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別於傳統課堂的網絡教學——“空中課堂”教學實踐

  因抗疫需要而開展的網絡教學對我這個已經從教20餘年的人來說,是個特別新鮮的事情。帶著掌握新技能的求知慾,經過一段時間的理論學習、摸索實踐,我已經能夠熟練操作直播軟件,完成“空中課堂”授課任務。回顧半個月的直播教學,反思“空中課堂”教學的利與弊,我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有別於傳統課堂的網絡教學——“空中課堂”教學實踐

  教學方法需多樣化

  網絡直播教學最大的問題在於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活動的不可控,需要學生高度自律和優秀的學習習慣,才能使教學效果得以保證。網絡那端的學生,相當一部分因為年齡特點和習慣問題,很難從始至終做到按時參加、全身心投入、積極思考、做好筆記和高質量完成作業。要調動他們的學習參與熱情和慾望,進而使其喜歡和堅持,就必須藉助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如自學成果展示法:可提前佈置學習任務,採用發佈圖片、視頻展示,也可連麥講解展示自學成果,看誰發現的問題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妙、能力強,得出的結論多、新穎、準確率高等,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學習熱情。合作探究法:師生合作探究中,導課方法要新穎,可依據課的類型、內容等採用故事法、視頻法、設置懸念法、數字對比法、名人名言法等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入材料要恰當,根據學生特點和內容需要,可選擇時政要聞、不同類型的史料等,培養學生關注熱點,關心社會和析解材料的能力;過渡需巧妙,使學生自然進入下一個知識的學習中。只有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才能樂學、好學、堅持學。

  資源選擇需多元化

  我們的教育對象決定了網絡直播課最忌教師自說自話的演講式教學。一方的一講到底,很難引發另一方的共鳴,豐富的網絡資源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網絡教學要有效,前提是蒐集相關資源、篩選信息、充分備課,用多樣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三年級複習課,可使用短小精悍、內容豐富的微課突破教學重難點;可在大主題之下貫穿小專題;可運用地圖分析戰爭特點;可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可錄製希沃白板“知識膠囊”反覆收看,達到理解記憶;可呈現材料引發思考等。

  初二年級若要上新授課,以第一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例,可用“戰疫情”導入,設計問題、引發思考、導入新課。可從析解課題引導學生髮現需要解決的問題。可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中國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的基本史實,體會開國大典的威武壯觀,對比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國力的巨大變化。可使用圖片讓學生認識國旗、國歌、國徽,感悟深刻內涵。可用文字史料解讀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意義,抽出一小段時間穿插式訓練,學以致用、鞏固知識,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豐富多彩的教學資源、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必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參與積極性。

  直播時間需短時化

  據心理學家統計,13~16歲的初中生可以集中注意力15~20分鐘左右。實驗研究還發現:初中學生聽課的注意力指標數是隨著老師講課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講課開始時,學生的興趣激增,中間有一段時間,學生的興趣保持平穩的狀態,隨後開始分散。“空中課堂”教學過程中,在無人監管或監管不力的情況下,都會影響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無論是新授課還是複習課,建議網絡直播教學時間以20分鐘為宜,同時可輔助以其他學習方式,如課下開放問題的研討探究、思維導圖的整理、新學知識的背誦、配套習題的練習等,效果也是比較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