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演義》中,聞仲的太師乃虛銜,為何實際權力比首相、武成王都要大?

囿山綠城


太師,官名,始於商朝,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姜子牙為太師。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其中太師為"三公"之首,多為大官的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也就是說,如果某個官員只有太師一個頭銜,而無其他官職,那麼意味著此人已退二線,無實際權力。



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紂時期的太師不是箕子,而被作者改成了聞仲,因此被人們稱為"聞太師"。要說知名度,文學形象遠勝於歷史人物,聞仲名氣比箕子不知道大多少倍。其實這個箕子也不簡單,他是紂王的叔父,商紂滅亡後離開中原去了朝鮮,成為朝鮮的先祖。

不過,這裡我們先不討論商紂的太師究竟是誰,關鍵是封神演義給了聞仲一個太師職位後,並沒有封其他官職,原著全書看下來,聞仲始終只有太師這麼一個頭銜。前文我們也看到了,太師只是個虛銜,如此說來,聞仲在商朝難道已退居二線了?


我們還是回到原著找真相,第一回是這樣介紹的: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後面又補充了一個信息:紂王七年,春二月,忽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

從這兩段文字來看,聞仲乃商朝先王帝乙的託孤老臣,而且是文官之首,也管軍事。而後文提到的首相商容,亞相比干都不是託孤老臣,而且首相、亞相在中國古代官名中沒有這樣的叫法,乃是許仲琳首創,大意是首席宰相和副宰相的意思。

按理,文官之首應該是首相商容,因為丞相在歷朝歷代都是百官之首,既管軍事也管行政,而且還是實職。但在封神演義裡,商容並沒有實際權力,他沒有掌兵之權,又不能號令百官,只是經常勸諫紂王,有點像顧問的角色,也可以這樣理解,商容這個丞相更像太師,而聞仲這個太師更像丞相。

再看武成王這個官職,從字面上看就是總管武力的意思,而且原文中也提到"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應該是商朝軍隊一號人物。可沒曾想,北海七十二路諸侯叛亂,文官之首的聞太師竟掛帥出征,而軍事首長黃飛虎卻呆在家裡侍奉紂王。

從後文黃飛虎的表現來看,他在軍隊中的權力有限,甚至一些軍事重鎮的總兵都不聽他的。 因此,在商朝,軍政大權其實都掌握在聞仲之手,他的這個太師之位,其實更像三國時諸葛亮的丞相之位,以文官統帥朝廷軍政大權。

那麼,為何安排一個虛銜給這樣一位實權人物呢? 這個問題應與聞太師的特殊身份有關。我們知道,聞仲幼年曾拜師截教碧遊宮金靈聖母門下,學成五十載後下山輔佐帝乙。

帝乙敬他是個半仙之體,學道修行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丞相之位日理萬機,事無鉅細,耗勞心神,因此帝乙精心安排了太師之位給聞仲。

太師儘管是虛銜,但聞仲為人耿直,不怒自威,加上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他的號令誰敢不聽?太師為三公之首,品級最高,但又不需要負責具體事務,需要的時候過來管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就自己去修道。所以,這個位置在商朝除了聞仲,再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了。


囿山綠城


非常感謝能夠回答這個問題

但凡看過《封神演義》的人都知道,聞太師在朝中的權利完全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且不光是在朝廷人間的地位非常高,就連之後死了封神,都得了一個極高的地位。  

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雖然說聞太師只是虛銜,但是手裡真正的實權在握,作為託孤大臣,有著生殺廢立的大權。

雖然就官職而言,當時文官之首商容,武將之首為黃飛虎,但是就是這兩位位高權重的大佬,再見到聞太師的時候,也只能自稱下官。聞太師還朝,商紂王下令丞相為首的朝廷文武官員們都要到朝哥城外去迎接聞太師,這樣的待遇,可是很少有人能夠擁有的。畢竟只有帝王才會享受這麼高的禮節。在比干被害死後,聞太師大怒,一心要驅除奸佞,所以提出了廢黜妲己等的十條建議,商紂王其它八條都隨了聞太師的心意,但是唯獨趕走費仲尤渾和廢除妲己沒有同意,而且不同意並非是強硬的表示不行,只是苦苦哀求聞太師,最後聞太師一再堅持下,商紂王答應了最後的兩條。在仙界,聞太師是通天教主坐下四大弟子之一金靈聖母的親傳弟子,也就是截教第三代低傳弟子。截教門下底子成千上萬,但是能夠成為嫡傳底子的少之又少。聞太師能夠位列其中,可見其非常優秀。雖然聞太師僅僅修行了五十年,但是因為天賦異稟,很快的進入了大羅金仙的行列。我們也從中看到,聞太師在邀請各路神仙助陣的時候,和截教二代弟子趙公明,三霄娘娘,十天君等等,都是以道友相稱。雖然按照輩分來說,要比他們低一個等級,但是在沒有直系師承關係的情況下,一般都是以修為高低論輩分,因此,他完全可以稱之為道友。

而且不光聞太師自己有著很高的能力,他的師父金靈聖母地位更高,本事更大,普天星宿,二十八宿,天罡星,地煞星都歸她管,在天庭諸神中間,金靈聖母的權利也就僅僅比昊天上帝和瑤池金母略低一些。所以聞太師背靠大樹好乘涼,在死後也封為了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不知道該取什麼名字啊


聞鍾在商朝是三朝元老,更是託孤重臣,縱觀一生,十七歲為殷商征戰,一生無有敗績,為商朝立下汗馬功勞,太師雖是虛銜,但聞鍾掌管三軍,並且聞鍾文能定國,武能安邦,是殷商的擎天博玉柱式的人物,當然要比首相和武成王大了。


大名鼎鼎情感導師


太師,官名,始於商朝,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姜子牙為太師。歷代相因,以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其中太師為"三公"之首,多為大官的加銜,表示恩寵而無實職。也就是說,如果某個官員只有太師一個頭銜,而無其他官職,那麼意味著此人已退二線,無實際權力。

在神魔小說《封神演義》中,商紂時期的太師不是箕子,而被作者改成了聞仲,因此被人們稱為"聞太師"。要說知名度,文學形象遠勝於歷史人物,聞仲名氣比箕子不知道大多少倍。其實這個箕子也不簡單,他是紂王的叔父,商紂滅亡後離開中原去了朝鮮,成為朝鮮的先祖。

不過,這裡我們先不討論商紂的太師究竟是誰,關鍵是封神演義給了聞仲一個太師職位後,並沒有封其他官職,原著全書看下來,聞仲始終只有太師這麼一個頭銜。前文我們也看到了,太師只是個虛銜,如此說來,聞仲在商朝難道已退居二線了?

我們還是回到原著找真相,第一回是這樣介紹的:后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

後面又補充了一個信息:紂王七年,春二月,忽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

從這兩段文字來看,聞仲乃商朝先王帝乙的託孤老臣,而且是文官之首,也管軍事。而後文提到的首相商容,亞相比干都不是託孤老臣,而且首相、亞相在中國古代官名中沒有這樣的叫法,乃是許仲琳首創,大意是首席宰相和副宰相的意思。

按理,文官之首應該是首相商容,因為丞相在歷朝歷代都是百官之首,既管軍事也管行政,而且還是實職。但在封神演義裡,商容並沒有實際權力,他沒有掌兵之權,又不能號令百官,只是經常勸諫紂王,有點像顧問的角色,也可以這樣理解,商容這個丞相更像太師,而聞仲這個太師更像丞相。

再看武成王這個官職,從字面上看就是總管武力的意思,而且原文中也提到"文有太師聞仲,武有鎮國武成王黃飛虎",應該是商朝軍隊一號人物。可沒曾想,北海七十二路諸侯叛亂,文官之首的聞太師竟掛帥出征,而軍事首長黃飛虎卻呆在家裡侍奉紂王。

從後文黃飛虎的表現來看,他在軍隊中的權力有限,甚至一些軍事重鎮的總兵都不聽他的。 因此,在商朝,軍政大權其實都掌握在聞仲之手,他的這個太師之位,其實更像三國時諸葛亮的丞相之位,以文官統帥朝廷軍政大權。

那麼,為何安排一個虛銜給這樣一位實權人物呢? 這個問題應與聞太師的特殊身份有關。我們知道,聞仲幼年曾拜師截教碧遊宮金靈聖母門下,學成五十載後下山輔佐帝乙。

帝乙敬他是個半仙之體,學道修行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而丞相之位日理萬機,事無鉅細,耗勞心神,因此帝乙精心安排了太師之位給聞仲。

太師儘管是虛銜,但聞仲為人耿直,不怒自威,加上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他的號令誰敢不聽?太師為三公之首,品級最高,但又不需要負責具體事務,需要的時候過來管一下,不需要的時候就自己去修道。所以,這個位置在商朝除了聞仲,再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了。





f夢飛翔f


聞仲,商紂王之父帝乙託孤之臣,乃三朝元老。


愛情原來如此3


比干,血親。


黃從彬


忠心耿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