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大蔥的栽培管理方法有哪些?

黃曉紅果果


大蔥,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大蔥是我們烹飪菜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配料調味品,我們北方種植大蔥比較多見,況且我們北方人有生吃大蔥的習慣,生活中常見的烙餅卷生大蔥吃法就是其中例子之一。



蔥屬於多年的生草本植物,大蔥具有刺激的辛辣氣味,大蔥裡含有很多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營養豐富,大蔥還能增進食慾,治療感冒等藥攷作用。說起大蔥,有多個種品種,我們北方人種植冬大蔥,普遍認為的是冬季冬儲大蔥。接下來聊一聊關於冬大蔥的"露地"栽培和田間管理方法。


冬大蔥栽培方法

1、整地:栽培冬大蔥前,首先整地要選擇土層深厚的肥沃土地,平整好地後,用鋤或鐵掀進行挖溝,溝深28釐米深,溝距60釐米左右為宜,便於排灌和種植冬大蔥做好提前準備。

2、冬大蔥苗移栽時間:冬大蔥苗生長到大約75天后,便可挖溝移栽,挖溝我們當地一般都是用12釐米寬、30~35釐米長的圓頭鐵掀進行挖溝的,需要說明的是溝距不可過於太窄,為了產量種植密度大過於窄會影到冬大蔥生長時管理和培土。過寬太浪費土地,應當因地制宜。



3、施用農家肥:冬大蔥苗移栽前,將挖好的溝底施入腐熟的農家肥,也可用人糞尿混土均勻後施用溝底,上過農家肥後用鋤將施過肥溝底從下翻一邊,目的是為了冬大蔥苗的根系吸引的快些,有利於大蔥根系生長。

4、蔥苗移栽:移栽冬大蔥苗在9月左右為宜,選擇粗大健壯的蔥苗挖出移栽,挖蔥苗前要記得先澆一回水有利於挖苗,過程中的大、中、小蔥苗要均勻分開移栽,這樣才能讓蔥苗生長的好


5、合理栽種:在移栽中要做到合理蔥苗栽植,不要過於密植或過於稀,做到隨挖苗隨移栽,還有隨澆水,將蔥苗移栽在準備好溝背上,埋苗的時候將蔥白的一半為宜,這樣做蔥苗的成活率高,有利高產。

冬大蔥田間管理方法

1、澆水追肥:冬大蔥在生長期間,田間管理很重要,水肥管理上要跟的上,注意觀察苗情,在光照足的情況下,蔥苗生長快,尤其是大蔥生長進入管狀是葉盛旺期,結合生長情況,進行澆水和培土追肥,在澆水施肥後,隨地用頭鋤進行破壟背溝圍蔥棵,田間管理時,要根據當地氣候變化澆水而定,保持土壤透氣透光,鋤地鋤草,不讓土壤板結。



2、防治病蟲害:冬大蔥生長到發葉期也是大怱容易引發病蟲害多發期,例如:軟腐病、紫斑病、灰黴病等,要提前做好多種準備防治病蟲害措施,發現病情及時對症下藥防治。


3、冬大蔥收穫:冬大蔥生長到一定的時候,也就是10月下旬~11月中旬,基本上就開始收穫了,不過各地區的氣候有所差異,收穫的具體時間也有所不同,收穫大蔥不宜在霜冬和大早晨,適合在有太陽的晴朗天氣裡收穫,將土刨松後撥蔥,將收穫的大蔥進行捆紮好,運往家裡陰涼的地方儲存為宜。

總之,冬大蔥的栽培和田間管理都很重要,為了確保冬大蔥提高產量,必須做到精細的栽培方法和田間管理方法,另外,要特別注意做好大蔥生長期的病蟲害防治工作,一定要做好澆水、追肥、除草、培土等中耕,確保冬大蔥創高產。

[以上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點評,分享,共同探討三農知識,謝謝閱讀!]


農戶開心果


它現在是冬天,也是冬季蔥的管理期。因此,陸網編制了鼕鼕季節的管理要點。以下是網友參考的詳細列表。

要點1.及時澆水:

種植大蔥後,應立即澆水。第一個水不應該太大,以防止洋蔥溝的輸注。 5至6天后,再次倒入幼苗水。每7-8天后,每7天倒一次水,土壤保持溼潤。大雨過後,及時清除溝渠中的水,防止水腐爛死亡。 1至15天后,將“水華”倒入水中。將冷凍水放入“冬至”。

第2點:及時追肥:

冬蔥一般追上3次。進行第一次追肥,同時減緩幼苗並開始劇烈生長。五分之一公頃施用8千克尿素和8千克三元複合肥。第二次追肥是在“冷露”到“霧化”期間進行的。在“立東”和“小雪”之間進行第三次追肥,施加20kg尿素20kg和20kg鉀肥。除追肥外,還需要進行葉面噴施肥。噴灑1000倍硫酸亞鐵,鉬酸銨,硫酸銅和硫酸錳可使其增加10%以上。

第三點是冬蔥的種植:

每次將蔥花頂穿,澆上一次水,培養土壤。最好是在不埋葬心臟的情況下種植土壤。最好不要超過“五管齊下”,而低點不高。當土壤含水量適中且沒有泥漿時,應進行土壤處理,並應注意避免晨露。還要注意在造成土壤時不要傷害洋蔥葉,引起疾病。


鄉野松子


大蔥是我們生活中廚房裡的必備之物,也是製做菜餚的絕佳調味品。可煎、可炒、可炸,味道鮮美芳香。此外,大蔥還可以防治疫病。大蔥的栽培歷史悠久,分佈廣泛。其中以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為重要的大蔥產地。大蔥耐寒抗熱,適應性強,傳統栽培大蔥多在三四月份播種,五六月份定植,冬季收穫。在鮮蔥上市後一年的時間裡,只有幹蔥和小蔥出售,而市場上新鮮的大蔥嚴重短缺。近年來,許多種植戶在麥收後播種大蔥,秋季移栽大田,越冬之後,在翌年的春季返青,夏初上市。這就是越冬大蔥栽培,它不僅彌補了鮮蔥供應淡旺季的矛盾,也提高了大蔥的品質,而且還增加了種植戶的種植效益,可謂一舉多得。

下面由我來介紹一下越冬大蔥栽培管理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苗地整理與播種

①整地
  • 冬大蔥一般在夏季麥收之後到八月份之間播種,大蔥喜水怕澇也不耐旱,生產上要選擇排灌方便,土質疏鬆肥沃的地塊。育苗地要選擇沒有種植過蔥、蒜的地塊,這樣可以避免重茬種植葦來影響蔥苗的正常生長。
  • 整地前畝施腐熟的機機肥4~噸,磷酸二胺10㎏,鋪勻後翻耕,使肥土混合均勻。將育苗地遠畦,長度根據地塊設定,畦寬1.2米左右。

②開溝播種
  • 大蔥多采用條播方式播種,花整理好的畦面上按照15~20釐米的行距開溝,深度2釐米,將種子均勻播在溝中,覆蓋細土壓實,畝用種量控制在1~1.2千克。
③封閉除草
  • 夏季雜草生長旺盛,為了防止育苗地雜草生長過快,在播種後,趁著墑情,可每畝地用90%乙草胺乳油150~200克,兌水60㎏噴施於地面,能夠有效防止雜草過快生長,促進大蔥出齊苗。

二,幼苗期管理

①間苗

  • 幼苗長到二葉一心時開始間苗。留大去小,留壯去弱,使幼苗間距在1~1.5釐米。幼苗在五片葉子之前一般要間苗2~3次,最終使幼苗間距在2~3釐米。

②澆水施肥

  • 在幼苗長到4片葉子後開始施肥,畝施尿素6~10㎏。澆水施肥要根據苗的長勢和天氣情況,以及移栽時間酌情增減。苗壯晚澆水少施肥,苗弱早澆水多施肥,天旱少雨勤澆水,多雨天要減少澆水次數。以免幼苗徒長,造成漚苗和倒伏苗。如果移栽時間早,就需要大水大肥促苗;如果移栽時間晚,就要控水控肥防止幼苗旺長。移栽前半個月停止澆水施肥,並進行蹲苗,促成壯苗。壯苗的標準為,苗高30~45釐米,莖粗1~1.5釐米。葉色濃綠,葉片數在5片左右。

三,移栽定植管理

①整地施肥

  • 每畝地底肥施足腐熟的有機肥4~5噸,增施尿素10㎏,磷酸二胺10㎏,硫酸鉀肥10㎏。施肥後深松旋耕,保證地平土碎。按照65~70釐米的行距南北向開溝,溝寬20~25釐米,溝深10~15釐米。

②定植

  • 把起好的幼苗採用水插法或旱擺法移植在開好的溝槽裡,株距5~7釐米,澆足傻苗水。

四,秋季管理

①中耕培土、除草、澆水

  • 定植後半個月開始緩苗,為了保持土壤舒松,增強土壤透氣性,利於大蔥根系伸展,要及時中耕。立冬以前,中耕工作要進行多次。中耕的同時要對大蔥進行培土,培土可以軟化葉鞘,增強抗倒伏能力,提高大蔥品質。培土越高,蔥白越長。培土分多次進行,每次根據磷莖高高培土3~4釐米,將土培至大蔥葉片和葉鞘的分界處,避免土層蓋住心葉。除草在培土作業時順便完成。定植半個月後要澆水一次,以促進新根生長髮育。

②追肥

  • 為了使大蔥安全越冬,就要使大蔥的生長量在冬前儘可能多一些,大一些,可在九月下旬或者十月上旬追肥一次。每畝地隨水追施尿素15~20㎏。

③病蟲害防治

  • 秋季是病蟲害的高發季節,這一時期,田地高溫高溼,很容易引發根腐病、紫斑病和蔥薊馬。


  1. 根腐病:以農業預防為主,做到合理輪作,保持土壤見幹見溼。發病初期可用50%代森銨水劑1000倍液,或者77%氫氧化銅500倍液噴霧,視病情用藥2~3次,間隔7~10天。
  2. 紫斑病:發病時噴施75%百菌清可溼性粉劑500倍液,或69%霜脲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

  3. 蔥薊馬:田間發現蔥薊馬可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者0.1吡蟲啉懸浮劑4000倍液噴霧。

五,越冬管理

  • 大蔥的抗寒能力較強,地下根莖部可以抵抗零下30℃的低溫。因此,在絕大多數地方,越冬大蔥無需採用覆蓋物保護過冬。只需在土壤封凍前澆一次封凍水,以提高大蔥的抗寒能力。當大蔥地上部分莖葉在零下10℃時,會變得枯萎,可用鐮刀割去枯黃的莖葉,便於開春後新芽順利萌發。

六,開春後大蔥管理

①中耕鬆土

  • 三月份左右,大蔥開始返青,此時北方天氣還不穩定,仍有寒冷天氣到來。可採用中耕鬆土的方法提高地溫,一般中耕2~3次。第一次中耕可適當深一些,深度控制在10釐米,後面兩次中耕可淺一些,深度控制5~6釐米。以免新萌發的根系受到破壞。

②返青後施肥、澆水

  • 大蔥返青後施肥可以為大蔥快速生長提供養分。畝施尿素10㎏,磷酸二胺8㎏,可以混合撒施。為確保肥料在土壤中快速擴散,便於根系吸收,施肥後立即澆足水。此外,還要噴施葉面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進大蔥品質。

③培土

  • 為提高蔥白的長度,增加大蔥產量,春季也要給大蔥培土。此時葉片較脆容易折斷,培土動作要小,深度要淺,避免誤傷葉片和根系。

④追施棵肥

  • 採收前二十天,畝施尿素5㎏,可以隨水衝施,然後再噴施一次葉面肥,能夠有效提高大蔥的產量和改善大蔥品質

七,適時採收

  • 大蔥開花分為四個時期,即整苞期、開裂期、裸露期、授粉期。花苞開裂初期是大蔥的最佳採收期,不可過早,也不可過晚。過早採收影響產量,過晚則影響品質。

總結:

  • 大蔥的生長期長達一年時間,越冬大蔥從育苗開始到採收,歷經夏季、秋季、冬季和春季。我們在生長管理上,應根據每個季節的氣候特點和大蔥生長情況進行精心管理,越冬大蔥才能取得較好的產量和品質。


鄖陽老五


大蔥的種植,尤其是冬季,田間管理一定要做好,不然會有很多問題產生。

在大蔥定植後要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不宜過多,以免泡塌蔥溝,使幼苗倒伏或根系腐爛,再隔5-7天,澆一次緩苗水。以後每隔一週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在澆水時每次不宜過多,另外在大雨過後,要及時排水,以免積水導致植株根系腐爛。在霜降後降低澆水頻率,改為10-15天澆一次,在冬季封凍前澆一次封凍水,封凍水要澆足澆透,以提高地溫,增加大蔥的防寒抗凍能力。

大蔥在冬季一般需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緩苗後,幼苗開始旺盛生長時,每畝可施入尿素8公斤、三元複合肥8公斤,施肥時可在行間施入或撒施,可結合澆水,加快肥料的吸收速度。第二次追肥在霜降前,同樣可以施入尿素8公斤、三元複合肥8公斤。第三次追肥前要封凍前,每畝施入尿素20公斤、鉀肥20公斤,這時施入鉀肥有明顯的增產效果。除了追肥外,還要進行葉面噴肥,可以噴灑低濃度的硫酸亞鐵、鉬酸銨、硫酸銅及硫酸錳溶液,可以增產10%以上。

在每次施肥後都需澆水一次,並培土一次,這樣能增加地溫,促進根系生長,培土高度以不埋著心葉為宜,以不宜超過大蔥分叉點為宜,攆低不攆高。在培土時要注意土壤的水分含量,要求土壤含水量適中,無泥塊時進行,還要注意避開早晨有露水的事情,培土時不要對植株造成損害,以免病菌侵入引發病害。

除了正常種植,想要大蔥高產,還要用好肥料!大蔥是喜肥作物,和其他的蔬菜作物一樣,它對於氮元素反應較為敏感,在種植時施用氮肥會加快其生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據研究表明,每畝產大蔥3000公斤,需要消耗氮8-10公斤、磷1.5-1.8公斤、鉀9-11公斤。大蔥在幼苗期對於磷元素比較敏感,在苗期缺磷會影響到後期產量,在蔥白形成期要加強鉀肥的施用。除了氮磷鉀外,鈣、鎂、硼和錳對大蔥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氮磷鉀充足的情況下,增施鈣、錳和硼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在種植大蔥是不施或少施鉀肥,會是土壤鉀元素大幅度下降,導致氮磷鉀的比例失調,從而使大蔥的病蟲害加劇,嚴重影響到產量和品質,降低經濟效益。施用鉀肥可以促進大蔥生長,還能提高抗病蟲害的能力,平衡施肥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還可以通過大蔥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的含量,降低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含量。

在選好種植地後,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施肥的方法要視肥料而定,一般在肥料數量較多時要採用撒施的方法,肥料數量少則施在定植穴底,肥料一般選擇腐熟或半腐熟的有機肥。每畝可施入腐熟的廄肥5000-8000公斤,而缺磷的土壤每畝可施入過磷酸鈣25公斤、草木灰150公斤,缺鉀的可施入硫酸鉀8-10公斤。

定植後大蔥施在緩慢,當進入到生長旺季時,老葉枯黃,新葉不斷生長,這時為了使其多發葉和葉鞘生長。在立秋後要及時追肥,每畝追施土雜肥4000公斤於壟背上,或者每畝施用餅肥150公斤,施肥後淺鋤澆水。過半月後要追施第二次肥,這次每畝澆施糞水750-1000公斤,結合培土澆水一起進行。一月後追施第三次肥,每畝追施氮素化肥15-25公斤,施肥後澆水、培土,能迅速增重。





微涼如夢輕如煙zhang


冬大蔥的栽培方法管理方法有哪些,下面就具體給大家說一下,希望能幫助到你們。

一、播種育苗

冬季栽培大蔥,首先要做好大蔥的育苗。大蔥育苗要選用地勢平坦,肥沃,排灌方便。耕作層深厚的壤土,茬口最好選用3年內沒有種過蔥蒜類的輪作地。這樣不會引起大蔥育苗的串種,大蔥幼苗期比較長,一般每畝施腐熟肥在2500千克到3000千克,淺翻,耙平,有條件的情況下可增施磷酸鈣25千克。這樣可以保證大蔥在幼苗期的時候有充足的養分。

地下蟲害嚴重的時候,可用毒谷防治,大蔥幼苗適宜有效的生長時間為80天到90天左右,具體時間,還是要因地區和當地的氣候為準,如果是冬季無霜期的時候再200天以上的地區適合春播,長江流域的地區一般在2月初到2月上旬適合播種,通常用幹種植進行撒播或者條播,種子播種在溝內要即使的摟平,踩實,春播育苗,在出苗的時候要保持土壤的溼潤,這樣有利於出苗,苗出齊後及時澆水,在長出3到4片葉子的時候要控制澆水,以便於促進根部的發育。葉期以後要補充充足的水肥,加速幼苗的生長,當蔥高50釐米的時候,葉子有8到9片時,定植前10到15天的時候要停止澆水,鍛鍊幼苗,使葉片老健,假莖緊實,以利於移栽緩苗。

二、定植

育苗之後在來說說定植,大蔥的定植期要求不是特別的嚴格,長江流域的菜農一般都是在5月中到6月下旬定植,大蔥定植的前茬以3年沒有種過蔥類的作物最好,定植前每畝要施足有機肥6000到7000千克,定植期最好選擇在雨季之前,這樣會更有利於蔥苗的成長髮育,靠近雨季的地區,栽蔥地不要翻耕多深,因為雨水較多,再加上剛翻過的地土質比較鬆散,容易發生塌溝和積水的現象,大蔥的栽植深度,要掌握上齊下不齊的原則,這樣可以保證蔥苗的長勢不受影響。

三、後期管理

大蔥定植後,緩苗期結束的時候正是夏季多雨的季節,此時大蔥的耐高溫,耐早能力,遠比耐水澇的能力要強,所以這個時候最好是寧旱勿澇,雨後還要及時的排水,以防積水過多,引起從苗的根部腐爛。越夏緩苗期不要澆水,不要施肥,多鬆土和及時的拔草,改善土壤的透氣性,隨著植株的生長,每次降雨後或是澆水以後,要及時的鬆土。

立秋以後天氣會逐漸的涼爽。溫度晝夜變化比較大,這時候可以根據情況追肥,灑肥料的時候,要撒在壟背上,這樣可以更好的讓蔥苗吸收養分。

進入9月份蔥白開始加粗的生長,仍需要追施氮,鉀肥等肥料,追肥都再進行培土,培土的高度不要埋到心葉,白露之秋分的的時候,追肥後的澆水量要增加。經常保持土壤的溼潤,以便於滿足蔥白的生長需要,以後要每個6天澆水一次,一定要澆足澆透,兩次澆水的時間要保持地不見幹,水分充足則葉色深,蠟粉厚,葉內充滿無色透明的黏液,這就是水分充足的表現,這樣的蔥也會潔白而有光澤。

以上內容就是冬大蔥的栽培管理方法,希望能幫助到你們,感覺說的不對的地方,歡迎下方評論留言,謝謝大家。


鄉村小吉


品種選擇:冬蔥要選蔥白產量高的,耐貯藏的大蔥品種,如長白型大蔥品種,其產量高,品質好,商品性好。短蔥白型的產量低,但耐貯性好於長白型大蔥。

秋季栽培:冬蔥大多是秋季育苗,夏季定植,冬季前後收穫。大蔥育苗一定要注意播期,如果播種過早,幼苗越冬前生長過大,受低溫影響大,春季會發生早期抽薹現象。如果過晚,苗子不到三片葉子,則越冬容易被凍亡。所以,秋播育苗適宜的時間為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為宜。

大蔥幼苗管理非常簡單,只需日常澆水即可大蔥定植後隨即澆水,第一水不宜過大,以防泡塌蔥溝,隔5~6天,再澆一次緩苗水。以後每隔7~8天澆1次水,經常保持土壤溼潤。大雨過後及時排除溝中積水,以防積水爛根死苗。“霜降”後10~15天澆1水。“冬至”時再澆一封凍水。

隨著大蔥

要點三、冬大蔥的培土:

,隨著大蔥繼續往高處生長,培土與澆水要相互進行,澆水后土壤變的半乾就培土,注意, 培土以不埋著心葉為宜,以不超過“五叉股”為宜,攆低不攆高。培土要在土壤水分含量適中,無泥塊時進行,並注意避開早晨有露水時進行。培土時還要注意不要傷害蔥葉,引起病害。培土之後土壤變幹就澆水,這樣伴隨著不斷澆水與培土,大蔥會越長越高,而埋在土裡的部分就是蔥白了,等到大蔥足夠高,而且培的土也足夠高時就可以採收大蔥了。而且天氣一天比一天冷,大蔥當長到七八釐米左右高度時,地上部分逐漸枯萎並開始休眠。

越冬管理:冬蔥的抗寒力比較強,整個冬季無需管理,在-30℃的低溫下,都不會被凍亡,所以可以露地安全越冬。冬蔥土壤過冬,隨著天氣的轉冷,要順蔥溝的兩邊培土,保持蔥白不受凍,不失水,等到供應時可直接收穫上市。


xiulingZhang


大蔥的種植,尤其是冬季,田間管理一定要做好,不然會有很多問題產生。

在大蔥定植後要立即澆水,第一次澆水不宜過多,以免泡塌蔥溝,使幼苗倒伏或根系腐爛,再隔5-7天,澆一次緩苗水。以後每隔一週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在澆水時每次不宜過多,另外在大雨過後,要及時排水,以免積水導致植株根系腐爛。在霜降後降低澆水頻率,改為10-15天澆一次,在冬季封凍前澆一次封凍水,封凍水要澆足澆透,以提高地溫,增加大蔥的防寒抗凍能力。

大蔥在冬季一般需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緩苗後,幼苗開始旺盛生長時,每畝可施入尿素8公斤、三元複合肥8公斤,施肥時可在行間施入或撒施,可結合澆水,加快肥料的吸收速度。第二次追肥在霜降前,同樣可以施入尿素8公斤、三元複合肥8公斤。第三次追肥前要封凍前,每畝施入尿素20公斤、鉀肥20公斤,這時施入鉀肥有明顯的增產效果。除了追肥外,還要進行葉面噴肥,可以噴灑低濃度的硫酸亞鐵、鉬酸銨、硫酸銅及硫酸錳溶液,可以增產10%以上。

在每次施肥後都需澆水一次,並培土一次,這樣能增加地溫,促進根系生長,培土高度以不埋著心葉為宜,以不宜超過大蔥分叉點為宜,攆低不攆高。在培土時要注意土壤的水分含量,要求土壤含水量適中,無泥塊時進行,還要注意避開早晨有露水的事情,培土時不要對植株造成損害,以免病菌侵入引發病害。

除了正常種植,想要大蔥高產,還要用好肥料!大蔥是喜肥作物,和其他的蔬菜作物一樣,它對於氮元素反應較為敏感,在種植時施用氮肥會加快其生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據研究表明,每畝產大蔥3000公斤,需要消耗氮8-10公斤、磷1.5-1.8公斤、鉀9-11公斤。大蔥在幼苗期對於磷元素比較敏感,在苗期缺磷會影響到後期產量,在蔥白形成期要加強鉀肥的施用。除了氮磷鉀外,鈣、鎂、硼和錳對大蔥的生長也有一定的影響,在氮磷鉀充足的情況下,增施鈣、錳和硼有明顯的增產效果。

在種植大蔥是不施或少施鉀肥,會是土壤鉀元素大幅度下降,導致氮磷鉀的比例失調,從而使大蔥的病蟲害加劇,嚴重影響到產量和品質,降低經濟效益。施用鉀肥可以促進大蔥生長,還能提高抗病蟲害的能力,平衡施肥具有明顯的增產效果,還可以通過大蔥的維生素C和可溶性糖分的含量,降低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含量。

在選好種植地後,要結合整地施足基肥,施肥的方法要視肥料而定,一般在肥料數量較多時要採用撒施的方法,肥料數量少則施在定植穴底,肥料一般選擇腐熟或半腐熟的有機肥。每畝可施入腐熟的廄肥5000-8000公斤,而缺磷的土壤每畝可施入過磷酸鈣25公斤、草木灰150公斤,缺鉀的可施入硫酸鉀8-10公斤。

定植後大蔥施在緩慢,當進入到生長旺季時,老葉枯黃,新葉不斷生長,這時為了使其多發葉和葉鞘生長。在立秋後要及時追肥,每畝追施土雜肥4000公斤於壟背上,或者每畝施用餅肥150公斤,施肥後淺鋤澆水。過半月後要追施第二次肥,這次每畝澆施糞水750-1000公斤,結合培土澆水一起進行。一月後追施第三次肥,每畝追施氮素化肥15-25公斤,施肥後澆水、培土,能迅速增重。


皖北石榴哥


大蔥是我們北方農村常見的一種蔬菜,幾乎一年四季都有種植,近些年大蔥的價格也相對比較平穩,老百姓很多也通過種植大蔥,提高了他們的日常收入。

那麼,在冬大蔥的栽培繁育過程中,它是怎麼進行栽培管理的呢?下面,我來給大家一個詳細介紹。

一、冬大蔥的栽培時間

當蔥苗生長至70天左右,每年的9月中旬就可以挖出進行移栽了。在移栽前要做好整地工作,儘量選擇肥沃的土地,挖溝進行移栽。溝深25至28釐米深,溝距55至60釐米左右為宜。

二、合理栽培

在蔥苗移栽過程中要做到合理栽植,要做到疏密有度,適時澆水,蔥苗移栽要注意:埋苗的時候埋至1/3即可,以提高蔥苗的成活率,有助於大蔥豐產。

三、大蔥日常田間管理

1、適時澆水,在冬大蔥定植後要進行一次澆水不宜過多,而後再隔5-7天,澆一次緩苗水。以後每隔一週澆水,保持土壤溼潤,在澆水時每次不宜過多,避免積水導致植株根系腐爛。在霜降後降低澆水頻率,15天左右澆一次,在冬季上凍前澆一次封凍水,封凍水要澆足澆透,以提高地溫,增強冬大蔥的防寒抗凍能力。

2、適時追肥,大蔥在冬季一般需追肥3次,第一次追肥在緩苗後,幼苗開始旺盛生長時,每畝可施入尿素8公斤、三元複合肥8公斤,施肥時可在行間施入或撒施,可結合澆水,加快肥料的吸收速度。第二次追肥在霜降前,同樣可以施入尿素8公斤、三元複合肥8公斤。

3、培土,在每次施肥後都需澆水一次,並培土一次,這樣能增加地溫,促進根系生長,培土高度以不埋著心葉為宜,以不宜超過大蔥分叉點。在培土時要注意土壤的水分含量,要求土壤含水量適中,無泥塊時進行,還要注意避開早晨有露水的事情,培土時不要對植株造成損害,以免病菌侵入引發病害。

4.冬大蔥病蟲害不能掉以輕心,一般冬天的大蔥容易軟腐病、紫斑病、灰黴病等,遇到這些病症時不要慌張,根據不同情況,及時予以防治。

通過以上的介紹,您一定對冬大蔥的栽培管理有所瞭解,還是那句老話“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我們不怕困難,用心栽培管理大蔥,它自然就不會辜負你的辛勤勞動,同時也希望我的方法能夠幫助到你,能有一個好收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