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如果去過東北的話,就會發現現在的一些東北地區的村鎮名字很多叫做“某某車店,”或“某某大車店”。其實在它還未發展成村莊鎮之前,也就是民國時期,它曾是東北地區一個比較常見的住宿類的商業經營組織,並且一度曾風靡一時。

從其性質上來講,它和現在的高速公路服務區差不多,也就相當於是在某一段路中間所修建的一個能夠提供過往商隊休息住宿吃飯的地方。而從大車店這個名字也可以看出來,它不僅可以為人提供休息場地,商旅們所用的馬車,驢車也可以提供停放休息。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一、大車店誕生:源自明代的驛站,出現得益於清朝特殊的時代背景

大車店具體是產生於什麼時候現無從記載。不過從目前有限的歷史資料來看,大車店應該是源自於明朝時期所建立的驛站。在清朝中晚期的時候經過一定的改善經營,便形成了人們口中所說的大車店。

有明一代,從頭到尾都沒有對東北建立一個有效而穩固的統治,所以東北也就相對混亂,中原和東北地區的貿易往來相對較少。除非也政府指派的商隊,幾乎很少有商旅直接進東北進行貿易。而明朝為了方便基礎的商業還有通信,便在沿途之中修建了很多的驛站,為官方人員提供休息服務。

清朝建立之後,東北是他們的龍興之地,他們害怕中原人觸碰到自己的利益——比如觸動東北的“龍脈”,或是侵佔他們的土地。因此,也就頒佈了禁關令,讓東北成為了中原漢人的禁地。這就導致東北和中原地區的貿易少之又少,東北一直沒有得到發展,處於比較原始落後的狀態。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在清朝晚期的時候,統治者才想到了要開發自己的東北地區,所以開始允許漢人進入。而到了東北地區後,中原人發現東北雖然天氣寒冷,但是土地特別的肥沃,農作物產出質量有保證。而由於東北地區人口開始對物資的需求比較大,所以中原和東北地區逐漸建立了有效貿易秩序,往來的商人也比較多了,商業的運輸也就促進了沿途中的旅店出現。

畢竟東北地區並不是隨便找一個遮風避雨的地方湊活一夜就行了,必須要居住旅店。為何這樣說呢?首先在東北地區過於嚴寒,晚上如果沒有一個特定的取暖設備的話,人根本沒辦法抵抗得住寒冷。而且若沒有一個合適的落腳地,碰上了匪寇,可能全屍都留不下來。

但是普通的旅店只是能夠住人,根本沒辦法停放運送貨物的馬車,於是這種既能夠飼養牲口又能夠供人住宿的商業場所“大車店”自然就應運而生了。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二、大車店興起:雖低配卻好評不斷,使其能夠在民國風靡一時

大車店雖說與現在的服務區非常相似,但是他們的配置卻沒有現在的服務區高端。停馬車的地方和住人的地方是分開的,一般馬車住在前院,商人則是住在後院。前院有專門的看守人員幫大家看守,客人只需要單獨交一定的費用,但費用不會太高,一般人都承受得起。若是自家帶的有草料的話,別人可以幫忙投餵,若是沒有帶草料的話,也可以從大車店去購買現成的草料。除此之外還可以提供修繕車輛和縫補衣服等這些額外服務。

人住的地方也相對簡陋,一般是一個非常大的一個大通房裡面設置一個大通炕,炕上一次性則可以住上四五十個人。開店的老闆會提供一些被褥,如果不想用老闆提供的這些被褥,也可以自帶被褥。由於大車店的炕都被燒得火熱,即便在寒冷的冬天,少的蓋一點被子也都不會感覺到寒冷。人少的時候店家還會幫忙燒一下炕,若是人多的話店家一般不會燒炕,畢竟人擠人還是比較暖和的。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至於所住的房子,一般構造的比較簡單,大多都是用黃土做的泥牆,上面隨便搭些草鋪,保證不漏水不漏風。從現在的標準來說,無論消防還是安全都是不合格的。但是對於前後三十里不著村不著店的地來說,這有這樣的一個地方還挺好的。

在大通鋪的床前還會零星的擺上一些桌子,這些桌子是讓客人休息吃飯用的。而店裡面所提供的飯菜一般也比較普通。夏天就是一些時令蔬菜大亂燴,冬天就是東北有名的大燉菜了,主食有的時候是大米,有的時候是一些粗糧。客人根本沒有點餐選餐的餘地,當天吃什麼菜完全決定於大車店的廚師晚上的時候我會放上兩個桶,解決大家晚上小便問題的。

若是有女客人的話,會挨著通鋪的某一個盡頭拉一張布,將女客戶分開,有的則是會單獨給這些女客戶準備一個房間。有些稍微高端的大車店,晚上還會給大家提供一些娛樂的服務,比如說會請一些二人轉演員去進行表演。畢竟大家都辛苦一天,晚上若是能看個段子樂呵一下,最起碼也能睡個好覺。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總之,大車店雖然配置不好,但對於人們來說卻是一塊在旅途中難得的“寶地”,因為這裡至少可以滿足基本生活需要,還能接觸到來自同一個階層的朋友,更重要的是便宜,畢竟對於跑江湖的人來說合適遠比舒適重要。也正是因為這些個原因,讓大車店好評不斷,在民國時期一度風靡。

而在當時風靡的一個最為直觀的體現就是大車店出現等級分化,有了高低之分。在當時稍微上點檔次的大車店都會在門口掛上一個小籮筐,這個籮筐則是代表著此地可以住宿並且停車的意思。一般來說籮筐越多則是代表此地的配置越高級——比如說有些掛上5個筐的大車店都會配置上單間,大家也會到指定的餐廳吃飯。而且在吃飯的時候,老闆還會請上幾個本地的名角為大家來表演一番,和高端酒樓有點相似,在當時甚至有些官府人員也會入住相對高端的大車店。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三、大車店衰落:集聚效應加上行業兼併,導致大車店開始消亡

而隨著大車店的逐漸風靡,入住的人自然也就越來越多,而有人的地方就有市場,很多商戶知道大車店是一個重要的人口集散地之後,也就開始集聚在附近,給來往旅客增添一些需求,比如說有些人會賣本地特產的或者特色小吃,就和現在的商業街類似。

而我們都知道,很多時候為了更方便做生意,很多商戶都會選擇住在商鋪附近,於是大車店慢慢就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定居集聚現象。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曾經的大車店越來越大,到後來連結成了一個社會體系,形成了現在的商業集聚區或城鎮。

而除此之外,由於大車店規模越來越大,來往的人往往都是來自社會各個階層,而在民國這個亂世,到處都有黑社會,大車店這樣人口密集,商業發達的地方自然也不例外,而且有可能比其他地方更多。在這樣一個魚龍混雜的地方,要想站的住腳,自然需要一個有腕力的人出來撐場,所以在後來大車店的老大一般都會是黑白兩道通吃,兩邊地位聲望都不低。

大車店:歷史上東北的高速公路服務區,曾在民國時期風靡一時

一般有這樣的人坐鎮的大車店往往發展的更好。為何這樣說呢?因為安全。出門在外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有大咖坐鎮,這樣的大車店沒人敢搗亂,旅客不用多說會絡繹不絕的來,而一些聯帶商戶們為了顧客,同時也為了自身安全,也會向其靠攏。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弱小的大車店,要不虧本,要不被地痞干擾,都做不長久,在最後只能勢力強勁的大車店給兼併。

而以上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導致了大車店越來越少。

四、總結

而到了新中國成立後,東北的交通,比如鐵路、公路都已經形成了一定的體系,互為替代品的馬車(大車)幾乎不具備任何優勢,大車店的生意遭受到了滅頂之災,很多人紛紛轉行,大車店開始正式推出歷史的舞臺。在如今,大車店在東北已經是屈指可數了,但它卻依舊屬於東北的一個文化符號,值得我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