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培養,先從思維模式開始


孩子的培養,先從思維模式開始

最近發現自己比較“功利”,做一件事情沒多久,就想看到效果。如果別人比自己做的好,或收到批評,還會失落灰心。

一直覺得這樣的狀態是不對的,但不知所以然,直到最近看一本書《終身成長》,我才明白,原來是思維模式在作怪。

書中講了兩種思維模式,直接影響到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會取到什麼樣的成就。

01 兩種類型的人有何區別呢?

【固定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商、天賦等是固定不變的,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所做的事情都是為了證明自己是聰明的、與眾不同的。挫折對他們來說是致命的打擊。

【成長型思維模式】認為智商、天賦、情商、資質等,都是可以通過努力提升的,更在意自身的成長,並越挫越勇。

讀到之前的2個章節時,還在慶幸自己是成長型思維,越讀到後面越緊張,原來自己是典型的固定型思維。當我意識到自己有個心思時,已然是固定型思維的體現。

02 固定型思維模式孩子的未來,往往比較坎坷

這類型的孩子會用很大的精力去守護自己的名聲和榮譽,會因為大家對他們的評判,而造成悲劇。比如,被譽為“神童”的方仲永,最終成為“傷仲永”,就是這類人中的典型代表。

03 兒時的思維模式,影響一生

幼年的孩子天生是成長型思維模式,在未形成固定型思維模式之前,把孩子培養成成長型思維模式至關重要。

幼兒時期孩子,不管多難都不鍥而不捨的學習翻身、爬行、走路、說話,這是成長型思維。慢慢的到小學時還能積極發言,在中學就開始因為怕被嘲笑,而不願意主動發言。

潛移默化中,孩子的思維模式改變了。

04 培養成長型思維模式的孩子,應該注意這些

不要過分關注孩子做事情的對錯,而是引導孩子怎麼做才能變得更好。

鼓勵孩子不要誇獎聰明、漂亮等天生的品質,而是誇讚孩子的努力、細心、認真。

05 先從自我做起,給孩子創造良好的環境

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一個環境,父母處理問題的方式是孩子行為的“榜樣”。

想要什麼樣的孩子,自己先成為什麼樣。


給孩子留很多錢,鋪很多路,不如給孩子一個好的思維模式。

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不管哪種境地,都應該給孩子勇敢面對的心。不管孩子的現狀是怎麼樣的,都應該告訴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

堅強的、求索的、無畏的、自我的,才是孩子好的品質。而相信自己可以改變自己的智力、情商、領導力、溝通力,是父母首先要傳遞給孩子基因。


孩子的培養,先從思維模式開始



傾葉軒,關注親子教育、讀書、女性成長~

用感性觀察,用理性思索,

在荒蕪的世界,種植希望的種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