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公务员只是大学生毕业后的多种选择之一,但是这么多年来就业形势一直没有很好,导致「公考热」持续不退。知乎上就有很多吐槽职场上「坑」的问题,几乎每天热榜上都有和职场矛盾、老板坑员工、不遵守《劳动合同法》等方面的内容,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为什么公考能这么受欢迎。

一、考上公务员的难度有多高?

言归正传。从广义来说,考上公务员的难度并不高。每年的国考都有一些冷门且竞争不激烈的专业,例如西部某不发达地区的地震局、中部某山区的气象局,可能竞争比例连1:3都达不到,这种职位只要符合报考条件,稍微学一学,让自己的分数过关就OK了,几乎不需要什么努力。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学地质和气象专业的人本来就很少,这些专业没有代表性。不过还有一类专业,需要努力程度也没有那么强。每年的省考(联考),都有一些乡镇的岗位。有的岗位是「三不限」,有的岗位很多专业都可以报。有心关注这种消息的小伙伴可以发现,很多乡镇的公务员,报考人数同样是很少的,越是偏远、艰苦、基层的岗位,竞争越不激烈,甚至有的岗位即使放开「三不限」仍然几乎没人报名,最后被迫取消招录的也并不少见。如果要考上这种职位,需要很多的努力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有非常热门的职位,例如国考中央部委职位,即使要求非常严格(研究生+党员+学生干部),也经常出现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的竞争场景。说实话,有资格报考这种职位的学生往往已经走在人生赢家的道路上了,但即使是他们,淘汰率也能达到99.9%以上;最后成功者的经历,恐怕用「努力」二字已经不足以描述了。

从刚才举的例子可以看出,考上公务员需要努力的程度,和该岗位特性(岗位级别、交通位置、工作环境、当地经济等)密切相关,岗位越好,竞争就相对越激烈。为方便理解,可以在「偏远乡镇山区不被重视的职位」和「国考中央热门部委职位」之间取一个中值,将该岗位视作「普通城市城郊不太发达也不算偏僻地区的一个普通职位」,报考招录比就按100:1算,来分析最后上岸者的努力程度。

设一个最简单的模型,即某公务员职位招1人,共有100人报考。如果某考生想要上岸,那么他面对的竞争对手其实不是另外99人,因为:

①有的考生虽然报名了,但是最终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去参加;

②有的考生完全或几乎没做过任何备考工作,甚至在上考场后才知道题型;

③有的考生同时把大量精力投入在考研、求职、出国等选择中,放在公务员考试中的比例很小;

④有的考生自身实力有限,水平达不到上岸的要求;

⑤考场上部分考生发挥不好。

上述5个因素能够排除大部分考生,尤其是因素②③两条结合,就能排除约一半考生。有的小伙伴们可能会有疑问:我听说,很多人是「裸考上岸」的呀?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因为「裸考上岸」才有话题性,才会广为流传。就算有人能够「裸考上岸」,那这位大神凭借自身能力去考研、求职、出国照样能成功,只是因为Ta选择了公考,所以在学校公考的圈子里才更有知名度。如果Ta裸考考研还成功考入名校(当然这就有点夸张了),那这更有传奇性,但不关注考研的小伙伴们可能不知道罢了。

综上所述,可以认为这5个因素一共排除了70人,也就是说100人中有30人是「有实力」的考生,这些考生综合素质强、备考认真、发挥正常。那么,在此基础上,又有一小部分是公考中的精英,Ta们能够合理规划时间,做题效率和正确率足够高,能够拿下足够多的分数,拥有冲击面试的实力。可以认为该部分考生占「有实力」考生的1/3,即10人。

也就是说,这名考生想要上岸,第一步是进入面试;而他进入面试的对手不是99人,而是9人——如果他认为自己具有进入面试实力的话。考生要做的,就是在9个人中大约打败7个人以上,最好是9个人全部打败,进入面试线。

*当然,以上分析模型较为简单,但实际情况基本如此。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想要打败的这9个人,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这9个人,当然都是能够拿下大多数简单题的分数,同时也有不俗的解难题实力的考生。至于「行测时间紧张,资料分析怎么留出时间规划」,早就不是困扰这个层次考生的问题了。

二、考上公务员需要什么样的实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不谈最后能不能考上,单说普通职位晋级面试水平的考生,都一定在公考前就经过了反复地磨练,早就能够控制好前面4个板块的做题时间,不会出现做不完资料分析的情况。也就是说,这个群体之内的水平差距,只在毫厘之间,他们内部比拼的,就是谁简单题做的更快,从而留出时间在较困难的题目上获得更多分数。随便复习两三天就考上的想法恐怕不太现实,指望和自己同职位的竞争者水平都很菜也有点天真;如果死记硬背,跟着公考培训机构填鸭式地学习,同样很可能劳而无功。

想要考上1:100报考招录比及难度更高职位的考生,必须要做到「简单题做得快、困难题多抢分」。

这句话很好理解。首先分析「简单题做得快」:

如果考生互相之间实力差不多,结果有个考生因为时间没有规划好,导致资料分析需要蒙10个题,那么这个考生毫无疑问会被淘汰,原因很简单:资料分析类的题目基本没什么难度,只要时间足够,每个人都能把正确率提高到100%。如果有超过3个优秀考生能留出时间去做资料分析,使得正确率达到85%,而该考生只能达到25%(纯蒙的正确率),那么相当于从这一板块就直接拉低了6分。在公考前几名之间动辄差零点几分的微小差距下,6分就是个天堑,想要在其他板块找回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该考生几乎没有任何机会进入面试。

——所以说,「简单题做不快」=进不了面试

再分析「困难题多抢分」:

如果某考生非常优秀,和前9名的考生处于同一水平,并且所有人做困难题的水平也完全一样,做不出正确率很低的个别题。假设这个10个人每套卷子总共都是有10个难题做不出来,然后该考生全蒙B,其他考生有的全蒙A、C、D,有的乱蒙,那最后该考生分最高的概率,只有1/10,因为在纯蒙的状态下,指望好运都落在自己身上,那是不现实的。

——所以说,「困难题不抢分」=把命运交给别人和老天爷

综上所述,考上公务员需要至少达到「简单题做得快、困难题多抢分」的实力。达到这一实力,就达到在普通职位争夺面试资格的门槛了;达不到的话,那只能次次陪跑,或者次次祈祷和自己竞争的都是菜鸟了。

可能有小伙伴会说,我花了好几千甚至上万块钱,跟着XX公考的XXXX老师学了XXXX法,用几个月的时间学透了,怎么还上不了岸?这种问题不要先急着找答案,先问问自己的内心,现在能达到「简单题做得快、困难题多抢分」的水平吗?如果达不到,那这些钱和精力,就相当于浪费了。公考不是比谁花的钱多、学习的时间长,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上面的投入都是没有意义的。

三、考上公务员需要多努力?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位于公考顶端的这部分考生,解简单题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解难题的能力也不弱。

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的最大特点,就是解简单题的实力。60%正确率的题能被高分考生做到80%,70%正确率的题能被高分考生做到95%。而高分考生内部呢?就要用难题来一决高下了。根据行测「正确率越低、分数越高」的评分标准,难题抱团的「数量关系」「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等板块的难题,以及申论的「大作文」,成为了高分考生决胜的最佳战场(申论大作文想要写比较高的分很容易,写出高分很难,大家可以问问身边公考的小伙伴就知道了)。

以2018国考行测省级卷为例,该卷15道「数量关系」题,有14道题的正确率不到60%,甚至还有多道正确率在30%以下的超级难题。可以想见,这是高分考生厮杀最惨烈的地方,这里每一题的得失,都关乎着这些人谁能最终进入面试,谁能在面试中获得一个较好的位置。毕竟,笔试高分的考生,大部分面试实力也不俗。

因此,想要考上公务员,首先要确定好努力的方向,就是吃透真题、研究难题。只要能够努力到将较简单的题目做的够快,就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只要能够努力到在难题中尽量抢分,就拥有了冲击普通职位面试的实力。至于花多少钱、时间多长、刷多少题、学多么累,甚至不眠不休手上起茧子脸上长疙瘩……这些都是表面现象,都没有定值。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学到心里,这才是正确的努力角度,才能对得起自己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