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抱守前十 銷售171億與加倉華南、環渤海

龍湖抱守前十 銷售171億與加倉華南、環渤海

觀點地產網月初,一月一度的房企成績單陸續放榜。跑在前頭的恆碧萬保在3月的第一週便早早貼出了2月成績,而3月的第二週,龍湖也在中旬之前趕來。

2020年1-2月,龍湖累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人民幣171.1億元,同比下降31%;2月單月,實現合同銷售金額70億元,同比下降近43%,合同銷售面積43.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5%。

龍湖三成的跌幅與行業整體跌幅相近。受春節疊加新冠疫情的影響,據觀點指數統計,1-2月TOP100房企銷售金額的平均跌幅為25.7%,總銷售金額未及9000億元。

細看前兩月房企銷售金額,領頭羊仍是恆萬碧,而龍湖位列第九,與第八名新城控股的171.8億元十分膠著,與第十名世茂之間的差距從40億元縮小至4億元,堪堪守住前十。

業績排名八九十之爭

以合同銷售金額為統計口徑,龍湖、新城、世茂,這三家的業績排名的你追我趕在近幾年已成常態。

2019年前兩月,三家房企業績皆在前十排名中上下浮動,最後定局為龍湖第九、新城第十、世茂第十一,分別對應合同銷售金額249.4億元、229.9億元、205.3億元。

可以看出,2020年前兩月,無論是龍湖與新城之間差距的0.7億元,還是龍湖與世茂之間差距的4億元,三家企業業績之間的差距對比去年同期正明顯縮小。

值得注意的是,前兩月的合同銷售金額與本月認購關聯不大,主要來源於上一年年底的項目入市。業內人士分析,從客戶認購到計入房企銷售金額通常需要2-3個月,2月新入市的項目銷售金額將體現在年中甚至之後。在疫情影響上,線下售樓處關閉對房企2月銷售影響更大。此外,疫情對區域銷售的影響更明顯,如在疫情嚴重的華中區域和管控形勢更為嚴厲的一線城市,房企推盤受限。

華中地區一向是龍湖集團收入的短板。業界人士曾猜測,這或許與武漢等華中區域城市在全國地產銷售佔比不高以及近期疫情有關。2020年2月,華中地區銷售僅為龍湖貢獻了0.9億元,同比銳減近八成。此外,龍湖最早是從重慶發家,在成都、重慶等西部區域重點城市深耕意願強烈,並未輻射到武漢等華中區域城市;從區域收入來看,長三角區域和西部區域為龍湖貢獻了過半銷售金額。

新城、世茂同樣倚靠長三角區域和核心一線城市銷售收入,於華中地區佈局不多。相遇於同一方市場,分蛋糕的人越多,競爭就變得更為激烈。

1、2月是傳統的銷售淡季,對全年銷售佔比有限,而隨著地產行業3月陸續復工,拿地與銷售回款將日趨激烈。多位研究人士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總體上仍供不應求,疫情之後會逐漸恢復正常。據空白研究院創始人楊現領預測,假設疫情在2月底3月初得到控制,地產銷售在3、4月份會恢復性增長,5月份會出現大幅度增長。

底價加倉華南與環渤海

銷售的源頭在於拿地,龍湖在拿地上投入略有增加。據觀點指數不完全統計,龍湖前兩月以106.68億元拿下17宗地塊,對同期合同銷售收入佔比60%,而這個比例在2019年是46%。梳理其中,可以發現,龍湖頭兩個月的土儲關鍵詞是華南和環渤海。

前兩月,龍湖在華南、環渤海兩個區域新增土儲面積佔比及拿地金額佔比皆近六成。其中,在華南地區擴儲34.47萬平米,斥資44.96億元,涉及珠海、福州、惠州、南寧四地;在環渤海區域擴儲26.84萬平米,斥資18.11億元,涉及唐山、天津、青島三地。去年同期,龍湖在華南、環渤海兩個區域投入53.45億元擴儲40萬平米,佔比同樣接近六成,以石家莊、青島、福州、中山、漳州等城市為落腳點。

然而,從過往同期銷售數據表現來看,龍湖五大區域中,長三角及西部區域為支柱區域,華南區域和環渤海區域皆處於內部中游水平。龍湖選擇在此時對兩個區域進行補倉,並且多以底價成交,許是補充區域短板、看好疫情導致的階段性土拍冷場及購房需求推遲。可以預見,龍湖後期將會大力推進兩個區域的項目入市和銷售回款,尤以福州、青島兩城為重。

對於高溢價的地塊,龍湖則是謹慎的。例如3月廣東江門和2月北京土拍,龍湖進場走了一趟,在幾次舉牌後都選擇了放棄,而這些溢價成交地塊最終由中梁、綠城等房企斬獲。

結合往年政府推地進度來看,下半年才是土地供應大量入市、房企們一展身手的時期,而龍湖是否會進一步補充華南、環渤海區域土儲,仍是一個未知數。

時逢變局,在這大魚吃大魚的時代,TOP10之爭還將不斷洗牌,而龍湖、新城、世茂的你追我趕也還將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