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代表:中法談判如中國拒絕,法軍將佔領中國島嶼或港口作抵押

1883年,中法兩國因為越南問題爆發了戰爭,戰爭中,清廷迫於壓力只好與法國人進行和談。中法和談,列強都想增強自己的影響力,特別是英國人赫德與德國人德璀琳表現的相當的積極。中法和談一開始,德國人德璀琳就在密切地關注著事態的進展。他和赫德為了各自的國家和自身的利益,甚至不惜明爭暗鬥,相互拆臺,從而上演了海關裡的兩個具有影響力的洋員爭奪外交調停主導權的多幕戲。

德璀琳從關注到參與中法和談的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他回歐洲度假時為第一階段,這一個階段正值李鴻章與法國駐華公使寶海交涉,德璀琳在歐洲為李鴻章蒐集法國方面的情報;第二個階段是他返回中國後,遇到法國海軍艦長福祿諾,促成了“李福協議”的簽訂。第三個階段則是“李福協議”簽訂之後,直到《中法和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十條》)的正式簽訂。在這三個階段中,德璀琳都積極活動,為李鴻章談判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個人的聲望也由此達到高峰。

法國代表:中法談判如中國拒絕,法軍將佔領中國島嶼或港口作抵押

本文根據《晚清官場洋大人》改寫

在第一個階段中,1883年當中法戰爭爆發的消息傳來,正在德國度假的德璀琳立即放下正在英國進行的鴉片專賣計劃,隻身趕往法國瞭解情況。隨後又從巴黎返回倫敦,然後匆匆赴德,尋求列強各國對中國的支持。德璀琳這樣做是否受李鴻章的指派,沒有相關的史料印證,也無從得知。但是,赫德在倫敦的代理人曾寫信匯報情況說,德璀琳經常同清廷駐法官員馬建忠通過電報聯繫,而馬建忠曾經是李鴻章的幕僚,又是好友。從這個層面講,可以推斷,德璀琳頻繁穿梭於歐洲各國,可以說是為李鴻章蒐集情報,尋求各國對中國的外交支持。

受聘於北洋海軍的德國人漢納根在給父親的信中,曾提到德璀琳往返於歐洲的情況:“我昨天在德璀琳處,他希望詳細瞭解法國政府的計劃,並且告訴我下述情況:法國人首先要爭取佔領東京(越南北圻)……佔領東京之後,他們將向中國提出最後通牒,以此向中國要求儘可能高的戰爭賠款。如果遭到拒絕,進攻廣州的戰鬥就將開始。他們相信僅憑海軍就能夠佔領廣州,使用很少的地面力量就可以強佔主要的炮臺……然後以將廣州夷為平地來威脅當地居民,勒索稅收。”[1]

漢納根在給父親的信中還提到,德璀琳在歐洲還了解到,法國人將進攻中國的海南島和臺灣。當然,這些消息也將通過德璀琳傳達給李鴻章。此時,英國以保持中立的姿態,召回在北洋海軍任總教習的琅威理,德璀琳也抓住這個機會,通過大清駐德公使李鳳苞推薦德國人式百齡代替琅威理為北洋海軍的總教習。

德璀琳的這些舉動,自然引起了同樣想在中法和談中發揮影響力的赫德的注意。赫德要金登幹密切關注德璀琳的行蹤,金登幹也努力這樣做了。1883年6月8日,金登幹在寫給赫德的信中說,“德璀琳剛剛從巴黎來這裡,他在巴黎住在‘大飯店’。但他覺得那裡不舒服,那裡顯然佈置了人來監視他,並懷疑他是間諜,因此他來這裡。不過,打算幾天後再回那裡去。他希望到達時見到寶海先生。他說他從最高當局那裡得知脫利古先生有全權來與李(鴻章)友好地解決這事件,並就中國對安南的宗主權達成一項妥協。”“我不知道在這件事上德璀琳自己幹些什麼,或他是否按照李的指示辦事,我還不知道。但他幾乎每天都與馬建忠電報聯繫。”[2]

法國代表:中法談判如中國拒絕,法軍將佔領中國島嶼或港口作抵押

1884年的中法戰

6月15日,金登幹在給赫德的信中再次寫道,“德璀琳11日他把駐巴黎的唐景星給他的來電拿給我看,電報催他立即返回巴黎,因為有與東京(越南北圻)有關的要事”,“德璀琳說他唯一的目的是努力防止戰爭,並說讓您知道他(德璀琳)所獲悉的關於李與脫利古談判的情況可能是可取的。因此他將把他所知道的情況告訴我,由我按照我願意的方式給您寫信或發電。我說您或許已從吉羅福和總理衙門得知正在迸行的全部情況,但德璀琳似乎認為不見得”。[3]

6月22日,金登幹又給赫德寫信說,“我想德璀琳之離開巴黎(如果他真的離開過)是因為他發現巴黎對他來說可能太熱了,並且在目前情況下,他最好退出舞臺”。[4]

通過金登乾的頻繁來信,赫德知道德璀琳在中法和談之時頻繁活動,但是德璀琳是什麼動機和立場尚不得而知。他有一種擔心,兩個都試圖為本國利益服務的人,李鴻章信任的德璀琳將在中法交涉中發揮作用。他在給金登乾的信中這樣猜測:“德璀琳究竟是在這裡搗亂以讓俾斯麥佔便宜呢,還是在幫法國侵奪東京(你知道他是埃克斯拉查佩勒人)?或是幫助中國方面不惜任何代價避免戰爭呢,或是為了他自己而排擠曾侯?或者僅僅是為了他自己對外交或秘密活動的愛好呢?”[5]

猜測歸猜測,一個根本的問題是,赫德對德璀琳的活動大為不滿。他很害怕因為德璀琳的緣故,德國影響力超過英國。赫德曾經對金登幹說過他內心的真實想法:“關於德璀琳,我知道他對中國很忠誠,這就是我放手讓他大幹的原因。不過他很喜歡他所強調的‘內線外交’和總理衙門的策略,而且很自然地偏愛德國,這種偏愛有時是無意識的,而另一些時候則是有意識的。而且他完全有權對此讓步,可是衡量一下英國和德國目前在中國的利益以及將來在東方的利益後,我絲毫無意對之給予大力支持。我必須在天津安置一個強有力的人,我傾向於安排一個英國人”。[6]

懷著這樣的想法,赫德本想把德璀琳從天津調離,讓他遠遠地離開李鴻章,不再產生影響。1884年2月,德璀琳休假期滿準備啟程返回中國,他本來打算先回天津,可是他還在香港接到了赫德的命令,令他到廣州海關任職。德璀琳一看這個命令就明白了,赫德是在排擠自己,他感到了前景的暗淡。然而,此時他在香港與法國海軍艦隊司令福祿諾的相遇,卻使他的命運再度出現轉機。

法國代表:中法談判如中國拒絕,法軍將佔領中國島嶼或港口作抵押

漢納根一家(前第三排右三為漢納根)圖片來源:《李鴻章的軍事顧問:漢納根傳》

德璀琳與福祿諾的相遇,使得他在此後的李福談判中開始發揮作用。雖然此前李鴻章與寶海談判,簽訂了“李寶協議”。但是法國政府對此並不感到滿意,遂不承認“李寶協議”。

法方拋棄了“李寶協議”後,雖然局勢驟然緊張,但在李鴻章的努力下,雙方並沒有放棄談判的努力。1883年6月,法國新內閣改派脫利古為駐華公使,取代了寶海。他到中國後,中法之間在上海又進行了多次會談。可是由於法方不斷提出無理要求,清廷不得不態度強硬起來,使得談判破裂,雙方都開始增兵備戰。

在李鴻章與脫利古談判期間,曾紀澤則在法國繼續與其外交部交涉,但是由於曾紀澤的強硬態度,交涉同樣沒有成功,但這卻引起了李鴻章對曾紀澤更加不滿。對於中法交涉,說實在話,李鴻章是不願意與他人平分秋色的。在上海與脫利古會談之初,就曾建議清廷特簡“洞達時務之大臣馳往法國”,以取代曾紀澤,被清廷拒絕。曾紀澤也在極力爭奪對法交涉全權而排斥李鴻章。當李、脫上海談判中斷的時候,曾氏乘機向法國方面強調:“李鴻章實際上並未負有任何正式的使命”,法國政府“只可真正地與總理衙門或有談判必要的全權的我商議” [7]。

本來,曾紀澤在法國態度強硬,引起法方不滿,現在李鴻章與曾紀澤在外交談判上態度不一,這就為曾紀澤被撤換埋下了伏筆。特別是曾紀澤在給德國報紙的信函中,公開將中國軍隊在越南山西的敗績與普法戰爭中法國皇帝被擄、法軍覆沒的色當一役相對比。法國朝野認為這是對法蘭西的極大羞辱,因而掀起了驅逐曾紀澤的喧囂。

“李寶協議”被拋棄後,李鴻章繼而又與脫利古談判,仍是毫無進展,而後的北寧之敗為法國進一步提出要求、並驅逐曾紀澤提供了條件。北寧之敗後不久,法國海軍“伏爾他”號軍艦艦長、水師總兵福祿諾給李鴻章寫了一封信,讓海關總稅務司赫德代為轉交。福祿諾在信中提出了四項議和條件:一是中法訂立“南省通商章程並稅關規則”;二是承認法國保護越南,但措詞可以“顧全中國體面,不致中國朝貢之邦,少失天朝應有威權”;三是駐法公使曾紀澤“辦事未妥”,宜迅速撤換;四是“如果與法國實心敦睦”,早日議和,兵費可以“極力相讓”。

法國代表:中法談判如中國拒絕,法軍將佔領中國島嶼或港口作抵押

曾任法國海軍艦隊軍官的福祿諾

福祿諾在信中提出議和條件的同時,還不忘在信裡外交恐嚇:“中國南邊三省素有內匪,現既與法國交界,法國如肯接濟亂黨,中國之邊疆必永無肅清之日矣。”

福祿諾信的末尾說,關於中法談判所提條款均系自己的個人意見,並沒有向法國政府報告,也未得到任何批示。

試想一下,國際關係中,任何一個外交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著本國的利益乃至形象,福祿諾作為臨時啟用的外交官,之前他名不見經傳的不過是一名軍方的團級幹部罷了,他之所以敢如此張狂,當然是代表著法國政府高層中一些人的意見。

果然後來,李鴻章邀請福祿諾到天津談判,福祿諾向其政府和外交部請示意見。需要說明的是,他雖然級別不高,但卻與法國新任總理茹費理有著很好的私人關係。茹費理對他自然很是信任,便指示外交部按福祿諾的意見辦。

這些情況,作為大清參與外交的重要官員李鴻章自然不知,他看了福祿諾的信函後,先是被這種外交訛詐嚇住了,也是想息事寧人,儘早從法越矛盾的漩渦中擺脫出來。

當然,這裡還有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當時中日兩國為朝鮮問題而矛盾衝突不斷。李鴻章認為,應該集中更多的力量來對付日本的咄咄逼人,他在給總理衙門的報告中闡述了這種觀念:“似將來此事收束,亦祗能辦到如此地步(若此時與議,似兵費可免,邊界可商;若待彼深入,或更用兵船攻奪沿海地方,恐並此亦辦不到)。與其兵連禍結,日久不解,待至中國餉源匱絕,兵心民心搖動,或更生他變, 似不若隨機因應,早圖收束之有裨全局矣。”[8]

正在李鴻章希望儘快結束中法談判之際,當他得知德璀琳見到了福祿諾,又得知二人是好朋友,立即感到德璀琳將可能在談判中發揮重要作用。德璀琳與福祿諾是1880年在天津認識的,那時福祿諾正指揮一艘法國軍艦在天津過冬,中法戰爭也還沒有爆發。正急於訓練他的北洋海軍的李鴻章,便想通過德璀琳向福祿諾表明,李鴻章想聘請他為北洋海軍的教習。儘管這個要求沒有被福祿諾接受。然而,德璀琳和福祿諾二人在交往中卻建立了很好的友誼。

現在二人在香港相見,很有些老友重逢的意味,福祿諾特意邀請德璀琳登上“伏爾他”號軍艦一同前往廣州。在前往廣州的路上,德璀琳與福祿諾談了中法戰爭的形勢與和談解決的前景。這次談話,福祿諾向國內做了彙報,德璀琳也向他的老朋友李鴻章做了彙報。他在給李鴻章的信中說,願意為結束中法之間的衝突做些事情。德璀琳在信中還說,“就目前形勢來看,作為總督和法國的朋友,他對雙方的利益瞭解得都很清楚,他將尋找解決目前困境的方法並結束當前使法國蒙受巨大損失的衝突……” [9]。

法國代表:中法談判如中國拒絕,法軍將佔領中國島嶼或港口作抵押

法國總理茹費理像

德璀琳想調和中法衝突,李鴻章正有此意;福祿諾也知道德璀琳與李鴻章的關係,也是欣然接受。但是此時福祿諾還沒有被授予法國方面的全權,於是二人便開始了私人間的洽談。

福祿諾先將他所知道的法國政府的態度告訴德璀琳,法國政府要求:清軍立刻從越南全境撤出;承認法國與越南簽訂的條約;賠償法國軍費,如果中國拒絕的話,法軍將佔領中國的一個島嶼或者港口作為抵押;將曾紀澤從巴黎召回作為談判的先決條件。這些要求也證實了之前德璀琳在歐洲獲取的情報是準確的。

3月31日,德璀琳和福祿諾抵達廣州。本來,德璀琳是應該在這裡就任的,可是他另有盤算,就是希望通過李鴻章重回天津。他在廣州給李鴻章發了個電報,彙報了他與福祿諾進行商談的經過,再次表明了希望為中法和談做些事情的願望。李鴻章接到德璀琳的電報後,立即向總理衙門做了彙報,告知總理衙門法國海軍軍官准備與他商談中法越南糾紛之時,因為德璀琳是福祿諾的好朋友,所以李鴻章在奏報中也表示希望德璀琳也參與談判。這樣,關於中法和談的前期,德國人德璀琳幫助李鴻章進行了中法和談。

————————

參考文獻:

[1]張暢:《華洋之間:德璀琳與近代中國——兼論近代來華僑民》,南開大學2007年博士學位論文,第105頁。

[2]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286頁。

[3]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292頁。

[4]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298頁。

[5]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529、530頁。

[6]陳霞飛主編:《中國海關密檔:赫德、金登幹函電匯編1874—1907》第三卷,第130頁

[7]苑書義:《李鴻章傳》,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4頁。

[8]中國史學會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從刊:中法戰爭》第五冊,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306頁。

[9]張暢:《華洋之間:德璀琳與近代中國——兼論近代來華僑民》,第107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