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相信每個人都知道知識的重要性,特別是在如今的社會中,知識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人要比知識匱乏的人,容易得到更多的資源。

知識是人類對客觀世界的歸納與總結,加入一些個人的額外思考彙總而成的結果。知識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巨大動力,是使人類在眾多物種之中脫穎而出,成為能夠主宰這個星球的物種,並且進入了文明社會。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知識的表現形式

雖然知識如此重要,但卻不是所以的知識都是免費的。一本書的價格要比同樣重量的白紙貴上很多,因為書中有很多作者的知識。一些課程的價格更是十分高昂,也是知識價值的體現。尤其近兩年“知識付費”這個詞大火,可以說全民進入到了一個付費學知識的時代。

面向大眾的知識通常是以書籍、課程等形式呈現的,而一些更專業的知識則體現了在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上。知識產權和發明專利的出現是必然的,它們存在地目的就是鼓勵發明創造、使發明人因其貢獻而得到相應的回報。專利權並不是永久性的,在世界各國都是有一定保護年限的。相信大家對《我不是藥神》當中的“天價藥”格列衛還記憶猶新,它就是瑞士諾華公司的知識結果,該公司申請了該藥的專利權,所以在我國才會賣到天價,所幸該藥的專利保護期限只有20年。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一般情況下企業的研究成果為了追求利益和挽回研究成本,從而申請專利權。但有些偉大科學工作者,他們將自己的研究成果公開發表、無償地提供了全人類。1895年發現了X射線的倫琴,他在發現時就已經清楚的知道X射線的應用價值,但是他放棄了X射線的擁有權,在1901年他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同樣,有著“萬維網之父”之稱的伯納斯·李,如果他將“www”申請了專利,也許他早已是世界首富,但是他還是將這些技術無償提供給了全人類。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伯納斯·李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伯納斯·李在倫敦奧運會開幕式上,在電腦前用鍵盤敲出了“This is for Everyone”——互聯網是每個人的

是否申請專利都應該得到大家的尊重,只有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社會才會更快的進步。在計算機軟件領域,專利和共享兩種做法涇渭分明,各有千秋。軟件產業的誕生就伴隨著知識產權和專利。然而,我們在這裡要特別介紹軟件共享的實踐者們的巨大貢獻。

軟件世界爆發的“自由、免費”運動

早在20世紀80年代,美國就有一批軟件高手呼籲公開交換程序源代碼,實行軟件共享。他們編寫了各種源碼公開的軟件,無償提供給非商業性的使用者。1985年,馬修·斯托曼領導創辦了“自由軟件基金會”,他是一個著名的黑客,他編寫的Emacs至今仍然是最好的編輯器之一。他的另一大貢獻的發起了著名的“GNU自由軟件計劃”和“GNU軟件公眾使用協議”。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馬修·斯托曼

他們把英文中的版權或著作權一詞“copyright”巧妙的改成了“copyleft”,right不僅僅有“右邊”的意思,還有“權利”的意思,而left不僅有“左邊”之意,還有“剩下”之意。他們強調“剩下”的版權,那就是每份軟件前面的《GNU軟件公眾使用協議》必須保持原狀並隨軟件提供,雖然代碼本身可以自由交換和修改。自由軟件並不是絕對的免費,而是有明確的產權。例如,可以收取服務費用,也可以在簽署另一類有償協議後在商業產品中使用自由軟件。全球計算機網絡的發展為軟件共享事業提供了廣袤的物質平臺。

自由軟件事業的大力發展還來帶了另外一個好處,就是它的出現迫使軟件商們必須提高軟件的質量與服務。因為有了高質量的g++編譯程序,很少有人會花錢去購買C或C++語言的商品編譯程序。其他軟件的命運也大多都是如此。

天才程序員改變世界

馬修·斯托曼的影響不僅僅只有這麼多,1991年的夏天,一位名叫Linus(林納斯·託瓦斯)的芬蘭赫爾辛基大學計算機科學本科生做了一件影響世界的事情。他將功能強大的UNIX操作系統移植到與英特爾微處理器指令系統兼容的PC機上,並且公佈了源代碼。之後世界上任何地方的軟件高手都可以為該程序添磚加瓦。這樣形成滿足UNIX標準的Linux系統誕生了,並且迅速發展成了一個可以和其他操作系統抗衡的系統。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林納斯·託瓦斯

其實Linux只是一個公開的操作系統核心,現在有不少提供Linux軟件和服務的公司,他們在Linux核心上添加其他自由軟件、印行使用說明書和提供諮詢服務。比較著名的供應商有紅帽子(Red Hat)、SUSE、Debian和Ubuntu等。通常這些Linux操作系統都可以自由下載、自行安裝,也可以從公司購買說明書、光盤和服務。時至今日,這些Linux的發行版操作系統已經佔據操作系統市場的很大份額了。值得一提的是,林納斯·託瓦斯對世界的貢獻不僅僅只有Linux,他還編寫了當今大家都在廣泛使用的分佈式版本控制系統“Git”,並且是開放源代碼的。

科學領域的知識交流

我們還應當提一下科學文獻的免費自由交流,這次是物理學家們起了帶頭作用而計算機網絡提供了方便手段的事業。物理學基礎研究一向重視首創權,因此有必要把最新的學術論文在正式發表前就送到同行手裡。在20世紀70年代,國際上一些較大的物理學研究中心打字出版和主動郵寄預印本。這種做法逐步擴大到幾乎所有的研究單位。

計算機網絡發展起來之後,電子預印本漸漸代替了紙質印刷品。不過,就像沒有統一貨幣的“以物易物”,沒有中心的自發交流也有著明顯的侷限。於是1993年美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一位物理學家發起建立物理學預印本的電子檔案:任何先經少數同行過目的文章用電子郵件送到檔案庫,立即被自動加註收到的時間並賦予永久性的編號。

在物理學領域,人們早就承認並尊重被這樣確認的首創權並可按編號加以引用。雖然有過涉及版權的懷疑和爭論,這項由個人發起的事業還是發展成了現在設立在美國康奈爾大學的國際電子預印本庫。它的覆蓋範圍已經從物理學擴大到了數學、非線性科學、計算機科學和定量生物學等領域。

建立在“自由”、“免費”基礎之上的“知識付費”

美國康奈爾大學

與此平行的是科學期刊的自由閱讀和下載。幾年前國際上數萬學者曾經在互聯網上簽名,呼籲所有的科學期刊,在出版半年後提供網上的自由閱讀和下載。目前許多刊物也都是這樣做的,只是自由開放的過期時間不同。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動向,即由作者付錢使得文章從出版時刻起就可以免費下載。例如,《美國科學院院報》從2004年起已經這樣做了。又如《核酸研究》從2005年起成為網上自由閱讀和下載的刊物,代價是作者需要支付1000美元左右。此外,同紙質版一樣,經過嚴格審稿的免費電子刊物也正方興未艾,與日俱增。

不管是專利還是共享,收費還是開源,都是我們分享知識成果的方式。雖然方式有些不同,但是分享的知識都同樣是推動人類進步的。我們敬仰那些把研究成果無私奉獻給全人類的人,同時也尊重懂得用專利保護自己成果的機構或者科學家,因為他們才是推動整個全人類向前發展最有力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