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平顶山市以现在的新城区为中心的大部分区域是周朝古应国的封地。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1043年间,西周武王姬发封四子姬达为应候,尔后立国,历时350余年,后被楚国所灭。应国并以鹰为族徽,子孙以国为姓。在现在的平顶山市博物馆里,馆藏了很多古应国的文物。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虽然我们今天展示的是古应国的青铜文物,但是还是首先展示了一个玉鹰,因为应国以鹰为族徽,鹰是他们的图腾。这个出土的玉鹰雕刻十分精美,展示了古代高超的玉雕技术,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应国古墓出土的青铜文物精品吧,很多带有铭文,帮助我们了解了本已淹没在历史烟云中的古应国。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编钟。十分精美。展示了古应国当时发达的文明。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浴缶。洗澡礼具,是不是超出了你的想象?古人是没有淋浴器啊,哈哈,估计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澡盆吧。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铜盉。既是酒器也是水器。形状较多,一般是深腹、圆口、有盖、前有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盉之间有链相连接。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铜敦。盛食器和礼器。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由鼎、簋的形制给合发展而成。基本造型为圆腹、双环耳,三足或圈足,窄盖。器身常饰有环带纹等。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跪坐铜人。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带隔铜方甗(yǎn)。是中国古代的蒸食用具,流行于商至汉代,相当于现代的蒸锅。每件甗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部分称为“甑”,盛放待蒸的食物;

其底部是“箅”,有若干通气的孔;下部分为“鬲”,用以煮水。甗在商代早期至西周晚期,基本上都是甗鬲合体的,春秋早期以后则多为甑鬲分体式。商代甗多为圆形,西周中期开始出现方甗。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三足两,后来作为礼器,所谓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是政权的象征。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铜簠。食器。簠(fu)出现于西周早期,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一般呈长方盒形,盖身相同,大小一样,上下对称,合则为一体,分来则为两个器皿。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应候匜。水器。是中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柞伯簋。1993年出土于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M242,柞伯簋的铭文记录了周康王在周都举行大射礼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贵族教育制度。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面具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铜盉。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图为复制古应国战车。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错金鸟书戈,十分精美,至今不锈,出土于古应国墓地,价值连城。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多戈戟及鐏,出土于古应国墓地。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铜盾鍚(yang)。青铜盾牌上的饰品。出土于古应国墓地。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青铜剑 战国,出土于薛庄乡,古应国墓所在地。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铜矛。出土于古应国墓地。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汉代铜刀。郏县出土。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许公戈。许国后期曾迁都叶县。

古应国文物欣赏,穿越三千余年的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