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國際機構:能源行業是抗疫的“壓艙石”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矚目,針對中國能源行業的在此次抗擊疫情過程中的表現和未來發展,

《能源評論》記者日前採訪了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亞洲清潔空氣中心中國區總監付璐博士等專家,他們表示,中國能源行業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實保障,未來中國能源行業將繼續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多家國際機構:能源行業是抗疫的“壓艙石”

付璐認為,中國能源行業為抗擊疫情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體現了行業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疫情期間,能源行業不僅為全國人民的生活正常運轉做好了基礎保障工作,尤其是在武漢,他們更是對疫情防控快速響應提供了最大的保障支持。

她表示,作為經濟社會運行的“壓艙石”,只有能源行業平穩高效運轉起來,才能為越來越多復工復產的工商業企業提供充足的能源供應保證。但各行業的復工復產都需要一定時間,希望復工的能源企業,特別是勞動密集的煤礦企業,做好疫情的防控,逐漸恢復生產。

多家國際機構:能源行業是抗疫的“壓艙石”

經歷這次疫情的挑戰,付璐認為,這會給能源行業帶來三方面的積極推動。

一是能源行業將會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國家、區域和企業層級的危機應急機制;

二是智能化技術將會得到更多應用,以提高能源企業自身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危機應對能力;

三是對於智能微網系統和分佈式儲能系統的建設,主管部門和電網將有更大的動力去推進,支持可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多家國際機構:能源行業是抗疫的“壓艙石”

對於中國能源行業的未來,專家們表示了樂觀的態度。

付璐表示,相信在打贏疫情攻堅戰後,中國能源行業將會迎來更高質量的可持續發展。鄒驥指出,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中國發展的腳步不會停歇,能源革命的步伐不會停歇。期待中國能源行業保持戰略定力,繼續本著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發展的目標,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譜寫新的篇章,為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