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多少才能算是中產?

耂江不糊


中產階級,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新中產階級是指以30歲到40歲左右的人為基礎的一個強大族群。物質的豐富讓他們內心深處有強烈的安全感,同時,良好的教育也讓他們保持工作上的強烈進取心。


中國還是而且仍將長期處於發展中國家的階段,目前中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隨著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中產階級算是在中國出現的一個全新而又模糊的階層。

而在不同地區和不同工作屬性下,中國中產階級在收入上並沒有一個固定的要求。


地域遼闊,城市區別大

中國從北上廣深超一線城市,到成都、武漢、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再到廈門、青島、東莞等二線城市,每個地區的房價水平和物價水平,都有很大差距。

所以,單純從月薪出發無法定義中產階級。

19世紀德國統計學家恩格爾根據統計資料,對消費結構的變化得出一個規律:一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的比例就越大,隨著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總支出中)用來購買食物的支出比例則會下降。推而廣之,一個國家越窮,每個國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於購買食物的支出所佔比例就越大,隨著國家的富裕,這個比例呈下降趨勢。
恩格爾係數達59%以上為貧困,50~59%為溫飽,40~50%為小康,30~40%為富裕,低於30%為最富裕。

2013年筆者所在的濰坊按經濟總量來算,算是二線三線之間搖擺的城市。

房價水平,處於山東省最低點,均價3500元/平。

地處平原地區,又有壽光一個全國知名的蔬菜基地,再加上發達的畜類禽類養殖業,再加持便利的鐵路、高速公路交通,物價水平低到“令人髮指”。

當時接待從北京出差而來的同事,粗略算來,用6000元月薪可以等同於對方20000元的月薪。

這就是地區差距。


所以,月薪多少算中產,首先要看你在哪兒了。

北京,月薪5萬;青島月薪3萬;濰坊可能月薪2萬就夠了。

你在哪兒呢?


你在從事工作有多大的持續性

能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滑的職業在當前社會佔比本就不大,而有提升的就更少了。

比如部分工程師和高級公務員,都是屬於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會有提升的。


但是我們能聽到的更多的是,35歲的“中年危機”。

很大一部分人,在35歲之後回遇到自己的職場半坡。

比如中年的程序員,腦力和精力必然不如一個年輕他十歲的年輕人,更不用說人力成本的性價比。工資收入的連續十年的增長和精力的下降,自然把他送到了一個危險的職場邊緣。

比如中年管理者,很多中年管理者都是從一線做起來的,但時間越長,離一線越遠。當遠離一線十年,而你的一線又變成了差你十幾歲人的時候,自然就慢慢的跨不過去了代溝,失去的團隊的統治了,而中生代顯然就成了你的替代品。

比如在一線的銷售人員。都說銷售崗位是最容易改變人生的崗位之一。但上升的道路總是窄的。十年後,變成超級銷售,或者管理者的總是少數。慢慢的就產生了一個巨大的職場之謎:消失的中年人。

比如……………………


在這種背景下,即使是高薪。

高薪是一時的,並不是穩定的。

接下來這個概念就扎心了,偽中產。

三十歲月薪三萬,在二線城市按揭了一百八十平的大房子,按揭了五十萬的豪車,喜提二胎並就讀於私立學校……

直到一天,失業了。

一朝一夕間,從中產,到破產。


所以,中產階級不僅講月薪,更要講穩定性。

飛的高不算贏,平安著陸才是勝利。


加油吧!中年!加油吧!中產!


拾年職場成長筆記


您好,這裡是鯉財行動派,我是阿鯉叔。

一線,二線,三線城市的財富標準不一樣。我不瞭解其它城市,我自己所在城市是三線城市。

我認為在我這個城市有一萬就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如果有房貸(我們這裡的房價平均萬元左右,一百平米左右的房子,貸款三十年,每月還貸三千多)加上車貸共五千左右。還可有錢支配生活。基本就能滿足需要。

有孩子的家庭,必須雙方都有一萬的工資才可以。

但是就是一萬的工資在我們這個城市也非常少。極少數人能掙到一萬元。我家親戚或我認識的朋友沒有一個工資上萬元的。

達到這個水平我是達不到,也不敢想。


鯉財行動派


又來了!小招這裡特意邀請了社區的理財達人來回答!

多少月薪才能算是中產,這是很受關注的話題,很多人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也有歧義,而恰好最近出了一份中國各階層收入統計表。

這個表劃分的比較細,9項大類階級,36項細分階級。

9大類階級的最低月薪要求如下:

大無產階級最低月薪500元,中無產階級最低月薪1500元,小無產階級最低月薪4600元。

小中產階級最低月薪1.43萬,中中產階級最低月薪4.5萬元,大中產階級最低月薪14.2萬元。

小資產階級最低月薪44.86萬元,中資產階級最低月薪141.75萬元,大資產階級最低月薪447.98萬元。

從具體數據上來看,只要達到1.43萬元的月薪就可以稱作為中產階級。不過同樣是中產階級,大中產階級的最低月薪是小中產階級的10倍。從人數上來看,全國能夠達到中產階級的人口僅佔11.8%!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城市的不同,生活消費水平也有所區別。消費水平對於中中產階級及更高收入水平階級的影響相對較小,但是小中產階級受到的影響相對會大點,畢竟一線和三四線城市在生活成本上還是有不小的差距。

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將中產階層定義為: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具體來說,設定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從國際對比來看,鳳凰網曾經做過一期專題報道,以加拿大這樣的北美髮達國家來說,2017年3.3萬-130萬美元都算中產收入家庭,以當時匯率計算,相當於人民幣22.5萬,摺合每月大約1.87萬,也就是說,在我國月入超過2萬,放在加拿大也能步入中產門檻。

綜合來看,月薪達到2萬,就能夠達到中產階級!

以上是社區理財達人帶來的答覆,僅供交流參考。如果覺得有用,記得關注一波!

招商銀行App


相對於北大清華一眾專家,還是網友對中產階級的歸納更到位,更接地氣。網友對中產是這樣定義的:不管在哪個城市,也不管你做什麼工作,更不用管你掙多少錢,只要達到了以下5項標準,你就算標準的中產階級:

1、在實際工作地有1套房,無貸或者還貸無壓力!
2、有一部代步車,無貸!
3、能達到菜市場基本自由!
4、手裡的積蓄能夠維持目前生活水準至少3年!
5、有空享受週末時光!

這五項標準都是以具體的生活形態來定義的,大家想必也發現了,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退休大爺大媽,很多都是標準的中產階級。而那些天天以中產階級自居的都市白領,反而不太符合這個標準,這些人被網友稱為“局部中產”。


什麼叫局部中產?舉四個例子吧:

1、小王在老家縣城有一套房,但在北京工作,無房,年薪20萬,積蓄20萬,有車無貸。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一條,在實際居住地(北京)無房,不算中產!最多局部中產!


2、小李在深圳工作,有房,月薪2萬,房貸車貸每月加起來1萬2,有一個娃4歲,手裡積蓄10萬,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一、三、四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小局部中產!


3、小馬在上海工作,有房有車,月薪5萬,房貸車貸每月2萬,但是工作壓力很大,經常每月工作30天,夜裡熬到12點是常態,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第五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局部中產!


4、小丁在杭州工作,有房有車,月薪2萬,有一娃,小丁對娃的教育很捨得投入,所以每月基本都是月光,積蓄5萬,算不算中產?答案:不符合標準的低4條,不算中產!最多算局部中產!


好了,總結一下,網友總結的這個中產階級標準,其實核心內容很簡單,就是首先你不是負資產,然後再有些積蓄,能簡單享受生活就可以了。由於房產貸款的因素,其實很多自封的“中產”,還都是負資產呢!


我估計,大部分閱讀這篇文章的人,應該都屬於局部中產,不信就問你菜場自由能做嗎?想買啥吃買啥吃!

世界500強全國培訓經理,資深管理與職場專家,每天分享職場乾貨,請點擊【關注】,歡迎留言交流討論。

職場再出發


中產是前幾年比較火的一個概念,各國和各機構對其標準不一,一般認為我國共有4億中產。

筆者認為純粹以年收入來界定中產比較狹隘,不同職業有不同的標準。以目前市場上的用工價為例,目前深圳和東莞的普工,如果肯吃苦的話,能夠達到月薪7000左右。如果是送快遞、外賣和滴滴,辛苦一點也能超過1萬。所以月薪1萬肯定不是中產的標準,工薪階層的話,起碼要達到月薪2萬左右,也就是年薪40萬上下,至少也要在30萬上下。

公務員的話,考慮到職業特殊性和一些福利,也需要達到7000左右。沒有經受過高等教育的個體戶要求會高一點,這樣我們可以把中產家庭(雙職工)的年收入定位在20萬到60萬之間。

綜上所述,我們大概可以總結出中產的臉譜:至少大學本科以上的學歷,家庭年收入在20萬到60萬之間,從事公務員、教師、醫生、公司白領、個體小企業主等社會主體職業,掌握一定的文化和經濟資本。有15萬以上的代步車,6到10年內基本能解決二線城市左右的住房問題等,每年都有一次以上的國內或出國旅行的機會,有一定的閒錢理財或休閒。


青年史學家


這個問題得全面分析,用數據說話。

據世界銀行和胡潤財富榜的統計,年收入在12萬元至50萬元以內的,屬於中等階層收入;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的,屬於高收入階層;而年收入或者淨資產在600萬元至1億元以上的,屬於富人或者富豪。

所以,按照新時代經濟發展的速度和新型行業的繁榮,中產階級越來越多。而年薪在12萬至50萬元的話,月薪基本得在2萬至6萬元之間,因為還要扣除個人所得稅和五險一金個人扣繳部分。



從上圖可以看出,中產階級又分為幾個小階段:

  1. 初級小康:年家庭收入8-12萬;
  2. 中級小康:年家庭收入12到20萬元;
  3. 高級小康:年收入在20萬元到30萬元之間;
  4. 有錢人:年家庭收入在30萬元到100萬元之間。

準確來說,中產階級則指的是從中級小康到有錢人這個階段。這部分人年收入必須包含個人工資收入、投資理財固定性收益、租金房產收入、兼職或辦企業收入等等。

就是說,光靠工資收入是無法實現中等階層收入的,必須有資產性收入等構成。

《2017年中國新銳中產調查報告》,將年薪10萬~50萬元的人群定義為新銳中產。此次調研共觸及49989名職場人士,其中,男性佔比67%,女性佔比33%。行業多集中在IT互聯網,金融行業,房地產等,區域多分佈在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

所以,越來越多的新銳中產階級在湧現,併成為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借你來往


中產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詞語,不同地方,不同人都有不同的標準。

個人可支配年收入超過1萬美金就是中產,這是一個比較常用的全球標準。但是在中國,這個標準可能會因為國情有些不同。

2018年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8228元,其中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則是70640元,也就是說一個三口之家的稅後年收入達到20萬,就屬於中國前20%的中產家庭。但是這個數據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它只計算了我們的收入,沒有考慮到固定資產(比如說房產)。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一個三口之家的總資產超過120萬,其中金融資產35萬,大體就算中產了。

上面的數據只是一個全國的中產概念,結合我國實際情況,不同的城市收入、物價等都有較大的差別,所以我們還需要根據不同的城市來確定中產。下面我直接說結論:

  • 第一梯隊(北上廣深):500萬的總資產,50萬金融資產
  • 第二梯隊(成都、杭州、南京等):200萬的總資產,35萬金融資產
  • 第三梯隊(合肥、溫州、瀋陽等):150萬和總資產,30萬金融資產
  • 第四梯隊(南昌、嘉興、揚州等三線城市,以及其他城市):75萬-150萬總資產,25萬金融資產

當然,這些數據只是一個大致的範圍,需要結合城市的發展程度,家庭人口數量來進行動態的調整。


PerryJ


2018年11月23日,胡潤研究院發佈《2018中國新中產圈層白皮書》。

所謂中產,指的是:

在除去家庭衣食住行等方面基本生活消費支出後,仍具備更高消費能力及投資能力的社會群體,中產家庭基本消費支出佔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低於50%。具體來說,設定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家庭年收入至少在30萬,其他城市在20萬以上。

年齡大概是在35歲左右,基本都是企業中高層管理者,以IT、金融、房地產等行業居高,大部分都有本科學歷,家庭平均年收入65萬元。

差不多也就是每個人平均30+萬,每個月大概3萬左右。

當然,其實我們還可以找一些更加符合各個地方的指標,包括:

  • 有房,且無貸款;

  • 有車,且無貸款;

  • 超市自由,消費不用過於擔心;

  • 有閒暇,有投資能力。

不管你是啥收入,只要你符合這幾個條件,其實就算得上是中產了。


不知道大家覺得如何?


馮起升


月薪多少算中產,對於這個問題,你首先要明白中產的定義,什麼樣的條件算中產,在此基礎上再來反推月薪多少算是中產。

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雖然最近幾年炒的的很火,但是目前並沒有一個官方上的定義,不同的研究結構給出的定義不同,不同的國家對於中產階級的定義也不同,所以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

舉個例子:比如按照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發佈的標準: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級家庭。如果以印度中產階級的標準而論,700美元按現在我國的外匯比價,也就相當於4900元人民幣左右,分攤到一家4口,年人均大約只有1225元人民幣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這樣的收入水平,在中國的許多地方恐怕連吃口飽飯都成問題,就別提什麼“中產”不“中產”了。

再比如按照《福布斯》對於中國中產定義:1、生活在城裡;2、25到45歲間;3、有大學學歷;4.、專業人士和企業家;5、年入1萬—6萬美元。按照這個標準來說,其實也不算難,畢竟現在年入1萬美元(摺合為7萬元人民幣的),同時滿足其他的標準的人絕對不少,但是一年7萬元的收入,對於大家來說,肯定都不認為算是中產,要知道在城鎮非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2018年的平均薪酬都已經達到了82461元了,按照這個標準,我國大部分人都是中產階級了。

當然對於部分誇張學者的數據,我認為也是極其不合理,如下圖所示,對於中產家庭的定義標準為年入50-80萬元,這個在中國應該不算是中產,而是富人標準了。

按照網上的評論,在廣大網友心中,目前稅後年入20萬元就可以算是中產了,我認為這個數據是相對合理的,稅後20萬元,稅前應該在25萬元左右,這個金額如果不是在一線城市,那麼基本上生活都可以過的不錯,不說人上人,但是基本標準以上沒有任何問題,特別是在三四線城市或者縣城裡,一年25萬元,可能都夠一套房子的首付款了,所以我認為按照目前中國的經濟水平,中產的標準就是一年在20-30萬元之間,你如果能保證月入2萬元及以上的金額,那麼算箇中產不成問題。

總結

其實不管中產的定義是多少,只要自己的收入可以讓自己和家裡的人過得開心快樂就可以了,至於是不是中產,我認為並不重要。


鯉行者


中產階級這個概念最近幾年非常火,從各種渠道來看,很多人都說目前我國中產階級的人口數量都達到好幾個億,而且未來的增速非常快。

比如2002年,有一項研究報告指出,中國當年的中產階層人口數量達到了8000萬,但是截止目前中國中產階級人口的數量已經達到數億人。比如美國《聖荷塞信使新聞》網站就曾經發表文章稱,目前中國的中產階級已經超過4億人。而市場信息公司歐瑞信息諮詢更大膽預測,到了2020年中國的中產階級人口數量將達到7億人。

如果參考這個人口數量來說計算,那目前有一半的中國人都屬於中產階級,目前中國的就業人口也只不過是8億左右,相當於絕大多數的就業人口都屬於中產階級了,這意味著只要一個月能達到3000塊錢以上,基本上就屬於中產階級。

看到這估計很多朋友都會有疑問,中產階級的標準是什麼呢?一個月的收入達到多少才能成為中等階級?自己是不是被中產階級了等等。畢竟按理來說中產階級至少也是個小康家庭吧,但是按照目前小康家庭的標準,家庭年收入必須達到36-50萬之間才及格。

實際上對中產階級的標準,不同的機構給出的答案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就參考幾個機構的標準來看一下:

按照世界銀行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標準,家庭可支配年收入達到10萬到96萬人民幣之間可以認定為城市中等收入人群;

按照麥肯錫的定義標準,城鎮居民家庭可支配年收入達到0.9萬到3.4萬美金(約6萬到23萬人民幣)的家庭群體可以算是中產階級;

按照福布斯的定義標準,中國家庭年收入達到1萬~6萬美元之間(大概7萬人民幣到50萬人民幣之間)可以稱之為中產階級家庭;

按照瑞信的定義標準,個人擁有5萬到50萬美元的淨財富可以稱之為中產階級。

另外之前曾經有兩位經濟學家對中產階級做過自己的定義,Branko Milanovic和Shlomo Yitzhaki於2002年提出,他們將經購買力平價調整後的日收入介於10至50美元的人定義為中產階級。

從各大機構對中產階級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不同的機構對中產階級的認定標準是不一樣的,而且差距還是相對比大。

所以到底一個人月收入達到多少才能稱之為中產階級,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而且在不同的國家,大家對中產階級的認定標準也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按照印度的標準,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700~3000美元,就可以成為中產階級家庭,如果按照這個標準,目前印度的中產階級人口至少達到5億以上了,相當於中產階級佔總人口的比例達到35%左右。

而按照美國皮尤研究中心的標準,他們認為中等階級指的是那些家庭年收入為全國家庭年收入中位數2/3至1倍的人,按照這個標準,2018年美國家庭收入中位數為63179美元,那麼對應的中產階級家庭年收入至少要達到41700美元~63179美元之間(相當於人民幣290660元到440376元之間),我認為這個標準更貼近中產階級的標準。

因此按照中產階級的定義,我認為一個人真正的要達到中產階級的標準相對來說門檻還是比較高的,對於中國居民來說,我認為至少需要滿足以下條件才符合增長階級的標準。

第一、主要通過工資以及薪金獲取收入來源,一線城市月薪至少達到1萬以上,二線城市至少達到8000以上,三線城市至少達到6000以上,四線及以下城市至少達到5000以上。

第二、名下有80平米以上的房產,可以有房貸。

第三、名下有15萬以上的車,可以有貸款。

第四、除了日常的生活必需品消費之外,還有一些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比如文化,娛樂,旅遊等等。

參考以上4點標準,我認為目前我國真正的中產階級最多有3億左右,當然未來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提升,我國的中產階級規模會不斷擴大,未來5~10年,我國中產階級有可能會達到5-8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