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觀看中華傳統文化――對中華文化繼承與批判相結合的思考

時空觀看中華傳統文化

――對中華文化繼承與批判相結合的思考之一

我總是這樣說,中國在形象思維方面是絕對的強。但是,在邏輯思維方面卻很弱。如何體現出來呢?其中之一就是在時空觀上。

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繼承者和批判者合一的我來說,首先列舉中國古人說的“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還有就是神話中說的呂洞賓在廬山仙人洞裡住了一日,出來後就是千年,即“洞底一日,世上千年”這類的例子。可以說,這些都體現出一種極強的形象思維。但是,卻缺乏數學、邏輯方面的論證。當俄國數學家羅巴切夫斯基和德國數學家黎曼,對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數學理論提出了顛覆性的思想,其中之一就是提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和大於(羅氏)和小於(黎氏)180度等,就為後來的愛因施坦顛覆牛頓的經典力學,還有經典力學中的絕對時空觀提供了數學論證。這時,便先後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其中之一是談到相對時間和相對空間理論時,便證實了中國古代這個思想。

在狹義相對論中,愛因施坦把速度與時間、空間聯繫在一起,指出速度越快,時間流逝的越慢,空間距離就越短。否則,則相反。如果越出了光速,時間就倒流,達到了光速,時間就不動了。因此,也就沒有了空間,即“煙滅”。

在廣義相對論中,愛因斯坦則談的是曲率和時空關係,即曲率越大,時間流逝的越慢,空間距離也越短。否則,則相反。

在廣義相對論中,由於強調曲率。因此,又假設了可以將空間摺疊。這就是說,在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中,可以擺脫速度的限制,即在遠遠低於光速,哪怕是今天我們這種速度的情況下,也可以在短時間內到達那個以光年為單位的地方。

如何實現呢?根據廣義相對論的曲率理論,就是對這個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進行“摺疊”。

如何“摺疊”呢?實際上在數學方面用歐氏幾何當都可以論證。這就是說,即使是在歐氏幾何學中,也提出了直線的無限延伸是曲線,曲線的無限分割是直線。根據這個數學理論便可以說,無限延伸的空間實際上是彎曲的。

又因為無限延長的空間是彎曲的,就決定完全可以“摺疊”,使兩個點的距離最短。這種“摺疊”就在於找到一個“蟲洞”,從這個蟲洞中進入到“時空隧道”。一旦進入到時空隧道,那麼,距離就大大縮短,即使是在遠遠低於光速的情況下,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到達那個距離以光年為單位的地方。例如,太空中的恆星同地球的距離都是在光年以上。但是,由於宇宙中有重力場、引力場,就決定了所發的光是走曲線到過地球的。當我們空間進行“摺疊”的時候,找到這個蟲洞,進入到時空隧道,就是直線了,即被我們“摺疊”為最短的距離。這時,我們在遠遠低於光速的情況下就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到達那個天體。

根據這種數學、邏輯推理,例如,當我們在遠遠低於光速的情況下,只用一天的時間就能對距離我們一千光年的某個天體進行一個來回。那麼經過這一天的一個來回,再回到地球上,地球上不就是過了一千年嗎?很明顯,這就是用數學、邏輯的思維方式提出的廣義相對論證明的,從而也證明了傳說中的呂洞賓在廬山仙人洞裡是“洞底一日,世上千年”。

這一切說明的是,中國的形象思維很強,缺乏的是邏輯思維。因此,要使中華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重要的就是使這種文化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向邏輯思維發展,使二者合一。這就是對中華文化要批判地繼承,即在繼承中批判,在批判中繼承。可以說,我所談的一切都是對中華文化在繼承中批判,和在批判中繼承,體現出批判與繼承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