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即将消失的农村风俗:除夕夜,家族挨家去吃团年饭

小时候的除夕夜,我最盼望两件事:父亲的压岁钱和跟父亲到叔伯家里去吃团年饭。

每到除夕的晚餐即将结束时,父亲总会把我们4兄妹叫在一起每人发两角压岁钱(是当时农村主要劳力一天的工分钱)。每发一个,便祝贺和叮嘱一番,我可不管父亲的嘱咐,接过压岁钱撒丫子就往外跑:到村里唯一的村办小商店买鞭炮。

那时乡下最高档的也仅有一分钱一个的冲天炮:点燃后带着尖啸声往上冲,最后在低空中炮炸的那种,我总会买10个,余下的便买响炮:把鞭炮拆散了一分钱两个零卖的那种。

买完鞭炮我立马赶回家去装模做样做一下作业:这是我家的传统,除夕夜做作业;大年初一清早要读书。

又一个即将消失的农村风俗:除夕夜,家族挨家去吃团年饭

虽说人在看书,但心早就飞到外面了:听别人家的鞭炮声和小孩的欢呼声。每有一次冲天炮的呼啸和炮炸声,就产生一次想往外跑的冲动。

九点左右,父亲便带着我们到叔伯家里去轮流吃团年饭。吃团年饭是讲究次序的:首先要到家族最高辈份的长辈家里去喝四杯酒一一祝长者四季康泰、晚辈四季发财。接下来到爷爷奶奶过年的叔伯家里去。在这家吃团年饭是最热闹和开心的。一上桌,我们先是共敬爷爷奶奶一双酒,再共喝一双,接着便是划拳了。

划拳的花样也多:打通贯(一人轮流与所有人喊);杀阻锏关(输了的人可挑人接着喊,直到赢了才会是输家接着挑战);分两派对着划(若一边的第一个人或最后一个人划赢了对方的所有人,便是“顺龙”或“倒龙”,对方要加倍喝酒)。划这种拳时,爷爷也会参加,有一种叫“增、减、进”的猜法,爷爷最善长,他大都会赢。

父辈们划拳的时候,也是我们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刻:既可吃着糖果看他们划拳,也可找小伙伴满村里放鞭炮玩耍了!

团年饭是要家家轮流吃到的。我父亲有五兄弟呀,一个团年饭往往就是一个通宵!

又一个即将消失的农村风俗:除夕夜,家族挨家去吃团年饭

天快开亮时,因要出衡,叔伯们便踉跄着醉步回到自己家做早餐和放鞭炮出衡了。

这种吃团年饭的风俗一直传到了20年前。后来,我们堂兄弟们慢慢在县城安了家,团聚的机会相对少了很多。偶有回乡下过年的时候,也象村里其他人家一样,不再挨家挨户去吃团年饭了。

我们在县城居住的堂兄弟姐妹们也曾相约吃过一次团年饭,但只吃了两家便分开各自回家了:一是怕三高不敢多吃多喝,二是再也找不到儿时的那种气氛了。

去年我回乡下过年,也曾有再约吃团年饭的想法,但一看到守在电视机前、牌桌上和玩手机的人们,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更何况村里听不到鞭炮的呼响、孩子们的欢叫了,那种激情片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风俗也跟着在变化。在变了的年味里,我们仅有剩下的回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