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6500萬年的一次大撞擊,使統治地球一億多年的恐龍走向滅亡,由恐龍建立的蜥形盛世也土崩瓦解,哺乳綱趁勢而起,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哺乳動物不僅佔領了廣闊的陸地,還向天空和海洋發起衝擊。翼手目成為首個真正擁有飛翔能力的哺乳類種群,雖然生態位被鳥類擠壓,但還是順利的開枝散葉,成為種類僅次於齧齒目的哺乳綱第二大目。還有一批哺乳動物在早始新世向海洋擴張,成為新一代海洋霸主,它們就是鯨類。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偶蹄目分支示意圖

鯨,早期單獨列為一目,也就是鯨目,但後來的研究表明,與鯨目關係最近的現生物種是河馬,鯨就是偶蹄目的演化分支,所以將鯨目併入了偶蹄目當中,成為偶蹄目的一個下目,原本的鬚鯨亞目和齒鯨亞目也降級為鬚鯨小目和齒鯨小目。

鯨類是僅有的兩個完全水生的哺乳動物類群,另一個是海牛目,鰭腳類(海獅、海豹、海象)和海獺是半水生的哺乳動物,這些動物被合稱為海洋哺乳動物。

鯨的分類

鬚鯨和齒鯨約在3400萬年前就已經分化。鬚鯨的牙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角蛋白材質的鯨鬚,用來過濾海水中的小型無脊椎動物和其它小動物。鬚鯨小目現分4科6屬15種,最大的鬚鯨是藍鯨,最大科考紀錄是體長33米,重達177噸,是現存及已知最大的動物。最小的鬚鯨是小露脊鯨,體長4-6.5米,體重3-3.5噸。鬚鯨小目多數物種都擁有龐大的身軀,狹義的鯨就是指這些鬚鯨。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鯨下目分類表

齒鯨種類繁多,共有10科32屬近80餘種,它們長有牙齒,遊速較快,是掠食性動物。一般將體型較大者命名為“鯨”,如抹香鯨、虎鯨等。將體型較小者命名為“豚”,如海豚、鼠海豚、江豚、河豚(那種有毒的魚類學名為河魨)。大多數齒鯨都生活于海洋中,少數幾種生活於淡水裡,稱為淡水鯨,有長江江豚、白鱀豚、恆河豚、亞河豚和拉河豚。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海豚是小型齒鯨

很多人認為“海豚不是鯨”,這明顯不對。海豚不是一個物種,而是對一類小型齒鯨的統稱,它們長有突出的吻部,遊速很快,會騎浪,在經過專業訓練之後可以用於表演。

簡單來說,海豚就是一類小型齒鯨。雖然海豚與鬚鯨外貌差別很大,但它們屬於同一個類群,就像蛇與蚺一樣。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海豚科物種

海豚所屬的科就被命名為海豚科。海豚科是鯨類當中種類最多的一科,現分15屬近40種。除了各種海豚之外,海豚科裡還包括一些看起來不像海豚的物種,比如大名鼎鼎的虎鯨。

海豚科中按外型可以分為三類。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第一類就是長吻,這類物種就是我們俗稱的海豚,它們的吻部很長,體型較小。

第二類是短吻,這類物種吻部很短,只有些許突出,通常也被稱作海豚。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第三類是無吻,這類物種吻部沒有明顯的突出,長著圓圓的腦袋,體型較大,外貌看起來與海豚有很大差別。上圖就是海豚科中長相另類的物種,從上到下依次為:伊河海豚、澳洲矮鰭海豚、里氏海豚、南極A型虎鯨、南極C型虎鯨、長肢領航鯨、短肢領航鯨、偽虎鯨、侏虎鯨、瓜頭鯨。儘管看起來不像海豚,但根據演化歷程,它們仍被劃入海豚科。

海豚科最大的物種就是虎鯨。

虎鯨

是人氣很高的海洋動物,它們迅捷、靈活、戰鬥力強、性格兇殘卻對人類友好。在野外沒有發生過虎鯨襲人的事件,圈養的虎鯨有少量襲人記錄。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虎鯨沒有亞種劃分,但按照生活習性可以分為三大生態類型——居留鯨、遠洋鯨、過客鯨。其中體型最大,性格最兇殘的就是過客鯨,它們在全球海洋中游曳,喜歡捕殺其它海豚科動物和鰭腳類,也喜歡攻擊鯊魚。

虎鯨的體型如下。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雄性最長紀錄9.45米,最重10.5噸,平均漸進體長6.7-7.3米,平均漸進體重4-6.3噸。

雌性最長紀錄8.53噸,最重7.4噸,平均漸進體長5.7-6.6米,平均漸進體重2.6-3.8噸。

我國黃海海域捕捉到的最大雄性虎鯨體長6.62米,雌性體長6.1米。

但虎鯨並不是體型最大的齒鯨,目前已知的就有三種齒鯨比虎鯨更大,第一種就是名氣很高的抹香鯨。

抹香鯨

抹香鯨是體型最大的齒鯨,也是現存最大的掠食動物。抹香鯨具有很強的潛水能力,最大潛水深度2250米,一分鐘就能下潛320米,可以屏息138分鐘。但抹香鯨的深潛紀錄已經被打破了,目前鯨類潛水冠軍是默默無聞的柯氏喙鯨,最大潛水紀錄2992米。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抹香鯨外型酷似潛水艇,頭部占身體的三分之一,雌雄二態性明顯。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雄性平均體長14-16米,平均體重40-45噸,雌性平均體長11-12米,平均體重15噸。最大個體紀錄體長20.7米,體重83.5噸,據說最大的抹香鯨可以長到23米,體重可突破百噸。

很多人都知道抹香鯨是比虎鯨更大的齒鯨,但還有兩種齒鯨體型也比虎鯨大,來自非常神秘的喙鯨科(上面所提到的柯氏喙鯨也是喙鯨科的),連名字都不好記,它倆就是貝氏喙鯨和阿氏貝喙鯨

貝氏喙鯨

貝氏喙鯨是體型最大的喙鯨,屬於齒鯨小目喙鯨科貝氏喙鯨屬(槌鯨屬)。喙鯨科物種長著像海豚一樣的長吻,但比海豚更巨大,身軀近似管狀,整個外貌看起來像一根注射器。貝氏喙鯨一般在500-1000米的深處活動,捕食烏賊,潛水時間通常為25-35分鐘,已知最長可達67分鐘,可淺至2400米深處。除了換氣之外,它們很少到海面活動,對船隻具有很高的警戒心。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貝氏喙鯨出生時體長4.5-4.6米,目前已知雄性最長約12米,最重10噸以上,雌性最長為12.8米,體重12噸以上。但這還不是貝氏喙鯨的極限體型,更大的貝氏喙鯨還未被人類發現。

阿氏貝喙鯨

阿氏貝喙鯨外貌和同屬的親戚貝氏喙鯨外貌難以區分,一般只能通過分佈區域來辨別。貝氏喙鯨生活於北半球的溫帶海域,又稱北槌鯨。阿氏貝喙鯨生活於南半球高緯度海域,又稱南槌鯨。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根據少量擱淺和困在冰層裡的個體測量結果顯示,阿氏貝喙鯨比貝氏喙鯨稍小一些。成年7.8-9.7米,體重7-10噸,但這肯定也不是阿氏貝喙鯨的最大體重。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喙鯨科物種,阿諾氏槌鯨就是阿氏貝喙鯨,拜氏槌鯨就是貝氏喙鯨

喙鯨科已知的共有6屬20種,但經常有新物種被發現或舊物種被修改。總之,目前對喙鯨科家族的瞭解還非常少,它們是向深海發展的群體,潛水能力在鯨類當中首屈一指,一生中大多數時間都生活在幾百米深處的海域。除了被捕捉到或是擱淺在岸邊,很難觀察到這個神秘的群體。但根據數起擱淺報告來看,日益嚴重的海洋汙染對喙鯨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大。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2017年一頭2020千克的柯氏喙鯨出現在挪威西部城市卑爾根索特拉島海岸邊並擱淺,這是柯氏喙鯨首次出現在這個地點。當地消防人員多次將其送入深水處可它仍不斷游回來,並主動將自己擱淺。動物保護部門發現這頭柯氏喙鯨身體非常虛弱,已經瀕臨死亡,只好給它實施了安樂死。隨後研究人員對其屍體進行解剖後驚訝的發現,這頭鯨的胃中塞了30只塑料袋和其它的一些垃圾,消化系統已經被堵死。柯氏喙鯨的主食是頭足類和魚類,它們會將塑料袋看成烏賊併吞嚥下去,從而走上絕路。

比虎鯨體型更大的齒鯨,除了抹香鯨之外還有這兩種

柯氏喙鯨

喙鯨科是個非常神秘的哺乳動物群體,它們長著海豚一樣的吻部卻不像海豚那樣被人們所熟知,它們擁有極強深潛能力卻不像抹香鯨那麼出名,想要了解它們還需要更多研究,但隨著海洋汙染持續加重,這個群體可能在沉默中走向消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