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或許不熟悉漢王 但南京人一定知道這條“漢府街”

根據蓮靜竹衣講述明朝皇妃孫若微傳奇一生的小說《六朝紀事》改編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該劇以明朝永樂至天順年間為背景,講述朱家三代的生活日常。南京人看的時候尤為親切,因為劇中提到的一些地名至今還能在南京找到遺存。

跋扈的漢王或許曾居住漢府街

這部劇中,朱棣三個兒子的人物形象鮮明,漢王朱高煦善戰、趙王朱高燧善謀,兩人聯手常常“欺負”時為太子的朱高熾。朱高熾為人善良,在《大明風華》第三集中,漢王與太子朱高熾又發生了爭吵,難以招架的太子想“辭職”,朱棣拔出劍讓太子當場砍了漢王,這樣以後就沒有人欺負他了。你或許不熟悉這位漢王,但南京人一定知道這條“漢府街”。

據說,永樂帝朱棣登基後,就封朱高煦為“漢王”,這漢王的府邸就建在這裡。

朱棣“靖難”起兵,屢瀕於危而轉敗為勝,離不開朱高煦的功勞,而且朱棣即位後的每次北征,朱高煦也跟隨前往。因此,這朱高煦一直認為自己能力出眾就該當太子。

原本朱棣奪得帝位後,封朱高煦為漢王,封國在雲南。永樂十三年,又將朱高煦的封國改在青州,但漢王還是不去自己的封國,說要留在爸爸身邊,朱棣當然不會同意。永樂十五年,朱棣察覺出這個兒子的圖謀,又將朱高煦安置在山東樂安州。

但朱高煦卻徹底讓朱棣失望,是因為朱高煦偷偷養了3000多軍士,這些人都不歸兵部管轄,而且縱容這些人胡作非為。惱羞成怒的朱棣就把朱高煦禁閉在西華門內,準備懲處,太子朱高熾太仁厚了,一番營救,朱棣才同意將漢王仍安置於樂安州。

等到侄子朱瞻基登基後,朱高煦也想學父親篡奪帝位,然而結局卻很慘。朱瞻基將銅缸倒扣,然後把叔叔朱高煦塞進去,用火烤。

助力朱棣篡位的和尚姚廣孝居住在雞鳴寺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當朱棣厭倦了太子朱高熾與漢王朱高煦的爭吵後,便去“道衍和尚”姚廣孝居住的雞鳴寺尋求僻靜。

姚廣孝被人們認為是攛掇朱棣起兵發動“靖難”的策劃人。《明史》說他:“首贊密謀,發機決策”,“論功以為第一”。

當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後,明惠帝朱允炆即位。新皇帝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就要削藩。據《明史》記載,道衍和尚秘密勸說朱棣起兵,朱棣就問他:“民心向彼,奈何?”道衍和尚當即回到:“臣知天道,何論民心。”(翻譯一下就是,朱棣問姚廣孝:我謀反不是違背民心嗎?姚廣孝說,別怕,這是老天爺的意思,管它民心呢!)

明成祖朱棣即位後,恢復道衍和尚的姓——“姚”,而且還賜名——“廣孝”。

明成祖朱棣很敬重姚廣孝,跟他談話,從來不直呼其名,而是稱他為“少師”。朱棣賜給他豪宅和“兩個宮人”,不接受,讓他蓄髮,也不肯。

姚廣孝實現了人生抱負後,淡泊名利,輕視錢財。上朝的時候穿官服,下朝後脫下官服換上袈裟。姚廣孝的道場在北京西長安街的慶壽寺,他幾次想離開南京回北京慶壽寺,朱棣都強行挽留。幸好南京有多處寺院,姚廣孝就選擇在玄武湖邊的雞鳴寺裡住下來。

明仁宗朱高熾比父親朱棣更愛南京

演員梁冠華飾演的明仁宗朱高熾還是很像的。

史料記載,朱高熾很胖,超級胖,走路的時候都需要兩個太監攙扶才能走得動,夜裡翻身都需要人幫忙。就這麼一個大胖子,穿上明黃色的龍袍之後活脫脫就是一隻橘貓啊。

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太子朱高熾的關鍵詞是“懦弱”“膽怯”:上一秒跟兒子朱瞻基談笑風生,下一刻見到爸爸,立馬畏畏縮縮; 朱棣怪他辦事不力,懷疑他跟謀反之人合謀,朱高熾嚇得跪下;聽說皇帝爸爸要查閱自己批的奏書,嚇得寢食難安,趕緊寫了“辭職報告”,不當這個太子了。

白壽彝主編的《中國通史》則認為,“朱高熾雖然生性仁厚,卻並不懦弱。”

據《明史》記載:成祖舉兵,世子守北京,善拊士卒,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眾,城賴以全。

就是說,朱棣起兵的時候,朱高熾奉命留守北京,抵擋住了朝廷方面數十萬大軍的進攻。雖然上有母親徐氏,下有道衍(姚廣孝)、顧成等人相助,但僅以萬人堅守孤城,也確實不易,可見其絕非庸懦之輩。

而且與父親朱棣相比,明仁宗朱高熾更喜歡南京。作家葉兆言在《南京傳》一書中寫道:“明成祖在南京當皇帝的十八年,經常以各種理由住在北京,譬如要親率大軍北征,要視察邊疆的防務,要巡視正在修築的萬里長城。”“朱棣要遷都,自己又特別喜歡找藉口住在北京,因此太子必須留守南京,因此他和南京的感情比較深。”

因此,當朱高熾登基後,就想著還都南京。《明史》記載:戊戌,將還都南京,詔北京諸司悉稱行在,復北京行部及行後軍都督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