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公務員需要多努力?

考上公務員需要多努力?

公務員只是大學生畢業後的多種選擇之一,但是這麼多年來就業形勢一直沒有很好,導致「公考熱」持續不退。知乎上就有很多吐槽職場上「坑」的問題,幾乎每天熱榜上都有和職場矛盾、老闆坑員工、不遵守《勞動合同法》等方面的內容,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為什麼公考能這麼受歡迎。

一、考上公務員的難度有多高?

言歸正傳。從廣義來說,考上公務員的難度並不高。每年的國考都有一些冷門且競爭不激烈的專業,例如西部某不發達地區的地震局、中部某山區的氣象局,可能競爭比例連1:3都達不到,這種職位只要符合報考條件,稍微學一學,讓自己的分數過關就OK了,幾乎不需要什麼努力。

有的小夥伴可能會說,學地質和氣象專業的人本來就很少,這些專業沒有代表性。不過還有一類專業,需要努力程度也沒有那麼強。每年的省考(聯考),都有一些鄉鎮的崗位。有的崗位是「三不限」,有的崗位很多專業都可以報。有心關注這種消息的小夥伴可以發現,很多鄉鎮的公務員,報考人數同樣是很少的,越是偏遠、艱苦、基層的崗位,競爭越不激烈,甚至有的崗位即使放開「三不限」仍然幾乎沒人報名,最後被迫取消招錄的也並不少見。如果要考上這種職位,需要很多的努力嗎?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有非常熱門的職位,例如國考中央部委職位,即使要求非常嚴格(研究生+黨員+學生幹部),也經常出現千里挑一甚至萬里挑一的競爭場景。說實話,有資格報考這種職位的學生往往已經走在人生贏家的道路上了,但即使是他們,淘汰率也能達到99.9%以上;最後成功者的經歷,恐怕用「努力」二字已經不足以描述了。

從剛才舉的例子可以看出,考上公務員需要努力的程度,和該崗位特性(崗位級別、交通位置、工作環境、當地經濟等)密切相關,崗位越好,競爭就相對越激烈。為方便理解,可以在「偏遠鄉鎮山區不被重視的職位」和「國考中央熱門部委職位」之間取一箇中值,將該崗位視作「普通城市城郊不太發達也不算偏僻地區的一個普通職位」,報考招錄比就按100:1算,來分析最後上岸者的努力程度。

設一個最簡單的模型,即某公務員職位招1人,共有100人報考。如果某考生想要上岸,那麼他面對的競爭對手其實不是另外99人,因為:

①有的考生雖然報名了,但是最終由於種種原因沒有去參加;

②有的考生完全或幾乎沒做過任何備考工作,甚至在上考場後才知道題型;

③有的考生同時把大量精力投入在考研、求職、出國等選擇中,放在公務員考試中的比例很小;

④有的考生自身實力有限,水平達不到上岸的要求;

⑤考場上部分考生髮揮不好。

上述5個因素能夠排除大部分考生,尤其是因素②③兩條結合,就能排除約一半考生。有的小夥伴們可能會有疑問:我聽說,很多人是「裸考上岸」的呀?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因為「裸考上岸」才有話題性,才會廣為流傳。就算有人能夠「裸考上岸」,那這位大神憑藉自身能力去考研、求職、出國照樣能成功,只是因為Ta選擇了公考,所以在學校公考的圈子裡才更有知名度。如果Ta裸考考研還成功考入名校(當然這就有點誇張了),那這更有傳奇性,但不關注考研的小夥伴們可能不知道罷了。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這5個因素一共排除了70人,也就是說100人中有30人是「有實力」的考生,這些考生綜合素質強、備考認真、發揮正常。那麼,在此基礎上,又有一小部分是公考中的精英,Ta們能夠合理規劃時間,做題效率和正確率足夠高,能夠拿下足夠多的分數,擁有衝擊面試的實力。可以認為該部分考生佔「有實力」考生的1/3,即10人。

也就是說,這名考生想要上岸,第一步是進入面試;而他進入面試的對手不是99人,而是9人——如果他認為自己具有進入面試實力的話。考生要做的,就是在9個人中大約打敗7個人以上,最好是9個人全部打敗,進入面試線。

*當然,以上分析模型較為簡單,但實際情況基本如此。

大家可以思考一下,想要打敗的這9個人,他們共同的特點是什麼?

這9個人,當然都是能夠拿下大多數簡單題的分數,同時也有不俗的解難題實力的考生。至於「行測時間緊張,資料分析怎麼留出時間規劃」,早就不是困擾這個層次考生的問題了。

二、考上公務員需要什麼樣的實力?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不談最後能不能考上,單說普通職位晉級面試水平的考生,都一定在公考前就經過了反覆地磨練,早就能夠控制好前面4個板塊的做題時間,不會出現做不完資料分析的情況。也就是說,這個群體之內的水平差距,只在毫釐之間,他們內部比拼的,就是誰簡單題做的更快,從而留出時間在較困難的題目上獲得更多分數。隨便複習兩三天就考上的想法恐怕不太現實,指望和自己同職位的競爭者水平都很菜也有點天真;如果死記硬背,跟著公考培訓機構填鴨式地學習,同樣很可能勞而無功。

想要考上1:100報考招錄比及難度更高職位的考生,必須要做到「簡單題做得快、困難題多搶分」。

這句話很好理解。首先分析「簡單題做得快」:

如果考生互相之間實力差不多,結果有個考生因為時間沒有規劃好,導致資料分析需要蒙10個題,那麼這個考生毫無疑問會被淘汰,原因很簡單:資料分析類的題目基本沒什麼難度,只要時間足夠,每個人都能把正確率提高到100%。如果有超過3個優秀考生能留出時間去做資料分析,使得正確率達到85%,而該考生只能達到25%(純蒙的正確率),那麼相當於從這一板塊就直接拉低了6分。在公考前幾名之間動輒差零點幾分的微小差距下,6分就是個天塹,想要在其他板塊找回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該考生幾乎沒有任何機會進入面試。

——所以說,「簡單題做不快」=進不了面試

再分析「困難題多搶分」:

如果某考生非常優秀,和前9名的考生處於同一水平,並且所有人做困難題的水平也完全一樣,做不出正確率很低的個別題。假設這個10個人每套卷子總共都是有10個難題做不出來,然後該考生全蒙B,其他考生有的全蒙A、C、D,有的亂蒙,那最後該考生分最高的概率,只有1/10,因為在純蒙的狀態下,指望好運都落在自己身上,那是不現實的。

——所以說,「困難題不搶分」=把命運交給別人和老天爺

綜上所述,考上公務員需要至少達到「簡單題做得快、困難題多搶分」的實力。達到這一實力,就達到在普通職位爭奪面試資格的門檻了;達不到的話,那隻能次次陪跑,或者次次祈禱和自己競爭的都是菜鳥了。

可能有小夥伴會說,我花了好幾千甚至上萬塊錢,跟著XX公考的XXXX老師學了XXXX法,用幾個月的時間學透了,怎麼還上不了岸?這種問題不要先急著找答案,先問問自己的內心,現在能達到「簡單題做得快、困難題多搶分」的水平嗎?如果達不到,那這些錢和精力,就相當於浪費了。公考不是比誰花的錢多、學習的時間長,學不到有價值的東西,上面的投入都是沒有意義的。

三、考上公務員需要多努力?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一個結論:

位於公考頂端的這部分考生,解簡單題的能力都是非常強的,解難題的能力也不弱。

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的最大特點,就是解簡單題的實力。60%正確率的題能被高分考生做到80%,70%正確率的題能被高分考生做到95%。而高分考生內部呢?就要用難題來一決高下了。根據行測「正確率越低、分數越高」的評分標準,難題抱團的「數量關係」「圖形推理」「邏輯判斷」等板塊的難題,以及申論的「大作文」,成為了高分考生決勝的最佳戰場(申論大作文想要寫比較高的分很容易,寫出高分很難,大家可以問問身邊公考的小夥伴就知道了)。

以2018國考行測省級卷為例,該卷15道「數量關係」題,有14道題的正確率不到60%,甚至還有多道正確率在30%以下的超級難題。可以想見,這是高分考生廝殺最慘烈的地方,這裡每一題的得失,都關乎著這些人誰能最終進入面試,誰能在面試中獲得一個較好的位置。畢竟,筆試高分的考生,大部分面試實力也不俗。

因此,想要考上公務員,首先要確定好努力的方向,就是吃透真題、研究難題。只要能夠努力到將較簡單的題目做的夠快,就能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只要能夠努力到在難題中儘量搶分,就擁有了衝擊普通職位面試的實力。至於花多少錢、時間多長、刷多少題、學多麼累,甚至不眠不休手上起繭子臉上長疙瘩……這些都是表面現象,都沒有定值。能夠真正掌握知識,學到心裡,這才是正確的努力角度,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