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根故事:碁山净土寺为什么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墙根故事:碁山净土寺为什么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莒县碁山净土寺在明初定为“城阳外八景”之一,即“山寺晚钟”。其由来,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元代皇庆元(1312)年元世宗即位。他非常感激他的亲妹妹祥哥刺吉为其能继大统所立的汗马功劳。所以,世宗一即位,立即封其妹为鲁国大长公主,并上“徽文懿福真寿”的封号,成为皇族中最为尊贵的人之一。公主循规蹈矩,从不揽权生事。因此,世宗更加宠爱她。

元年秋,公主的了一种怪病,不疼不痒,就是不思茶饭,四肢无力。世宗忙令太医前去诊治。药用了不少,不但没有起色,反倒日渐严重,卧床不起。

墙根故事:碁山净土寺为什么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世宗看用药无效,急忙宣大国师前去珍视,大国师看了看大长公主,又详细看了公主的卧室,然后离去。

大国师向世宗奏道:“大长公主是冲撞了佛祖需舍身佛寺,修行三年才能消其罪孽。”世宗急问:“到何寺舍身?”大国师说:“需到东南方向,寺名带‘起’字的佛寺舍身才行。”世宗准奏,并令大国师全权办理此事。

大国师领了皇帝的旨意,于次日在公主的住处,设坛祭告天地,并向佛祖祝告:“如三天之内,公主病体康健,一定重修佛寺,再塑金身!”祝毕,大国师将佛寺舍身的事向公主说了一遍,并说:“如公主同意,可向东南方向顶礼三拜。”说也奇,公主拜毕,就觉头脑清醒了许多,三天病好如初。

墙根故事:碁山净土寺为什么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公主的病好了,舍身的事得急办。世宗派人向东南方向寻找带“起”字的佛寺。

消息传到了山东东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总管府。总管府的老爷认为,如把这事办好了准可升官。于是,派出八帮官差,寻找带“起”字的佛寺。

不久,谈知莒州地方有碁山寺。总管府立即派人将莒州知州召去,汇报碁山寺的情况。莒州知州连忙向青州奔去。路上,知州动了心思:如说碁山寺是偏僻的山中小庙,没有惊人之处,肯定不会被皇家

墙根故事:碁山净土寺为什么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选中。于是,他做了周密的考虑,胸有成竹地向总管大人汇报说:“碁山寺是千年古刹,寺建恢宏,因在起山之阳,所以叫起山寺。起山,山高千仞,有‘鹞鹰飞不过山顶’的民谚可证。此处怪石林立,古树参天,风过树响,如同仙乐在空;松浪滚滚,胜似东海波涛。珍禽飞舞,泉水叮咚;野果满山,参草遍地,最难得的是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真是神仙住的地方。起山山阳有一仙人洞,曾有人在此修炼成仙。起山寺百般灵验,有求必应。特别是久旱不雨,一求,不过三日必降甘霖,实是保一方平安的神寺!”听了莒州知州的汇报,总管大人十分高兴,急写本章,奏报朝廷。

世宗接报,马上命大国师办理公主舍身之事。元代,笃信佛教。王公大臣,多有舍身佛寺之举。所谓舍身,其实就是在佛寺中,找一替身僧人,为其修行而已,并不需本人去当和尚。大国师根据世宗的旨意,组织了班子,点了一名僧人“办理舍身事宜”。钦差大臣先向皇帝陛辞,接受圣训。然后,再向大长公主辞行,请求指示。公主说:“佛寺一定要修得好,还要和别的寺不一样。”

钦差大人来到莒州督修碁山净土寺。莒州知州下令,全州征调能工巧匠,从官库拨出银两。于皇庆二(1313)年,将碁山寺维修一新,并在西岭顶建了一座十层佛塔。现存皇庆二年碑即是当年扩修佛殿时而立的。

寺修好了,谁为大长公主的替身?主持僧犯了难,他对钦差说:“为公主修行,老衲义不容辞,但男替女修行,佛祖肯定不允!”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人应声道:“贫尼愿作公主的替身!”说话间,一个尼姑进了方丈屋,主持方丈忙向钦差介绍说:“此人是净土寺西南一里之遥的青云庵掌庵师太,本是大家闺秀,因病而入佛门,师太深通佛理,佛缘深厚,若师太为公主替身,是再合适不过了。”师太说:“我愿天天来大殿诵经,保公主一世平安!”钦差大喜,忙将盖有皇帝玉玺的替身度牒交给师太,遂将青云庵改名皇姑庵,在碁山寺东南新盖一处青云庵,安顿其他尼姑。后师太圆寂,皇姑庵再无人敢住而倾圮,现遗址犹存。

墙根故事:碁山净土寺为什么是“晨鼓暮钟”而不是“晨钟暮鼓”

最后的一个难题是,找一找净土寺与其他寺庙有什么不同,好回京向公主汇报。钦差与主持方丈想来想去总觉与其他寺庙没有明显不同之处,俩人苦思冥想,总无头绪。

方丈将寺中的徒弟统统叫来,共找不同之处。不觉红日以西沉,已到击鼓的时刻,一个小和尚跑到方丈住处,大声叫道:“师傅,撞钟还是打鼓?”原来,在寺庙修好后,撞钟打鼓的和尚收了一个小徒弟,身躯粗壮有力,但少个心眼。“晨钟暮鼓”是一定之规,但他每次行动,总要问一句:“撞钟还是打鼓?”就他这一声喊,提醒了方丈,方丈高兴地说:“有了,今晚就撞钟!”

从此,“晨鼓暮钟”便成了别于它寺的独特一景。明初举人姚鹏在选“城阳外八景”时,将“山寺晚钟”定为外八景之一。他的描绘是:“宝刹凌云,红叶翻妆,僧定禅榻,海鲸吼音者,山寺晚钟也。”(陈秉祥)

郑重声明:本文为陈秉祥整理创作,宋成泰授独家权发布。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必究。欢迎关注“墙根故事”,莒国文化,源远流长,精彩故事,与您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