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说」全国爱耳日:当糖尿病遇到听力下降


「健康说」全国爱耳日:当糖尿病遇到听力下降

耳聋泛指轻重程度不等的各种听力障碍,是全球流行最广的感觉器官致残性疾病,也是我国所有致残疾病中的首位病因,但大家对听力健康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早在1999年,针对我国耳聋发生率高、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国家原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积极推进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倡导,将每年的3月3日定为全国“爱耳日”。

听力损失不仅影响个人和家庭,而且成为沉重的社会问题。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听力损失可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大程度康复。2020年伊始,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难以开展线下面对面的科普咨询活动。为此,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和上海市医学会听觉与前庭医学分会组织撰写了相关的科普文章,为大家介绍爱耳用耳及耳聋疾病防治健康知识。

「健康说」全国爱耳日:当糖尿病遇到听力下降

(图片源于网络)

糖尿病耳的流行病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年糖尿病国家概况,我国糖尿病流行率达9.4%,绝对人数达1亿以上,是世界上糖尿病病患最多的国家。大部分糖友对糖尿病眼,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于糖尿病耳,却知之甚少。糖友们大多年纪较大,容易简单地将听力下降归结到单纯的年龄增加。事实上,很多研究发现在50~69岁之间的糖尿病患者中,超过70%出现高频听力损失,约30%存在低频或中频听力损失。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的患者听力损失发病率,远比病程低于10年的患者高。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大约是非糖尿病者的两倍。即使排除年龄、病程、环境噪声等因素的干扰之外,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失的发生率仍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也更容易发生所谓的“听力早老现象”。

糖尿病耳的临床变现

糖尿病性听力损失是一组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的进行性、对称性感音神经性聋,伴或不伴眩晕、耳鸣等。早期患者经常无自觉听力功能障碍,极易被忽视。耳声发射检查(DPOAE或TEOAE)可发现糖尿病早期的听力损害,主要表现为高频的幅值下降。

糖尿病耳的病因

大部分学者认可的是两个学说,其一为内耳的血管病变学说,其二为位听神经的神经炎学说。供应听觉器官及平衡器官的是极为细小的终末血管,对缺氧极为敏感。众所周知,糖尿病对于小血管的影响最大。

糖尿病耳的防治

糖尿病耳多伴有实质性器质损伤,发现有较重听力损失时已为不可逆性改变。故治疗应以预防为主,积极控制血糖,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及防止听力损失的进一步加重。建议糖友们应常规行听力筛查,以尽早防治并发症发生。

「健康说」全国爱耳日:当糖尿病遇到听力下降

(图片源于网络)



供稿: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

执笔:

  • 李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杨军(上海市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上海市医学会是一个有着百年历史的社会团体,以促进医学科技发展、医学知识普及为己任,一直以来坚持科普惠民的理念,所属各专科分会积极响应学会号召,集中全市最优秀的医学专家,开展多种形式科普活动,全方位推进医学科普宣传。上海市医学会于2018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首批“上海市健康科普文化基地”称号,将担负起更大的责任和义务,继续着力于向人民群众传播正确的医学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基地建设成更为优质、更受欢迎的医学健康科普家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