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煩惱和罪惡,都源於分別心

所有煩惱和罪惡,都源於分別心

今天,你起分別心了嗎?

人世間的一切苦惱,貪心、嗔心、痴心,無一不是來自於分別心。

當一個人用分別心來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就會滋生許許多多的偏見,這些偏見又導致了許許多多相應的惡念、惡行。

別人一個月掙十萬,我一個月掙三千,憑什麼啊?

別人一捐就幾千萬,我為何還在生存線上苦苦掙扎?

別人一貪就是成百上千萬,我何必老老實實地幹活?

別人拿蘋果X,挎LV,開豪車。我怎麼只能用小米,挎個人造革的包,上班下班還要擠公交?

為什麼學習好的,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為什麼他學歷沒我高,錢卻比我掙得多,賺得輕鬆?

為什麼同是一個班出來的,他就混得比我好?

為什麼她沒有我漂亮,卻找了一個好老公……

比著比著,分別心一起,貪嗔痴就來了。

當下,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各種信息、各種媒體、各種迭代、各種汙染、各種浮躁、各種習氣,讓我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把我們擠壓得喘不過氣來,我們的心靈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為什麼這麼說?你必須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心靈,冷靜地審視自心,看看你的嫉妒、不甘與發洩最終傷害的到底是誰?

其實,首先就是你自己。原因在於,你的執著沒有破除。

同樣的事物,因為人的不同,感受自然不同。事物的好與壞,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需求分別出來的。

好與壞,是相對的,可以說是自己的。今天對我有利則判定為好事、好人,明天對我不利則判定為壞事、壞人。正反話都說了,不足為奇。

一場大雨,對久旱盼甘霖的農民來說,是心花怒放的大喜事;對遭遇洪澇的人們來說,是滅頂之災。可大雨,有好壞嗎?

我們習慣用自我利益作為判斷事物好壞的標準,站在“我”的角度,進行執著的分別。是非、對錯、善惡、好壞,都有了“我”的印記。

我們不能接納事物原本的樣子,什麼都要跟“我”聯繫起來,然後自己的喜好和情緒去分別和複雜化。

所以一定要明白,不管有什麼理由和藉口,所有爭端和紛爭的根源,都是人類的分別心。

所有意識形態也罷,各種不同的宗教與流派也罷,都是分別心導致的。

分別心將人類這個整體分割為各個區域、民族、國家、角度、立場等對立概念,故而人類至今仍不能和平共存。

換句話說,如果消除了分別心,慾望和罪行就無從滋生了。

所以,要從根源上解決人類的痛苦與煩惱,就不能以暴力對抗暴力,也不能以憤怒壓制暴力。

人類的所有煩惱和罪惡,都源於分別心和執著。

大與小的分別,高與下的分別,名利的分別。

因為有了分別心才產生了執著,因為有了執著,才產生了愚昧,因為有了愚昧就產生了貪嗔痴慢妒。

因為有了貪嗔痴慢妒,煩惱不盡,於是有了妄想;有了妄想,於是產生了六道輪迴。一切源於分別心。

為什麼分別心能產生這麼大的負面作用呢?因為,它會讓我們生起執著。

當我們執著一些東西時,就會反抗可能讓我們失去它們的一切。

其實,每個人都應該明白,不管反抗也罷,不反抗也罷,無常都會存在。

就像每個人都免不了生老病死一樣,世界也在嘩嘩啦啦變化著。

我們擁有的一切,我們的想法,包括我們的慾望本身,都不會始終維持原狀。就算沒人跟我們搶點什麼,我們也留不住任何東西。

對待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透過現象,觀其本質,從本質入手,才能根本解決問題。

當你面對這個世界上諸多現象的時候,如果不能認知自己的真心,安住於自己的真心,那麼你的情緒與心念就會隨著不斷變化的外境而不斷變化。

你會將這些妄念組成的虛幻假象,當成一個真實存在的“我”,然後將這個“我”從世界當中劃分出來,使“我”與“世界”變成兩個對立的概念。

從而誕生了“我失去了什麼”、“我得到了什麼”、“這個世界奪走了我的一切”、“這個世界上什麼都不屬於我”等等千奇百怪的念頭。

這些念頭當中,有些是會讓你得到快樂的,比如“我比他們都強”、“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東西”等等,但因緣在不斷和合,無論得到之物還是失去之物,都難免會改變,你的慾望也一直在變。

所以,只要你不能從這些虛幻的假象當中超脫出來,你的心就會不斷在天堂與地獄之中徘徊。

你一會兒像天人一樣快樂,一會兒像阿修羅一樣充滿了仇恨,一會兒像動物般愚痴,一會兒像惡鬼般貪婪,一會兒又像地獄眾生般痛苦。

這不斷改變的,其實也不是你真正的心,而是那因緣和合而生的妄心。當你聽任妄心的指使時,其實也就跟隨了一種慾望的聲音。

所以,在我們說“跟著感覺走”時,那感覺並不是凡夫的衝動,而應該是明心見性之後的直感。

如果你聽從慾望的指引,不假思索地做事,你往往會發現自己開始迷失,因為你會發現,好多結果都並不是你想要的。

好多人在情緒衝動之下,都會忽略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繫,他們僅僅在跟隨自己的情緒做好多事情。

所以,當他們冷靜下來的時候,就很難接受自己的選擇所造成的結果。不過,他們願意接受也罷,不願意接受也罷,最終還是要接受的。

因為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因緣和合的,當他們為這個結果創造了一種助緣的時候,就必須承受自己的行為所造成的一切。

萬事萬物的本性是不存在分別的,由於我們的分別心,才導致出一切煩惱。分別了,就有了是非對錯,有了對錯,就有了取捨,有了取捨便會執著,便有慾望,有了慾望就會有得失,因此煩惱就產生了。

有了分別心,就有了判斷,有了判斷,就有接受和拒絕。有了分別心便很難保持平常心,動靜來了,善惡來了,煩惱來了,喜歡不喜歡也就來了。

好壞對錯,其實是分別心,是自己的標準、立場,是自己的偏見。

知道是善,我們就會看見別人不善的行為,我們就會難受,就會指責別人,有時候甚至會發怒,甚至會產生衝突。這些難受發怒指責、衝突是為何而生?因為我們對別人的行為進行分辨了。

心有分別,就會生出好惡與煩惱。

問題來了,不去分別,沒有好壞對錯,是不是不分善惡了?

不是。

活在這個世界上,判斷分別是不可避免的。沒有分別的人,是得道之人,是佛,我們只是凡人,沒有那麼高的境界。

煩惱的根源是分別,對於事物要包容接受,我們都說要追求幸福,要享受快樂,希望自己沒有痛苦,煩惱的事,可是一旦把幸福和快樂分辨出來,我們就為此設定了標準,結果分別了幸福,就更容易有痛苦,可能越追求幸福越不幸。

要安住於真心,用真心觀照一切。

宇宙如此浩瀚,我們總想探尋宇宙的奧秘,卻發現它高深莫測,越是追根溯源就看不到盡頭。大還有更大小還有更小,但不管是大還是小,實際上它沒有什麼區別。

真正的生活,是一個整體,是全然的,是不可分割的。這個世界,不是隻有愛沒有恨,不是隻有美沒有醜,不是隻有快樂沒有煩惱。

每個人都有所謂的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陽光的一面,陰暗的一面,這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不要總希望去掉那些煩惱,留下快樂。去不掉的,一個人怎麼能去掉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接受。

世界的本性是沒有分別的,有分別的是我們的思維,不用自己的標準衡量別人。每個人所做的事,都有合理之處,做自己該做的事就好。

看見有人丟垃圾,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去把垃圾撿起來扔到垃圾桶裡,但不用評判那個丟垃圾的人。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說教。

用中正思想,去化解社會上的“分別心”。

當我們能夠安住於真心,以真心的妙用來應對世界的時候,就不會被一種忽生忽滅的情緒所控制,也就無需去承受那些因一時衝動而種下的惡果,更無需因為一種無法控制的情緒而在煩惱當中越陷越深。

歸根究底,無論什麼樣的情緒,都是因為分別心而產生的,分別心又由執著而產生。

破執的方法是去除分別心。去除分別心有兩種方法: 一是把別人當自己,把萬物當自己;二是把自己當別人,把一切當作是他人的; 把別人當自己,聖人可以做到;把自己當別人,偉人可以做得到。

但是,這兩種方法只有在一種情況下才能做得到,那就是真正地充分地瞭解了自己,體驗過真正的自己,知道真正的好與壞、善與惡的人,這樣的人才能懂得表象下面的真相,懂得上善若水的真正含義。 所有的評判標準是一般人無法理解的,甚至無須評判而能永存當下的人。

有些人能輕而易舉地做到,有些人似乎永遠也做不到,有些人在做與不做之間無休止的徘徊,在受限於時間和空間的三維世界,需要一個機緣;一個發心,一個行動,就有可能穿越現在的自己,去往一個更高維的世界,享受無窮大的體驗。

所以,當你破除執著的時候,自然無需控制情緒,你會發現自己也沒啥需要去控制的情緒,也沒啥需要去解決的煩惱,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

風起時,平靜的湖面會泛起漣漪,甚至掀起波浪,但那漣漪與波浪都不是湖水的本來面目,只是一些短暫的現象。

風息雨住的時候,湖面自然會恢復它的平靜,你的心也是這樣。

假如你能夠做到“由他妄境起,不起善惡心”,那是最好的,這便是消除了分別心的結果。

沒有分別執著,心就不會被變幻無常的事事物物所纏縛,心就得解脫,就會清淨自在,遠離一切煩惱痛苦。

因此,人生的課題永遠都是瞭解自己、瞭解自己和了解自己!

回到源頭,就是體驗空無二空,圓融所有。

一切的痛苦發生時, 不去抵抗,像看戲一樣觀察,這樣需要靜心;

一切快樂發生時,不去狂歡,像欣賞美景一樣享受,這要也需要靜心。

而靜心需要淨身,身不通則識不改,識不改則意不達,意不達則覺不起,覺起則心至靜。

當你開始用一顆平等心去觀察身體內在的各種感知——即使愉悅也不企盼它持續,即使不愉悅也不企盼它消失——只是觀察。

你便開始通過實際體驗,從最根本的層面將自己一點一點地從習性反應中解脫出來,最終成為自己行為的主人。

去除分別心,鍛煉出一顆獨立、超越、清醒的心。能讓自己更幸福,也能讓別人更快樂!

2020年2月8日星期六

所有煩惱和罪惡,都源於分別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