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对每个人来说,一天都是 24 小时,既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又要应对无数的大事小事。因此,经常会遇到“想做某事,但却没有时间”的情况。

没结婚之前,总想着“等我把工作做好了,再结婚”。结婚以后,又想着“等我把钱赚够了,再生孩子”。生完孩子之后,又想着“等我把孩子养大了,再进行自我提升”。

我们总念叨着“等我有时间了,再开始……”,然而,却一直没有找到时间开始。何时才能把该做的事情安排好了,再开始想做的事情呢?

与此同时,有的人却能在工作、家庭、育儿之间游刃有余,各方面都很出色。你是不是也想拥有这样的人生?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或许,我们能从《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中找到实现的路径。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的作者吉田穗波,曾是日本东京银座妇幼综合诊所的一名妇产科医师,工作十分忙碌,每天上下班都要花费 3 个小时。

同时,她也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下班之后,还要做家务,陪孩子,处理各种琐事。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她也实现了带着家人去哈佛留学的梦想。

她和大多数人一样,也是一个普通人,她能实现梦想,皆因她有一套时间管理的秘诀。掌握这些秘诀,你也能和她一样,拥有开挂人生。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01 制定时间计划表,消除时间黑洞

如果你有一个既定的目标,比如留学深造、加薪升职等,就需要先根据目标制定一天的时间计划表。

通过梳理一天的时间情况,清楚自己的时间主要用在了哪些方面,有哪些时间是被时间黑洞不知不觉吸走了。

吉田医生决定留学前,在她一天的时间计划表中,早上五点四十五起床,晚上十一点半睡觉,她的一天被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完全没有时间学习。

如果要实现去哈佛留学的计划,她每天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用来学习备考。因此,她调整了自己的计划,每天晚上八点半和孩子一起睡觉,第二天早上三点起床,这样每天三点到六点之间,孩子们睡觉的时间她可以用来复习备考。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除此之外,她还把上下班的三小时都用来学习。这样她就最大程度地控制自己的时间没有被时间黑洞吸走。

制定一个完美的时间计划,和是否能够完美地执行是两回事。吉田医生也坦言,她也时常因为哄孩子睡觉而自己睡过了头,但这样也未必是坏事,休息好了做事反而会更有效率。要有良好的心态接纳这些不完美。

《礼记·中庸》中有句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做任何时间,包括时间管理在内,有计划,有目的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就如同盲人摸象一样,心里没底。

肯定会有各种突发情况,导致无法按照计划执行。不必过分在意,及时调整心态,努力跟上进度。

其实,制定时间计划表,是第一步,最终是要通过时间计划表的提醒和约束,逐渐形成一种稳定高效的生活节奏。在这种节奏的带动下,逐步地攻克所有的目标。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02 列出待办事项,善用工具管理时间

管理时间,可以采用有很多方法和工具,其中,吉田医生比较推崇”待办事项清单“。

每个周一的清早,她会制定新一周的计划。她会分主题写出所有应该做的事情,比如工作、家人、朋友等。

然后,她会对所有的待办事项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将各项事情合理地分配到每天的时间计划中。每次完成之后,她会核查清单,做好记录。

记得《高能效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的作者史蒂芬·柯维也提到,”重要事“和”紧急事“的差别是人们浪费时间的最大理由之一。

由此可见,对事情区分轻重缓急,什么时候该做紧急的事情,又如何避免重要的事情不被忽略,是做好时间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比如,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优先解决紧急且重要的事情。而整块的时间,则用来解决重要且非紧急的事情。

要做的事情单靠脑袋是记不住的,比如吉田医生是写清单,写下来不仅能帮助自己记忆,还能重新思考这些事情的重要性。

现在除了手写,还有很多清单软件可以利用,比如手机备忘录、滴答清单、有道云笔记等,都可以方便的随时记录和检查待办事项。

借助这些工具,你会发现时间管理的效率大大提升了。


《吉田医生哈佛求学记》:做好时间管理,普通人也能拥有开挂人生


03 设置截止日期,挑战自己的极限

无论做任何事情,一定要设置一个截止日期。这个截止日期会让人产生压力,并激发出干劲。

正如吉田医生所说,被限定了期限意味着能发挥出”截止日期前的蛮力“,意味着创造了一个能够“加速”的环境。平常速度不能完成的事情,加速就有可能。

因为要加速,所以会逼迫自己多项事情一起做。我们永远不可能等到把工作处理完了再开始健身,也不能等到孩子长大才开始自我提升。想做的事情要现在就开始一起做。

因为要加速,所以才会逼迫自己提高单位时间密度,把一分钟拆成两分钟用,将一天变成 25 小时。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在截止日期前完成目标。

因为要加速,所以没有时间忧虑得失,只能不顾一切地向前冲,把所有的赌注都押在自己身上,奋力一搏。

因为要加速,所以才会集中注意力,挑战自己的极限,创造出连自己也不敢相信的奇迹。

设置截止日期,才能有目的、有计划的完成任务,否则,就会一拖再拖,从拖延症早期变成拖延症晚期,最后无药可救。

吉田医生坦承,她既不是超人,也不是运气特别好,而是一路加速,克服了很多困难,并且长期坚持努力,才实现梦想。

从她分享的时间管理经验中,我们可以相信,她其实和我们大多数人都一样,

只要我们努力一下,也一定可以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