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古代打仗,圍攻城池常用的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猛攻猛打,一直到攻克城池,另一種是圍而不戰,困住守敵,直到城內糧草耗盡,乖乖投降。但是在三國末期,戰場上出現一件怪事,圍城大軍進攻三個多月,守城糧草皆無,向進攻一方投降,沒想到圍城的將軍卻說:我送給你們糧食,你們繼續守城。

一、兩軍大戰近百天,守城將領乞降而不得,原來圍城將領是好心

三國末期,晉朝取代曹魏,建立新的政權。為了統一,晉國與孫吳經常戰爭不斷,戰火一直蔓延到遙遠的交趾,也就是現在的越南,但當時還是屬於中原王朝。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孫吳一方的將領是陶璜,晉朝的將領是毛炅、孟乾等人。當時雖然晉朝整體上實力要強於孫吳,但是在這場戰爭中,孫吳一方卻逐漸佔據上風,晉軍形勢逐漸惡化。

打到後來,陶璜將毛炅之軍團團包圍在交趾城,圍城之戰打了九十多天。雖然毛炅等人對晉朝是忠心耿耿,奈何被圍困的時間實在是太長,打到後來,城中沒有一糧一草,為了城中將士和百姓活命,毛炅無奈,向陶璜等人求降。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攻城的陶璜拒絕了毛炅、孟乾的投降,這倒沒什麼,眼看城中沒有糧草,接著打就行了。但是接下來,陶璜的一番話卻驚呆眾人,他對晉軍說,你們糧食不夠沒有關係,我送給你們糧食,你們繼續守城

這話不僅讓孫吳軍隊驚訝,連乞降的晉軍都驚得目瞪口呆。陶璜看眾人不解,便向眾人做了解釋。原來,按照晉朝的法律規定,如果守衛城池不到一百天就投降的,守城部隊的家屬將會連坐;如果要是守夠了一百天,沒有援軍再投降的,家屬就沒有罪過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這樣看來,陶璜是出好心,也是想進行最後的心理戰,"不戰而屈人之兵",強佔道義的制高點。在當時的情況下,晉軍已經沒有勝算了,城池被攻破是早晚的事,而現在陶璜又考慮到晉朝將士的家屬,並因此送去糧食,守城的士兵還會抵抗嗎?肯定不會。

二、歷史不是小說,好心換來的是刺殺行動

百日期滿,毛炅、孟幹帶領晉軍投降陶璜。其實,故事如果只有這些,還真是個感動人心的故事,尤其是毛炅,驍勇善戰,陶璜很想收為己用。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水滸傳》經常上演這樣的鏡頭,宋軍將領被梁山好漢活捉,被宋江親自鬆綁,一番話語感動得宋軍將領涕淚橫流,納頭便拜。陶璜生活在三國,自然不知道後世有這樣的梁山好漢,但他還是很希望毛炅能忠於自己,忠於孫吳。

可惜,歷史不是小說,毛炅始終不忘自己是晉朝的將領,於是便秘密籌劃刺殺陶璜以便做最後的掙扎。無奈做事不密,讓陶璜提前得知計劃,並抓捕審訊。

毛炅和陶璜對戰三個多月,也殺了很多孫吳將士,很多吳人對毛炅恨之入骨,比如吳軍將領修允便與毛炅有殺父之仇。這次毛炅被捕,修允等人自然巴不得毛炅快點死,最後手刃毛炅,臨死前毛炅還不忘和吳人對罵,死得何其慘烈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三、歷盡艱辛,守城將領僅一人生還

不過,陶璜還有孟乾等其他晉軍降將,將他們押送到吳國首都,用好了還是可以收買人心的。可惜的是,吳國此時的國君早已不是當年的英雄人物孫權,而是殘暴好殺的孫皓,他的處理方式直截了當,一個字殺。

不過,在大臣的勸諫下,孫皓這次竟然聽取了建議,留下了這幾個降將的性命。死罪已免,活罪難饒,孫皓還是決定要把這些降將發配遠方。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幸好,孟乾等人會點技術,他們會製作一種竹弩,孫皓一聽留著有用,所以讓他們留在南京製造武器。看來,不管啥時候,會點技術都是有用的。

不過,孟乾等人也並非真心實意想幫吳國,他們心心念唸的還是母國晉朝。後來,孟乾等人找了一個機會,經過重重磨難,歷盡艱辛,終於逃回了晉朝,只不過其他人都死在了路上,只有孟幹一個人回到了晉朝

吳軍圍城三個月,守將無糧乞降,吳軍將領:我送糧食,你們接著守

結束語

從陶璜來說,他是想成就一段佳話,可惜的是,當時天下大勢已經不利於孫吳,雖然他在這一場戰鬥中取勝,但是晉朝統一天下的大勢勢不可擋,這應該也是毛炅、孟乾等不願意投降吳國的根本原因吧。試想一下,如果反過來,陶璜是晉朝將領,被圍困的毛炅、孟乾等人是孫吳將領,會不會很有可能成就陶璜的名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