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清风亭》而想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关于《清风亭》

说到《清风亭》呢,它是各大剧种传统剧目之一,也是各剧团必演的剧目。豫剧《清风亭》尤已李树建老师演的较为经典,堪称一绝。

剧情简介

他主要讲薛荣的妻子和他的妾他们她们关系不和睦,妾周氏生下一子,被迫抛弃在荒郊,被以卖草鞋为生的老人张元秀夫妻拾得,老两口膝下无子,甚是欢喜,于是取名继保,抚育成人。13年后,张继保在清风亭被生母周氏带走。张元秀夫妻思儿成疾,每日到清风亭盼子归来。张继保得中状元,路过清风亭休息。张元秀夫妻前去相认,哪知道那张继保忘恩负义,不肯相认,把老夫妻当成乞丐,只给他们二百钱。老婆婆悲愤已极,把铜钱打在他脸上,夫妻相继碰死在亭前;张继保也被天打雷劈。

由《清风亭》而想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清风亭由来

《清风亭》也叫《天雷报》宋代文学家孙光宪《北梦琐言》书里唐代张仁龟故事,与这部作品的内容近似。《清风亭》是清代花部乱弹作品,也作《青风亭》。作者不详。清焦循《剧说》中提到:“今村中演剧,有《清风亭认子》”,并在《花部农谭》中记载了全剧的故事。乾隆三十九年(1774)刊印的《缀白裘》第11集收有《赶子》一折,唱〔批子〕,唱词为七字及十字句型。〔批子〕是当时流传于安徽一带的声腔。这是《清风亭》的由来。

京剧《清风亭》

《清风亭》可以说是各大剧种常演的剧目之一。而说到京剧《清风亭》这出戏的故事,根据明代传奇秦鸣雷的《合钗记》改编而成。我们都知道在过去的戏班当中,《清风亭》这出戏在京剧里只演《天雷报》一折,马连良在1928年的时候开始排练了全本的《清风亭》,在原来《天雷报》的基础上,增加了“拾子”、“认子”、“盼子”、等故事情节。使得这出戏在故事上更加的完整。我们都知道马连良老师一生追求艺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由《清风亭》而想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电影版《清风亭》

电影版《清风亭》是2011年由豫剧领军人物李树建,柏青联袂主演。李树建艺术造诣极高,在河南戏曲界口碑极佳,对于豫剧事业的传承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柏青老师是豫剧马派传人,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老师亲授弟子。这部电影也一举摘得第14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戏曲片奖。我们都知道中国电影华表奖含金量极高,是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主办的电影奖项。她与与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并称中国电影三大奖。

由《清风亭》而想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课代表说

看过93版《包青天》的朋友都知道,它里边有一个片段《报恩亭》。他讲的故事和《清风亭》尤为相似。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我经常是两部比着看。首先来说豫剧《清风亭》,这部戏我想很多戏迷朋友都不会陌生。李树建老师的经典之作,也是现在各大剧团或者农村戏班演出必演的剧目。再说《包青天》里报恩亭这段。它讲的是,包拯路过报恩亭小坐休息,只见一只大黄狗对他狂吠,原来这大狗是忠义之犬。撇开大狗不说,咱们说宋家二老,膝下无儿无女,得上天眷顾在报恩亭捡一儿子取名宋天宝。宋天宝长大成人以后,考取功名,不认养父养母。无奈之下,宋氏二老上诉,开封府包拯接妆。查明原委以后,正要铡宋天宝,这时候只见大黄狗狂吠阴风不断。包拯这才明白:这种畜生不如的人不配死在铡刀之下。

由《清风亭》而想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其实,他们主要就是告诉我们古代人对于惩恶扬善的那种强烈愿望。做人一定要知恩图报,切莫忘恩负义,要知道举头三尺有神明。

《清风亭》之所以能够常演不衰。主要还是接地气,因为他的剧情很贴近生活。他知道咱们老百姓心里想的什么,表达的是什么?其实我们生活中很多这样的人物,可以说是大有人在。经常听老人说:有钱是爹。这句话看似嘲讽,实则大有学问。也能看出老人的无奈。我们扪心自问,对爸妈我们真的做到了吗?

今天在刷抖音的时候,看到一幕特别感动。下雪了,很厚,父亲得知女儿下火车,过去接女儿。这个时候担心雪厚打湿了也可能怕弄坏了女儿的行李箱,父亲就那样背着行李箱走在雪地上,看着背影,我的心被打动了。

前段时间和朋友在微信群里聊天,和父母聊天的事。都在讲父母怎么怎么,对着父母冲,有时候自己说一句,父母会说十几句等等之类的话。

我在想,我们和父母缺的是沟通。找个时间和爸妈坐下来认认真真的沟通一下,或许这样的事情会减轻一些。就像父亲背着行李箱,看到这一幕,我想每个人都会为之心动。可怜天下父母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