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引言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能上馬殺敵,統兵作戰的巾幗英雄很多,比如大家膾炙人口,耳熟能詳的穆桂英 ,花木蘭,梁紅玉,佘太君等,不過有些是由演義和民間傳說所塑造,真實歷史上並無其人,有些雖然歷史上實有其人,但其事蹟在口口相傳中被嚴重誇大,並不符合史實。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叱吒風雲的巾幗英雄

在真實的歷史中,中國古代歷史上被寫入正史作為名單獨列傳將且封侯拜將的女將軍有且僅有一位,,即明末時的秦良玉。


秦良玉生平

秦良玉,生於公元1574年,卒於公元1648年,享年74歲,字貞素,四川忠州(今重慶忠縣)人,明朝末年著名女將。秦良玉的丈夫馬千乘是漢朝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直系後人,忠良名將之後,世代為中原政權鎮守南疆,明末時為世襲石砫宣慰使(俗稱土司)。秦良玉膽識過人,擅長騎射,又能吟詩作對寫文章,堪稱文武雙全。秦良玉夫婦行軍治兵,號令嚴明,所領軍隊號稱“白桿兵”,遠近聞名。

良玉為人饒膽智,善騎射,料敵如神,兼通詞翰,儀度嫻雅,而馭下嚴峻。 ---- 明史


其丈夫死後,秦良玉統領白桿兵,率領兄弟秦邦屏、秦民屏先後參加抗擊清軍、平定奢崇明之亂、抵禦張獻忠入蜀等戰役,戰功顯赫,被封為忠貞侯和二品誥命夫人。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桃花馬上請長纓

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曾作詩四首讚頌秦良玉。皇帝御製詩親賜將帥,雖然文筆並不甚佳,但已是難得的殊榮。

學就四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

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



蜀錦徵袍自剪成,桃花馬上請長纓,

世間多少奇男子,誰肯沙場萬里行。



露宿風餐誓不辭,忍將鮮血代胭脂,

凱歌馬上清平曲,不是昭君出塞時。



憑將箕帚掃匈奴,一片歡聲動地呼,

試看他年麟閣上,丹青先畫美人圖。


在中國古代的史書上,歷朝歷代的女性名人都是被記載到列女傳裡,而秦良玉是歷史上唯一一位作為名將被單獨立傳並記載到正史中的巾幗英雄,堪稱古代女性名將第一位


平播州楊應龍叛亂

公元1599年,楊應龍在播州(今貴州省遵義市)作亂,馬千乘夫婦率領三千白桿兵隨李化龍前往征討。1600年,楊應龍軍趁李化龍在營中大擺筵席之機發動襲擊,馬千乘夫婦臨危不亂,率軍將其擊敗後乘勝追擊,接連攻破金築關等七個營寨。而後又協助酉陽各路官軍攻取桑木關,歷三年苦戰,終平定楊應龍叛亂,馬千乘夫婦列為戰功第一。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何必將軍是丈夫

公元1613年,馬千乘被索賄不成懷恨在心的太監誣告,病死於獄中。秦良玉代領馬千乘的職位,為石柱總兵兼白桿兵統領。

渾河血戰後金,親弟戰死

公元1620年,後金軍入寇遼東,朝廷敕令秦良玉出兵相援。秦良玉派其兄長秦邦屏,弟弟秦民屏率領數千人先前往,秦良玉率後軍接應。

第二年,後金包圍重鎮瀋陽,秦邦屏、秦民屏隨總兵童仲揆渡渾河與清軍血戰,秦邦屏戰死沙場,秦民屏突圍而出。秦良玉親率三千精稅前往直抵榆關(今河北山海關),所過之處秋毫無犯,與後金在遼東相持,形成戰略防禦態勢,數年間打退後金多次進攻,禦敵于山海關之外。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憑將箕帚掃匈奴

平定蜀地奢崇明叛亂

公元1621年9月,秦良玉回四川老家徵兵,恰逢永寧(今四川敘永縣西南) 宣撫使奢崇明在重慶造反,秦良玉發兵相助朝廷平關係,率領秦民屏及秦邦屏的兒子秦翼明、秦拱明等逆流西上,渡過重慶城,在重慶南坪關,斷賊歸路,並以伏兵襲擊兩河,將敵人的船隻燒燬。

1622年,奢崇明包圍成都,四川巡撫朱燮元傳令秦良玉前去征討。秦良玉率軍攻取新都,長驅直奔成都,將奢崇明擊敗,解了成都之圍。奢崇明敗走後,秦良玉率領秦民屏等連續攻克二郎關、佛圖關等多道險關,收復重慶。朝廷於是升秦良玉為都督僉事、充都督同知總兵,並加封為夫人,授其子馬祥麟為宣慰使,秦民屏為副總兵,秦翼明、秦拱明為參將。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丹青先畫美人圖

不久,秦良玉率軍連續收復觀音寺、青山墩等賊軍重要據點,奢崇明兵敗自殺,秦良玉徹底平定奢崇明四川之亂。

進京勤王,與清軍血戰

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清軍入寇京師,秦良玉星夜率軍北上勤王,受崇禎皇帝召見並厚賞其家人軍士,前文提及的四首御製詩即為此時崇禎手書並賜與秦良玉的,在封建時代這是無上的殊榮。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鴛鴦袖裡握兵符

秦良玉率軍於北京城郊與皇太極八旗軍相持,多次擊退清軍進攻。後清軍退兵,秦良玉留其外甥秦翼明鎮守京畿,自己率軍返回四川。

與張獻忠作戰,守禦故土

十餘年後,明末農民起義軍首領張獻忠率軍攻打四川,年過花甲的秦良玉再次披掛上陣,保衛家鄉,其風采不減當年。她率領白桿兵,連戰連捷,解除太平之圍,力挫農民軍頭目羅汝才(外號曹操)於巫山,一度守住了張獻忠部隊入川的要道。然而,由於川地屢經兵災,人窮財盡,後援不繼,在整體戰局上,明朝官軍無法取得戰略全局上的勝利,雖有偶爾的戰術勝利,但最終無法阻擋張獻忠入蜀。秦玉良萬般無奈,只有率軍退保家鄉石柱。

此時北京城已被李自成攻破,崇禎自縊於煤山,大明王朝已經滅亡,李自成入主京城,而張獻忠的目標則是巴蜀之地,試圖以之作為自己的根據地。張獻忠東征西戰數年,幾乎把巴蜀大地完全收入囊中,且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並改元稱帝,但終其一生,卻始終無法在戰場上正面戰勝已近七十高齡的秦良玉及其手下身經百戰的白桿兵,直到張獻忠敗亡,起義軍終沒能踏入石柱半步。

桃花馬上請長纓 --- 古代歷史上惟一寫入正史列傳的女將秦良玉

凱歌馬上清平曲

明亡後,秦良玉奉南明朝廷為正朔,堅持與南下的清軍及農民軍作戰,功勳卓著,被南明朝廷封為忠貞侯,成為歷史上的女將被封侯的第一人。

清順治五年(公元1648年),在端陽節過後,已經七十五歲的秦良玉在一次閱兵後下馬時突然發病,驟然離開了人世,就此結束了波瀾壯闊的傳奇軍事生涯。

後世評價

秦良玉一生戎馬40餘年,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雲貴高原、四川盆地。秦良玉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單獨載入正史·將相列傳(非列女傳)的巾幗英雄,唯一憑戰功封侯的女將軍,為數不多的文武雙全女子。

清代詞人錢枚作《金縷曲》讚頌秦良玉,清末志士秋瑾也作詩歌頌秦良玉。在近現代,作家冰心,郭沫若以及馮玉祥等也都用自己的方式紀念秦良玉。

明季西川禍,自秦中飛來天狗,毒流兵火。石柱天生奇女子,賊膽聞風先墮,早料理夔巫平妥。應念軍門無將略,念家山只怕荊襄破。妄男耳,妾之可。

蠻中遺像誰傳播?想沙場弓刀列隊,指揮高座。一領錦袍殷戰血,襯得雲鬟婀娜。更飛馬桃花一朵,展卷英姿添颯爽,論題名愧殺寧南左。軍國恨,尚眉鎖。

-- - 清 錢枚 《金縷曲》

作為一生戎馬,為國家立下赫赫戰功,去除外侮內患的民族英雄和巾幗豪傑,秦良玉的英雄事蹟和颯爽英姿將永遠銘刻在史冊上和人心裡,受到我們的敬仰和崇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