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1980年5月9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出公告,中國將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進行發射運載火箭試驗。

十幾個國家的船隊和飛機在附近觀測。

發射當天,美國派了兩架飛機以50米超低空飛行,在落水點附近投放聲吶設備,提取海水妄圖盜取數據。不僅如此,他們還想劫走數據艙。

數據艙裡面存儲著導彈飛行的各種關鍵數據。如果中國打撈數據艙延遲,數據艙就有可能被劫走,意味著中國導彈的機密被洩露。

中國也做出了預案,如果2小時內中國無法打撈回,數據艙將會自毀。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火光四射,東風-5洲際導彈呼嘯升空,飛過赤道,30分鐘後落入指定海域。

萬里之外的指揮室內,科學家們的心懸著,焦急地等待數據艙打撈成功的彙報。

5分20秒! 數據艙被中國潛水員成功打撈!

指揮室內掌聲雷動,中國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洲際導彈技術的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這離不開屠守鍔[è]幾十年如一日的奉獻。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屠守鍔(1917-2012)

屠守鍔是誰?他是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東風五號”的總設計師,是兩彈一星元勳,一位能讓中國人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的愛國科學家。

但他很低調,躲著鮮花和掌聲走。

我不認為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只不過參加工作早了一點,得到了機遇,換成別人也會做出這樣的成績。”他總是這樣說。


他給所有中國人提出了希望,"不管你幹什麼,哪一行的,你總是一個團體裡面的一個人,你出了力,人家總會感覺到你是做事了,有貢獻。不要為了貢獻而來做事。"


英雄可以戰死,但不能別遺忘。我們要高調宣傳屠守鍔的光輝事蹟,讓每一箇中國人都能瞭解到誰才是中國的脊樑,民族之魂。

01

其實,屠守鍔原本的專業不是導彈,而是航空。

這源於他的一個遭遇。

1932年1月,屠守鍔從上海碼頭回家鄉浙江南潯,蝗蟲般的日軍飛機突然轟炸地面,他在紛紛墜落的炮彈中驚慌失措。他當即立下誓言航天救國,要造出中國人自己的飛機,跟它們比一比。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這場戰爭被命名為“一·二八”事變,讓亞洲第一大都市上海損失慘重。

1936年秋,屠守鍔實現自己的理想考入清華大學航空系。全面抗戰爆發後,清華大學南遷到昆明,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組成西南聯大,屠守鍔在西南聯大取得航空工程學士學位。

1941年,屠守鍔考上清華留美公費生,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繼續深造,獲得碩士學位,畢業後進入一家飛機制造廠工作,擔任工程師。

在大洋彼岸聽到中國抗戰勝利的好消息,他當即決定歸國,有人問他為什麼放棄在美國大好的前途,他回答的特別乾脆:“回來為國家辦事,留在那裡為美國辦事幹什麼。”

02

回到祖國的屠守鍔,一心想為中國多多培養航空工程技術人才。新中國成立後,他進入北京航空學院任教,擔任副教務長和飛機系的系主任。

緊接而來的抗美援朝,我們雖然取得勝利,但武器裝備太落後。

1957年2月,屠守鍔接到了國家使命,改行研究導彈。他被調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五院),擔任結構強度研究室主任,人生從此與中國的航天國防事業緊密相連。

沒有見過導彈的屠守鍔,就和同事們一起蒐集資料,琢磨導彈應該怎麼造。

當時聶榮臻元帥主抓武器裝備建設,提出中國搞導彈的原則:自立更生為主,請外援幫忙,儘量利用資本主義國家的已有成就。

所謂的外援,就是前蘇聯。

屠守鍔作為中國代表,前往莫斯科談判,引進導彈技術。中國要造導彈,首先要通過仿造把導彈技術研究透,最終目標是能夠完全自行研製,這個戰略也被聶老總形象稱為“爬樓梯”。

第一個任務是仿造蘇聯的P-2導彈。

1959年8月,蘇聯單方面終止兩國簽訂的技術協定,撤走全部專家,臨走放話:“中國人20年也搞不出原子彈,只能守著一堆廢鋼鐵。”

雖然蘇聯的背信棄義讓中國遭受巨大的損失和困難,但中國人民沒有被嚇倒,連新中國都被我們建立了,導彈技術同樣也會被中國人攻克。

臨危受命的屠守鍔,主抓技術攻關,他只說了一句話:“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們做不到。”

03

“八年四彈”的規劃被提出來,屠守鍔和廣大科研工作者的“白加黑”、三班倒,30個月之後,近程地地導彈“東風一號”試射成功。

導彈設計者們乘勝追擊,1962年3月21日,中國經過改進的“東風一號”發射。導彈升空幾秒鐘後,便在空中失去了控制,栽到發射臺附近炸燬。

劇烈的濃煙散去之後,見到的都是沮喪的臉龐。聶老總在現場鼓勵大家,“失敗沒什麼可怕,做實驗總有成功和失敗,問題是你失敗後怎麼辦。”

我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前提是知道到底是怎麼失敗的,才有可能讓失敗變成好事。如果像中國足球那樣幾十年如一日的失敗,還說是好事,每次只得教訓不得經驗,接下來還是失敗的循環。

屠守鍔絕不和中國足球一樣,他帶著同事們對失敗原因進行系統研究,前後召開了9次故障分析會議,做了上百次試驗,最終確定了改進方法,突破技術難關。

在他看來,改進版的“東風一號”當初設計有點想當然,只是在“東風一號”基礎上稍作改動,為了增加射程,將彈體長度增加,填充了更多的推進劑。但導彈非常複雜,並不是做簡單的加法就可以成功,每個部分之間都存在緊密的聯繫,這也讓中國導彈設計團隊第一次領略了“系統論”的威力。

這個大招,當年蘇聯師傅並沒有告訴中國徒弟。

這次失敗,給中國導彈事業敲響了警鐘,也是後來成功很關鍵的一步。

1964年6月29日,中國成功發射了自主設計的中近程導彈“東風二號”,後來連續8次發射均告成功,這標誌著中國已經徹底掌握近程和中近程導彈技術。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4個月後,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兩彈的結合,讓中國擁有了導彈核武器和在本土打擊敵方的實戰能力。

此刻,距離蘇聯撤走所有專家僅僅過去5年。

中國導彈最大射程已經達到4000公里。屠守鍔作為負責人之一,帶領大家突破了一系列關鍵技術。

04

葉劍英曾對五院的同志們講,沒有洲際導彈,毛主席睡不好覺。

什麼叫洲際導彈呢?指的是射程超過8000公里的遠程彈道導彈。如果一個國家只有核彈,卻沒有洲際導彈運載,就不具備遠程攻擊敵方本土的硬實力。


而當時世界形勢複雜,蘇聯和美國都已經研製出洲際導彈,對於中國來講,始終處於對方的打擊範圍內。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所以,國家決定儘快研製出中國自己的洲際導彈,當初定下的目標,射程必須超過8000公里。

1965年3月,屠守鍔被任命為洲際導彈總設計師,要求1971年試飛,1973年定型。


屠守鍔和材料專家姚桐斌一起,最終研製出了高強度鋁銅合金等結構,讓導彈變輕;為了增加彈頭對預定目標實現精準打擊的能力,他提出彈載計算機研製方案,採用平臺計算機制導系統;為了能夠攜帶更多燃料,他考慮增大導彈的最大直徑。從美蘇兩國有限公開的洲際導彈資料上看,導彈的最大直徑都是3.05米。那麼,中國的洲際導彈也必須是3.05米嗎?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在科研人員爭論不休時刻,屠守鍔提到另外一個角度,洲際導彈直徑尺寸必須要考慮運輸的問題。當時,中國為了保密,採用特製的火車運輸洲際導彈到發射場,中間經過崇山峻嶺和隧道,最終根據列車的尺寸,確定中國洲際導彈的最大直徑是3.35米。不要小看中國比美蘇兩國增加了0.3米,這也讓中國的運載火箭的能力普遍得到提高。

屠守鍔在總裝測試的100天裡,和一線科研人員同吃同住,幾乎每天工作都超過20小時,累了就在木板上打個盹,鬚髮皆白。

在首枚洲際導發射試驗之前,有人提出異議,問題被反映到國家層面。能不能發射,是擺在屠守鍔面前最為關鍵的問題。他斬釘截鐵回應:“該做的工作我們都做了,目前它的性能狀態是良好的。我們認為,這枚作為首發試驗的導彈,應該得到最好的考驗,以便通過飛行試驗,進一步檢驗我們的方案,從中找出不足。”

國家當即拍板,同意發射。

1971年9月10日,中國第一枚洲際導彈發射,半程實驗成功。導彈如果能夠真正派上用場,必須進行全程實驗。但混亂的年代,屠守鍔被批鬥,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抓住有限的時間查資料,做實驗,思考設計方案。即便是在批鬥會上,他表面平靜,大腦中的數據公式早已翻江倒海了。

不僅僅屠守鍔一個人受到衝擊,整個導彈設計團隊都必須“偷偷摸摸”地工作,全程試驗一直不能上馬,整整被耽誤了9年。

05

十年浩劫結束之後,屠守鍔帶著團隊加速準備洲際導彈的全程試驗。在發射之前,他兩天兩夜沒有閤眼,還不放心。雖然已年過花甲,他爬上發射架檢查,每一個薄弱點,他都在腦子裡過了無數遍。

所有的環節爛熟於心後,他終於懷著忐忑簽下了“可以發射”四個字,誰也無法想象作為總設計師的他承受著多大的壓力。

為了取得發射數據,中國在兩年前剛剛造好兩艘遠洋測量船“遠望一號”和“遠望二號”,這次被派到南太平洋公海上執行任務。

1980年5月9日,新華社向全世界發出公告,中國將向南太平洋預定海域進行發射運載火箭試驗。

沒錯,中國的試驗被其他國家盯上了。十幾個國家的船隊和飛機在附近觀測。其中有一位觀眾,迫不及待地到了舞臺下面。

發射當天,美國派了兩架飛機以50米超低空飛行,在落水點附近投放聲吶設備,提取海水妄圖盜取數據。不僅如此,他們還想劫走數據艙。

數據艙裡面存儲著導彈飛行的各種關鍵數據。如果中國打撈數據艙延遲,數據艙就有可能被劫走,意味著中國導彈的機密被洩露。

中國也做出了預案,如果兩小時內中國無法打撈回,數據艙將會自毀。

酒泉衛星發射基地火光四射,東風-5洲際導彈呼嘯升空,翱翔天空30分鐘,飛過赤道,落入指定海域,落水點遠小於與屠守鍔團隊計算的範圍。

萬里之外的指揮室內,屠守鍔的心懸著,靜靜地等待數據艙打撈成功的彙報。

5分20秒! 數據艙被中國潛水員成功打撈!

指揮室內掌聲雷動,屠守鍔激動落淚。中國打破了美蘇兩國對洲際導彈技術的壟斷,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這一技術的國家。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06

當鮮花和掌聲湧向屠守鍔時,他悄悄躲開了。人們把集體的成績放到他一個人身上,他認為是錯的。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中國航天四老:從左至右依次為黃緯祿,任新民,屠守鍔,梁守盤

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老馬,再次投入到衛星發射的事業中去。提升“長征二號”火箭運載能力和技術性能,在國民經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屠守鍔看來,科學技術要和生活結合,為人類謀福祉。他還前瞻性地提出,中國要下決心開發空間技術。

1999年9月18日,屠守鍔和另外22位科學家一起,榮獲國家“兩彈一星”元勳獎章。

為祖國做出巨大貢獻的他,從不居功自傲,除了工作,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和老伴去海邊玩幾天。他說:“我不認為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只不過參加工作早了一點,得到了機遇,換成別人也會做出這樣的成績。”

2012年12月15日,屠守鍔因病逝世,享年95歲。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屠守鍔年少時期懷抱航空報國理想,海外留學毅然歸國培養了第一代航空人才,改行從零開始研製導彈。他處於關鍵的崗位,也面臨了無數艱難:知識面狹窄、資料不足、蘇聯專家撤走、國外的敵視、時代和人為因素的干擾、時間的緊迫……如果沒有強大的內心素質和明確的報國追求,極有可能喪失信心和力量,摔下馬來。

可屠守鍔交出了讓人民滿意的答卷,如果沒有屠守鍔等兩彈一星元勳們,我們今天怎能夠平靜地吃飯睡覺刷手機?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只不過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他讓中國霸氣喊出“東風快遞使命必達”,卻說不要為了貢獻而做事

攜帶子母殺傷彈藥的東風-11

屠守鍔院士用一生奮鬥為中國留下一句話:“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向您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