今年的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形势也非常严峻,在云南、四川等地的见虫面积达到60万亩,是2019年同期的90倍。

针对这些问题,3月5日,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国务院联控联防新闻发布会上说,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一直密切地关注沙漠蝗的发生发展态势,今年多次经过组织专家会商,分析沙漠蝗入侵危害我国的可能性,着手研究应对的措施。

沙漠蝗入侵我国机率很小


草地贪夜蛾已经来了见虫面积60万亩,去年同期的90倍

沙漠蝗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非洲和西南亚热带荒漠地区的河谷和绿洲,它喜高温、耐干旱,迁移的适宜温度在40度左右。而我国西南边境地区有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有天然屏障阻隔,沙漠蝗很难越过高海拔山脉迁入,寒冷地区的生态环境和气候也不适宜沙漠蝗的生存。由此,专家分析认为,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机率很小。

潘文博说,即使沙漠蝗迁入我国,我们也有能力应对。

我国有上千年治蝗史,我国的蝗灾主要是东亚飞蝗和亚洲飞蝗,与沙漠蝗分属不同的生物种,生存条件差异很大,但防治方法是相近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蝗灾发生程度已显著减轻,积累了丰富的治蝗经验。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监测体系、成熟的应急机制和较强的专业防治队伍。而且防蝗的药剂、器械储备比较充足,即使沙漠蝗迁入,也能及时有效防控。

尽管沙漠蝗迁飞入侵我国的机率很小,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防范预案,准备4月份在云南搞应急演练,以便科学应对,将沙漠蝗入侵的危害风险降到最低,有备无患。同时,云南、西藏、新疆等边境地区加密布设了监测点,增派地面巡查人员,提早准备好治蝗的药械和药剂,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

草地贪夜蛾已定殖我国


草地贪夜蛾已经来了见虫面积60万亩,去年同期的90倍

虽然沙漠蝗入侵我国的几率很小,但是另一种害虫草地贪夜蛾确确实实已经入侵我国了。

草地贪夜蛾源发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业部门发现,去年首次入侵我国后,主要现身区域在西南和华南,见虫面积是1600万亩左右,经过全力防控,危害区域控制在云南、广西等局部地区,实际危害面积在240万亩左右,虫害地区产量损失控制在5%以内,而且黄淮海玉米产区没有造成损失。

农业专家分析认为,草地贪夜蛾在我国的西南华南适宜生存,目前在这些地区已经定殖了,它成为了又一个“北迁南回,周年循环”的重大迁飞性害虫。据监测,今年的草地贪夜蛾虫源基数大,北迁的时间要提早,预计是一个重发生的态势。

按照“早谋划、早监测、早准备、早防治”的思路,农业农村部已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制定了今年的草地贪夜蛾防控预案,提早准备防控物资。去年底下拨了草地贪夜蛾冬春防控经费5000万元,近期下拨4.9亿元资金,支持各地提前做好防控的物资准备。

加密监测预警非常重要。潘文博说,根据草地贪夜蛾迁飞路径和迁飞规律,目前在边境地区,西南华南的源头区,江淮的过渡区和北方防范区都加密布设了监测网点,增配高空测报灯、远程监控雷达等设备,组织人员地面普查,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预警。

去年12月以来,云南、广西等六个省已经防治了180多万亩次,有的重一点的地方打了两遍药,不仅对当地虫灾进行防控,把虫源基数压下来了,也减轻了往北迁飞的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