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為什麼良藥都是苦的?

平常吃苦吃得少,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來一場病。“其味苦”,作何解釋?什麼味道能通到你的心氣呢?苦味。所以,良藥都是苦的,良藥苦口利於病。按照老專家的解釋,病—丙丁火都是心病。所以,苦味藥都能通心調神,最後治你的病。為什麼百分之七八十的中藥都是苦的?因為很多病都是心病,而且我們飲食裡面缺苦味。平常吃苦吃得少,到時候需要的時候就吃點苦,要平衡嘛!平常吃苦吃得少,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來一場病。最後,出現一位聰明的醫生,開點苦藥,一吃,好了!

年輕的時候吃點苦,對年老是有幫助的。年輕時候多吃苦,老的時候就吃甜了。年輕的時候老吃甜,牙都掉了,到老了啥也吃不著了。說到“其味苦”,我們平時的飲食裡面,最不缺乏的是甜食,平常還會吃點兒辛辣的。有些人還吃點水果,酸的。十個廚子九個鹹,還有一個忘了加鹽。”鹹味也不缺,唯一缺了苦味。有人會有意識地補充一點兒苦味。他覺得吃點苦以後,能夠有胃口、舒服。比方說有些人會喝點兒苦丁茶;有些人會喝點兒苦咖啡—人家很有品味,喝咖啡不加糖;有些人還會吃點苦瓜,或者炒點苦菜。但是有意識地這麼吃的人不多。有覺,就是說要有自己的感覺。現在很多人的知覺已經被麻痺住了,所以最後都去求醫。

黃帝內經:為什麼良藥都是苦的?

苦味能夠把人的那種邪惡的心火去掉,還能堅腎。吃苦最有名的人是誰?臥薪嚐膽的勾踐。勾踐臥薪嚐膽,吃的是苦。這個苦味能夠把人的那種邪惡的心火去掉。另外,苦的一個作用是“堅腎”——能夠把腎精鞏固住。所以,大家年輕時有意識地吃點苦,到老了絕對有好處。

平常還有什麼辦法,能有意識地吃點苦呢?喝茶。吃鍋巴算不算呀?算,鍋巴屬於飯焦。我經常讓病人吃點烤饅頭片兒、吃點鍋巴,但現在的商品化鍋巴是油炸的鍋巴,只有香味,沒有苦味了。其實,真正地讓一個人去吃苦,挺不容易的。我有時候自個兒熬點藥喝,一嘗這藥這麼苦,我就想,那麼多病人整天在喝我開的這付苦湯子,而且一喝那麼長時間,如果對我沒有點兒信任感還真是喝不下去。但是,在這裡鄭重強調一下:吃點苦對心和神是有好處的。


黃帝內經:為什麼良藥都是苦的?

很多人在人生當中也是這樣,偶爾吃一點點苦,反而更容易體會到幸福感。不吃苦的話,你就體會不到現在有這麼多好吃的東西。所以,苦味有時候被作為開胃菜—當你覺得沒什麼食慾、吃不下飯的時候,飯前吃點苦的東西,就覺得有胃口了。另外,吃苦也得掌握一個度——我們用少量的苦,能夠幫助人開胃,但苦吃多了也會傷胃。為什麼吃苦瓜、黃連,有時候會腹瀉呢?因為受寒了。苦是寒的。苦也有溫的,鍋巴和烤饅頭片就是苦溫的,半夏也是苦溫的。

為什麼有苦寒和苦溫之分呢?這就看你中的是什麼樣的邪氣了。一般人都是心火,大多患熱症,我們可以用苦寒的藥;還有人心裡面中了寒性的毒——患抑鬱症的很多人都是心結,心中有解不開的疙瘩,摸上去絕對不是火、絕對不熱。這些人全是中了寒性毒,必須用溫性的藥才能化開。

火其實是一個煽動人心、煽幘的東西。 “其類火”如何解釋?前面講肝膽的時候,是“其類草木”。木生火,把草木點著了以後會產生火焰,這時候那種無形的火的存在,就是對應了我們的心。所以,心氣虛的人或者是心火弱的人,在點燃一堆篝火的時候,會突然眼睛就流淚了,然後,覺得有一種暖洋洋的感覺,其實這就叫感應。古代的篝火晚會都跟求愛有關,火都能夠撩拔人的慾望。篝火的“篝”與交媾的“媾”都跟火有關,火其實是一個煽情的東西。你把某種東西點燃、煽動起來以後,能夠撥動人的心緒。


黃帝內經:為什麼良藥都是苦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