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達標免職!北汽最嚴“任務書”被指“變相”裁員

疫情動了汽車行業的奶酪,汽車企業為了減緩疫情壓力,通過收入體制改革,變相降薪或推出激勵措施,獎懲分明激發員工積極性的不在少數,不過,箇中的尺度如何把握,在疫情面前,每家企業展現了不一樣的責任和擔當。

而最近北汽集團發佈的一項最新考核規則,則讓員工們大呼氣憤。這份由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發布的針對3月份的考核規則,在多個群出現,而其中的內容,被員工認為有“變相裁員”之疑。

不達標四大崗位免職

在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發布的《零售中心全員銷量考核方案》顯示:涉及到事業部分管副總、事業部部長、事業部科長和大區主任在內的四類崗位相關人員,如果未完成相應崗位負責的3月份批發任務,將直接面臨免職的處罰。

而其他包含零售中心分管副總、銷售部分管副總、區域經理、事業部後臺的相關人員以及銷售部全員,都將根據任務完成量來兌現工資,未完成3月份整體批發任務,將最扣除20%至70%的月度整體工資。

不達標免職!北汽最嚴“任務書”被指“變相”裁員

“確實今年調薪降薪的企業不在少數,我們也並非不願意與企業一起承擔風險,但是完不成任務就免職,這不相當於變相裁員嗎?”北汽內部員工向愉觀車市抱怨。他同時表示,一般企業制定懲罰政策的同時,也會同時制定超額完成任務的獎勵政策,而此次考核也看不到。

而從已經下達的任務上看,今年3月份完成的難度很大,畢竟疫情沒有結束,終端銷量沒有恢復,經銷商提車意願不強。

根據乘聯會2月26日推出的全新一期乘駕車銷售數量數據:受新冠肺炎疫情的作用,國家內部乘駕車銷售數量大幅度下落,2020年2月前三週(1-23日)乘駕車廠商日均零售銷售數量僅3212輛,同比大跌89%。而廠商團購銷售數量愈是降低至日均2025輛,同比大跌93%。雖然隨著疫情的好轉以及陸續復工,產銷有望回升,但顯然,3月份市場仍然存在很大的確定性。

不達標免職!北汽最嚴“任務書”被指“變相”裁員

當然,因為考核的是批發量,從廠家的角度,把貨壓給經銷商也不失為完成銷量目標的一種手段,但是,無論是之前紳寶和新能源兩個品牌的時候,還是之後品牌合併為BEIJING以後,北汽的經銷商,幾乎一直都處於虧損中,北汽新能源的銷量本來就主要由大客戶部實現的。而在經歷了疫情以後,BEIJING的經銷商還能承受廠家壓庫的壓力嗎?經銷商端的壓力如何來緩解?

或為解決整合後遺症

“很有可能想借此藉口裁員。”愉觀車市從北汽內部人士處瞭解到。北汽營銷業務委員會本來就是兩個品牌營銷部門整合而成。

去年10月15日晚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親自揭開了北汽集團旗下新品牌BEIJING品牌的神秘面紗,併發布了BEIJING新品牌的戰略藍圖以及全新徽標發佈。BEIJING新品牌發佈的同時,原有的北汽紳寶和北汽新能源,都進入BEIJING,BEIJING定位中高端,產品覆蓋燃油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同時加大新能源化和智能網聯化發展。

不過,由於北汽紳寶隸屬於港股上市公司北京汽車;而北汽新能源則屬於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北汽藍谷,在品牌層面的整合,並未涉及雙方的資本層面,而只是在營銷層面進行了整合,北汽新能源與北京汽車現有的兩家營銷公司整合,成立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主任由原分管新能源業務的李一秀擔任。

愉觀車市瞭解到,雖然在兩家營銷售公司整合後,其中一部分負責原北汽新能源業務的管理人員,成立了一個虛擬事業部,分管新能源大客戶,但從人員配置來看,仍屬於比較龐雜的。

畢竟整合以後,北汽的自主品牌業務並沒有出現大幅增長,就連新能源業務也因為大勢不好而陷入跌幅。根據北汽藍穀日前公佈的2019年半年度報告,上半年,北汽藍谷累計銷量6.5萬臺,同比增長22%,成為首家市場保有量突破4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然而,整個2019年全年,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累計銷量為15.06萬輛,同比下降4.69%。跌幅超過新能源市場平均4%的跌幅。

而今年以來,北汽新能源的銷量更是進一步下滑。根據北汽藍谷(6.060, -0.47, -7.20%)發佈2020年1月、2月產銷報告數據顯示:北汽新能源2020年首月銷量下滑幅度為55.54%,跌至2006輛;2月份銷量進一步腰斬至1002輛,本年銷量累計3008輛,同比下滑59.24%。

治標更要治本

“應該說,本來年後就屬於汽車企業的人事調整年,只是此時正逢疫情。”某北汽內部人士分析,加上懲罰力度比較“狠”所以才引起爭議。

上述人士也同樣認為免職的懲罰太嚴重,但同時也看出來是希望通過高壓的政策去推動營銷的突圍。但他同時也承認,在現階段,僅僅將壓力轉嫁給一線的營銷團隊,無疑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就算把北汽的營銷團隊都換個遍,也換不來BEIJING品牌的銷量。”有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認為。

北汽最重要的原因還在於產品原因,雖然從“北”到BEIJING品牌進行了升級,但產品本身並沒有太多提升。BEIJING品牌的一位經銷商對愉觀車市表示:“客戶普遍反應車的外觀太醜,客戶關注低,集不到客,所以銷量上不來。”

而從銷量上看,疫情期間,消費者大都以網購和網上傳播為主,消費群體進一步年輕化,“外貌黨”更多,真正決定客戶選擇自主品牌這個價位的車的主要還是車型顏值。加上北汽新能源產品大部分在傳統燃油車平臺改造而成,也使得產品本身具有不可迴避的缺陷。“打個比方,如果去年平均每個月是10000的話,現在連1000都不到了。”上述經銷商也感概。

BEIJING品牌本身是個新品牌,需要消費者認可,而如果沒有“爆款”車型導入,很難一炮走紅,而無論是北汽現有的機制還是研究院展現出來的心思和能力,目前看不到在產品層面實質性的改變和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