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感情和愿望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的背后动力”。——爱因斯坦

你幻想过从前的医学世界是何种样子吗?那个时代,所有的医学知识都无迹可寻,没有基础,只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摸索;那个时代,手术与现在的手术大相径庭,没有工具,没有麻药,没有无菌环境,有的只是手术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还有手术过后的无数种最坏情况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200年前的手术,一切都只靠运气,只看造化。200年后的今天,我们有着先进的医疗设备,有着绝对无菌的环境,有着医生最高超的技术,有着严格的术后监控机制。站在新时代的医疗的制高点上回望,医疗发展所走过的漫长而又曲折的道路。

回首我们的医疗事业,数百年来,我们的进步速度远超所有人的想象。


一、人体解剖

人们在医学解剖上的发展对医学研究的影响是空前的。

从前那个蒙昧落后的时代,人们还没有足以抵抗疾病的能力,所以死亡率极高。疾病的不断出现催生了人们研究人体的愿望,但在解剖初期,直接解剖人体是不被允许的,所以人们只能通过解剖动物

来对比人体,形成初步的认识

14世纪时,黑死病在欧洲蔓延,整个欧洲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为了制止疾病的蔓延,政府下令允许解剖人体以寻找治愈之法。于是,医学界掀起解剖热潮。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因为技术的落后,人们需要研究更多的人体来形成正确的认识。于是,尸体的需求量大增,而当时现存的尸体却不能满足研究的需求。寻找解剖体便在无形之中给人们提供了一条发财之路,对此,各国也各有对策。

英国产生了新的职业——盗尸人,他们专门偷出刚下葬的人体,高价卖给研究机构。

美国则通过违法的方法制造尸体,曾经有两兄弟威廉·伯克和威廉·黑尔开了一间旅馆,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店”,他们通过诱拐、杀害无辜的人制造了15具尸体。这便是医学研究所催生出的变态的人性扭曲。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如今随着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提供给医学研究的尸体,我们也有了更加完备的体系。供医学研究的遗体除了死刑犯外,大部分来自志愿者的遗体捐赠,自愿签订遗体捐献书的志愿者在死后捐出自己的身体器官供医学研究。对于遗体捐赠者,医生和研究人员保持着崇高的敬意,他们会在解剖之前向遗体捐赠者鞠躬致谢。

相比从前那个医学落后的时代,如今我们在医学研究上的和平更应该被人珍惜,那些捐赠遗体的志愿者们,成为我们心中永远的英雄。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二、截肢手术

医学落后的时代,截肢手术曾经是许多人的噩梦。医生凭借极快的速度拿起骨锯切掉残肢,此时,伤口必定大量出血,止血方法就是拿一块烧红的烙铁迅速按在伤口处。当时因为没有麻醉,很多人疼地当场昏过去,甚至直接死亡。至于因为手术过后造成的伤口感染如何解决,只能是听天由命。截肢手术对医生的技术要求极高,不过再优秀的医生,也难免阴沟里翻船。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罗伯特·李斯顿,伦敦第一快刀,相传他手速极快,手术成功率很高,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医生,曾经酿成了一桩惨案。在一场截肢手术中,他因为下刀过快切断了自己助手的手指,他的助手最终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接着,他手起刀落,不小心切到了病人的生殖器官,病人因为术后感染而死亡,最后,在现场观看手术的人因为受到惊吓突发心脏病离世。一场截肢手术让三个人断送了生命,不禁让人惋惜。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外科学之父帕雷,因为不忍心士兵截肢后用烙铁止血,便发明了鸦喙钳,医生通过它来为患者止血,减少了烙铁灼烧的痛苦。经过不断改良,它最终发展成了今天的止血钳,在手术中广泛应用。

医学的研究穿越百年,服务于今天。在今天的截肢手术中,我们已经形成了清晰明确的认知,技术趋向于成熟,截肢截到哪里,截多少,我们有着精确的数字,不差一丝一毫


三、血型研究

给失血过多的病人输该用什么方式呢?从前的医生们进行了多次尝试。起初用的是动物的血,牛血、羊血等,后来用的是人血,可是他们发现病人在输血后不久就死亡了。对输血过程的探究花费了很长的时间,也以牺牲众多的患者的生命

为代价。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皇天不负有心人,近百年来的探索,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对血型的正确认识,只有相同的血型才不会产生很强的排异反应,患者才能在失血过多的情况下输入别人的血而安然无恙。我国如今献血技术也已经十分成熟,不计其数的人走进献血车,为我国的血库献上急缺的血液。我们还严格检测血液,确保每一份用于患者的血液都安全、放心。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四、麻醉剂

从前的手术万般痛苦,在那个没有麻药的年代,一切治疗的疼痛都真真切切。为了减轻病人的痛苦,唯一的方法就是。可精细度要求高的手术,只能慢工出细活,比如拔牙。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牙医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比如

灌醉或把患者打晕,只是,这样的方法终究治标不治本,最终患者都会疼得醒过来。

美国牙医莫顿难以忍受患者的叫喊,想尽了办法让患者失去痛感,机缘巧合之下,他发现了乙醚。在他自己以身试药濒临死亡后,终于找到了乙醚的正确使用方式。当时医学界都对在麻醉剂下开展第一次无痛手术震惊不已。

200年前的医生做手术有多可怕,截肢时下刀速度越快越好

此后,关于麻醉剂,医学也有了极大的飞跃。麻醉的部位,麻醉的时间,麻醉的种类……关于麻醉药剂,我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


五、现在与未来

如今,现代医学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不仅心脏移植技术成功率愈来愈高,用机器代替心脏的手术也渐趋成熟;在癌症研究方面攻坚克难,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双手移植、面部移植在探索中前进…清晰的血型分类与输血技术,严格的消毒过程,现代化设备仪器的使用,医生手术技术的提高…一切的进步都为医学发展添砖加瓦。

医学就好像一座山峰,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处于山腰,但对于医学研究与发展来说,探索永无止境,不论是医疗设备还是医疗技术,我们都应该攀登更高的山峰,俯瞰最美的风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