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抱怨”

平时一个人在家有听电台的习惯,电台节目没有传统纸媒的权威,却多了几分市井之气,让人觉得更加亲切、真实。要说2020年春节中国人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当然非“疫情”莫属。最近播报的电台节目也大多围绕肺炎疫情,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期是:《武汉社区工作者:我在夹缝里,负责挨骂和上报》。

这期节目的内容大致是说一个武汉社区的工作人员在疫情期间,面对物资短缺、家人不理解、居民不配合等重重阻碍,依然坚持奋战在社区防疫工作中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点:1、社区工作同属一线,却没有医护人员的同等福利;2、居民对社区工作满意度低,仅有20%;3、社区工作辛苦,薪资待遇却不高。

我想各行各业的人对上述三点都能产生一些共鸣,这些话不正是我们许多人常挂在嘴边的吗?然而,牢骚之余我们还要看到其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社区工作者和医护人员在疫情防控中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精神并无二致,但是福利待遇的区别一方面来自二者工作性质不同,另一方面来自贡献度的差异。医护人员因其职业特殊性,在疫情抗击中担任相对重要的角色、承受更大的风险,可以说是消灭疫情的“掌舵人”。而社区工作者的主要是职责是做好后勤保障,辅佐“掌舵人”尽快到达成功的彼岸。其次,我们每个人既是服务群众的工作者又是被服务对象,面对满意度低等“不公平待遇”,首先要自我检讨,站在群众立场看问题,提升工作艺术。比如曾经让人“闻风丧胆”的城管、导游……正是在一届又一届工作人员的自省和努力下,才重获大众信任,逐渐树立良好形象。最后,人们常说体制内工作稳定又体面。稳定也就意味着我们的薪水只够养家糊口,而体面的原因是“为人民服务,被群众认可”永远是这份工作最本真的意义。

偶尔的抱怨是为了排解情绪,更重要的还是在工作中寻找自身价值、坚定理想信念,相信天道酬勤,付出的终将有回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