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廣府人”心中的麥加——珠璣古巷

在廣東省韶關市南雄市珠璣鎮珠璣村,有一條古巷叫珠璣巷。一千多年前,這裡曾“夾道成鎮”、“繁華似錦”,後逐漸“退熱”,沉寂了一千多年。直到最近二十年,這條古巷又名聲鵲起,飲譽兩廣、港澳和東南亞各國乃至世界各地,令千百萬“廣府人”視為心中的麥加聖地。珠璣古巷到底深藏什麼鮮為人知的秘密?為何她有如此超然的魅力?

特殊的年代,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珠璣巷。她從形成、繁華、沉寂,到再度鵲起,既有其內因也有外因的作用。今天強哥就帶你去粵北認識這條千年古巷。

千萬“廣府人”心中的麥加——珠璣古巷


珠璣巷的地理位置


珠璣巷位於廣東省南雄市北與江西省大餘縣之間,是古代五嶺南北梅關古道的必經之路。珠璣巷南起駟馬橋,北至鳳凰橋,有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和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等“三街四巷”,全長1500米。現有居民381戶。這裡曾是古代中原和江南通往嶺南古驛道上的商業重鎮,宋代沙角巡檢司就設在古巷北面的沙角。

珠璣巷名稱的由來


珠璣巷名稱的由來,歷來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珠璣巷的得名,始於唐代張昌。張昌的先人為南雄敬宗巷孝義門人。其始祖轍,生子興,七世同堂。敬宗寶曆元年,朝聞其孝義,賜興珠璣絛環以旌之。後李湛死,廟號唐敬宗,為避敬宗廟諱,改所居為珠璣巷。

第二種說法:河南開封原來有一條珠璣巷,後來中原氏族紛紛南遷到嶺南,為懷念故土祖地,就把聚居之地南雄沙水鎮(現為珠璣鎮)的一條街巷稱為珠璣巷。以上兩種說法,均來源於明末清初著名學者屈大均的《廣東新語》。第一種說法,張昌的祖祠仍在南雄珠璣巷,比較好理解。第二種說法,今人根據屈大均《廣東新語》的說法,到開封探尋“珠璣巷”,仍難考其真址所在。但2014年7月22日《開封日報》在《探尋開封的珠璣巷》一文中說:“南雄珠璣巷的地名,源於北宋東京城的珠璣巷。北宋末年,大批中原人為躲避戰亂,紛紛向南遷移。其中部分從東京城逃出的難民,越過南嶺,到達南雄州的沙水村,在此停留或居住,後繼續南遷,把沙水村的一條街作為再次南遷的出發地,稱之為珠璣巷。這些中原移民向南遷至珠江三角洲,成為廣東許多族人的祖先。”

歷史上珠璣巷發生了什麼

歷史上珠璣巷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有些歷史大事件在粵北這個“山旮旯”裡發生?為了說明這個問題,得先說說唐代韶州(韶關)曲江人張九齡。唐開元四年(716年),“退休宰相”張九齡奉詔開鑿大庾嶺梅關,把一條崎嶇難行的山徑開通為能通車馬的大道,南北交通由此而暢通,併成為嶺南最重要的通道,而依踞梅關道的珠璣巷也夾道成鎮(古稱沙水鎮),成為南來北往者最重要的驛站。正是交通上的“區位優勢”成全了珠璣巷。

那麼,歷史上粵北這個“山旮旯”到底發生了什麼?簡而言之,唐宋以後,珠璣巷發生過規模宏大的移民潮,這裡是中國歷史上的移民發源地之一。珠璣巷移民,包括遷進和遷出。

一、遷進:大量北方移民因戰亂水火從四面八方湧入珠璣巷休養生息,形成了山區商業重鎮。據史料記載,因梅關道的開通,唐代已有北方移民落腳珠璣巷,但是真正大規模的“北人南遷”是在宋代,尤其在宋元之交,大量的中原氏族南遷。他們在兵荒馬亂中,扶老攜幼,長途跋涉,歷盡艱險,來到了南雄珠璣巷,當時的珠璣巷也適合人居,他們便安頓下來,休養生息。據有關統計,進入珠璣巷移民家族有797支之多。珠璣巷因此而盛極一時。據記載,南宋極盛時,珠璣巷內的商販和居民多達千戶,像一個熱鬧的小城市。明代黃公輔《過沙水珠璣村》詩云:“長亭去路是珠璣,此日觀風感黍離。編戶村中人集處,摩肩道上馬交馳。”就是當年珠璣巷繁華的真實寫照。由於北方移民的大量湧入,無形中形成了一個“百家姓”的聚居地。

千萬“廣府人”心中的麥加——珠璣古巷

珠璣巷何氏大宗祠

二、遷出:大量移民又因戰亂和地方的吸引力而陸續遷出珠璣巷,奔向珠江三角洲。交通的便利成就了珠璣巷的繁華,但是,因珠璣巷處在交通要道上,是兵家必爭之地,每逢戰亂,必造成遷徙,而稍為長期的戰亂,就可以造成較大規模的移民。元、明、清時期,珠璣巷曾有多次較大規模的移民,他們再次南遷,遷徙的目的地是珠江三角洲。為何珠璣巷人都湧向珠江三角洲?其實除了戰爭的原因外,珠江三角洲本身的有利條件,如人口稀少、土地肥沃、水利資源豐富、依山臨海等,這些條件適合謀生、創業。據有關統計,從珠璣巷遷出的共有103姓、197族。分別是:南海23姓38族、番禺9姓15族、順德17姓19族、新會20姓32族、中山36姓54族、東莞23姓26族、高要28姓63族、台山10姓11族、開平16姓20族、茂名茂南區陳姓11族等。今天留在珠璣巷居住的族群中,還有盧、王、林、何、謝、曾、黃、鍾、賴、劉、陳、郭、周、董、雷、戴、張、楊、歐陽、李、熊等159姓。

遷出的人很懷念南雄珠璣巷,他們不僅在家譜記載下來,不少地方還把她用作街道名,如廣州有“珠璣路”,新會的“珠璣裡”(後改知基裡),東莞有“珠璣街”,南海九江有“珠璣岡”,廣西平南有“珠璣街”等。

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是漸進式的,珠璣巷移民潮亦如此。珠璣巷移民的遷入和遷出,經歷了長期的過程。由於其規模大、次數多、影響大、分佈廣,被列為中國歷史上的八大移民發源地之一。

歷史上的大規模移民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傳說故事,移民潮中的辛酸血淚、艱難困苦被這些傳奇故事“抹去”了。其實,一些傳說只是人們把不同版本的故事“拼裝嫁接”,以增添移民故事情節的“生動”而已。

千萬“廣府人”心中的麥加——珠璣古巷

網絡圖片


誰發現珠璣古巷的價值

1990年3月,廣東省的幾位曾經在南雄工作過的老領導幹部到南雄指導工作,他們瞭解南雄的歷史文化,認為“南雄珠璣巷是古代南北通衢的一個重鎮,珠璣巷人是唐代以來向嶺南拓展經濟、文化的先驅,在中華民族文化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影響,具有獨特的人文歷史優勢”,鑑於不少珠璣巷後裔返鄉尋根問祖,把珠璣古巷視為自己“七百年前的桑梓”,這幾位老幹部倡議成立“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裔聯誼會”。1995年11月,“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裔聯誼會”正式成立。該聯誼會為宣傳珠璣巷、開發珠璣巷、團結海內外珠璣巷後裔做了大量的工作,沉寂了一千多年的珠璣巷,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2006年,一部大型電視記錄片《千年珠璣》在央視熱播,珠璣巷享譽海內外,珠璣巷的形象在數以千萬計的後裔心中再高大起來。由於官方、半官方的推動,珠璣巷的姓氏祠堂建設、姓氏文化挖掘、聯絡海外華人後裔的工作成效顯著,如果要論功勞,那幾位“發現了珠璣巷的價值”的老幹部和“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裔聯誼會”的首任會長黎子流功不可沒。2012年5月,“廣東南雄珠璣巷後裔聯誼會”更名為“廣東省廣府人珠璣巷後裔海外聯誼會”。


千百萬廣府人的麥加聖地

聯誼會更名,使南雄珠璣巷後裔明確為“廣府人”。何謂廣府人?文化學者認為,廣府人一般指廣府民系。廣府民系,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分佈於廣東、香港、澳門、廣西、海南及國外北美洲、英國、北歐、澳洲、新西蘭、東南亞等地區,以粵語為母語。廣府人聯誼的主體組織為“廣東省廣府人珠璣巷後裔海外聯誼會”。廣府人是華南漢族的主要族群之一,分佈在粵中、粵西南、粵北,以及桂東南一帶,人口約有5100萬,其中廣東約有3800萬,廣西約有1300萬。這還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統計數字,還未包括港澳和海外。

千萬“廣府人”心中的麥加——珠璣古巷

珠璣巷何氏大宗祠

今天,兩廣、珠江三角洲、港澳臺和海外各國的數以千萬的廣府人,他們的家譜都記載來自南雄珠璣巷。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尋根熱興趣,每年都有大批珠璣巷後裔回到珠璣巷尋根謁祖。珠璣巷在粵人尤其是廣府人心中的地位,就如同穆斯林心中的聖地麥加。南雄市政府也趁勢而為,大力搞好各方面的建設。近年來,每年到珠璣巷尋根謁祖、旅遊觀光的遊客達10萬之眾,且呈逐年上升之勢。海外的珠璣巷後裔對珠璣巷更是一往情深,他們經常回到珠璣巷,參加各種文化交流活動,到他們的祖祠祭祖。在他們的心目中,珠璣巷的一草一木、滴水杯土,就是永遠抹不去的鄉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