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昏君,也不是明主

明英宗朱祁鎮,人們歷來對他的印象基本上是負面的。一提起他,人們腦子裡浮現的無外乎寵信宦官王振,草率親征導致土木堡慘敗,冤殺于謙等等,似乎明英宗已經坐實了“昏君”的名頭。然而令人不解的是,清修《明史》對於英宗的評價並不低,甚至稱其

“前後在位二十四年,無甚稗政”

那麼明英宗朱祁鎮究竟是怎樣的一位皇帝?我們如何對他做出客觀的評價?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對英宗在位期間的主要事蹟逐一進行點評。


點評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昏君,也不是明主

明英宗畫像

一、明英宗在位期間,依賴宦官治理國家,造成許多失誤,這既有他的個人原因,也有明朝政治體制上的原因。明朝在朱元璋建國伊始,曾規定宦官不許識字,只供灑掃驅使,更不得干政,違令者斬,並鑄鐵牌立於宮門之側。因此,終洪武一朝,無宦官干政的現象。

而到了永樂朝,朱棣開始信任宦官,允許他們讀書識字,並逐漸委以重任,宦官干政開始有了苗頭,到了宣德年間已經成為積重,至英宗正統年間,王振便權傾朝野了。由此可以看出,明代宦官勢力是從永樂年間開始逐步膨脹,到了英宗正統年間達到了第一波高潮。因此,正統年間即便沒有出現王振,也必然會出現其他的宦官干預朝政。


點評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昏君,也不是明主

王振畫像


二、土木堡之變的發生,從英宗的角度來講,並沒有更大的責任。有人指責英宗草率親征,我認為這是有失公允的。英宗的親征,其動機是無可非議的。他至少體現了英宗對於社稷對於國家負責任的態度,詮釋了“天子守國門”的精神,是可取的。

至於土木堡的慘敗,主要是王振以及從徵將帥指揮失當所致。如果說英宗必須負責任的話,他最多也就負有用人不當的責任。


點評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昏君,也不是明主

土木堡之變

三、奪門之變後,冤殺于謙,英宗遭到後世史家的口誅筆伐。對此,我也認同這些史家的看法,確實殺害於謙是英宗一生無法抹去的汙點。

不過,必須指出的是,英宗內心其實並不想殺害於謙,甚至他也認為于謙有功於社稷。他最終殺害於謙是在徐有貞、曹吉祥、石亨這三個“奪門功臣”不斷潑髒水的情況下做出的決定,特別是徐有貞提示“不殺于謙,奪門之事師出無名”的這句話成為壓垮英宗神經的最後一根稻草。

因此,英宗殺害於謙,更多的是其自私的心態在作祟。

而奪門之變後,石亨、曹吉祥、徐有貞之類的佞臣佔據高位,把持朝政,濫用私人,這段時間朝政是敗壞的。不過,好在英宗對於這些佞臣並沒有眷顧太久,便一一將其踢出權力核心,曹吉祥更是糾結同黨,發動了武裝政變,結果被徹底埋葬。


點評明英宗朱祁鎮:不是昏君,也不是明主

于謙畫像


四、在除掉陷害於謙的一系列元兇後,朝廷的運轉又開始趨於正常。這與英宗的勤政是分不開的,明朝的皇帝大多懶惰,但英宗是其中少有的較為勤政的皇帝之一。在加上李賢等人的盡心輔佐,從而扭轉了因曹、石干政所帶來的混亂局面。

五、英宗在位期間,釋放囚禁了數十年的“建庶人”,廢除帝王宮妃殉死的野蠻制度,尤其是後者,堪稱是英宗最令人稱道的善政,為後世史家所稱讚!

總結:明英宗朱祁鎮,算不上昏君,但也稱不上明主。他在位期間,明朝的國運由盛開始慢慢轉衰,處於這一歷史轉折點的明英宗,是一個功過大體相等的守成帝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