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昨天,初中同学丽丽又和我抱怨她父母偏心弟弟。

丽丽是家里长女,她还有一个弟弟,父母都重男轻女,这让她从小就缺少父母的疼爱。

初中毕业后,丽丽就在家帮父母干农活儿。其实,她学习很好,但父母不愿供她读书,说家里没钱,还说供她读书是浪费,早晚要嫁人。

丽丽和我说,她心里曾怨恨过父母,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她对父母的埋怨逐渐减少。可是,自从她结婚后,父母还对她“不依不饶”,总是让她出钱帮弟弟。

这一次,又是因为弟弟买房需要钱,父母让她出五万,当是替他们白给弟弟的。

丽丽当然不愿意做这个“扶弟魔”,但她害怕自己不按照父母说的做,家庭关系就不好。

我问她和老公说这件事了吗?她说,哪敢说呀?他肯定不同意的。

现在,丽丽打算借钱帮父母给弟弟买房。而丽丽打电话给我,也只是想找个人唠叨唠叨。

在我看来,丽丽的做法就是“愚孝”,那么为什么丽丽甘愿这样呢?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一起起来说说“愚孝”是怎么炼成的?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我们常说,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不好的童年需要一生去治愈。

对于丽丽来说,她就是在用付出来治愈童年缺少的爱。因为她只有为父母付出时,父母才会“看见”这个女儿。

就像小时候,她只有帮父母带好弟弟时,才会得到父母的夸奖。长大后,她还在用同样的方式,渴望得到父母的爱。

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这些被一味索取的孩子,难道不知道父母的行为过分吗?

当然知道!

丽丽也知道父母的做法很过分,否则她就不会有抱怨,更不会瞒着老公自己借钱给弟弟了。

她之所以这么“愚孝”,用武志红老师的话来说,那就是“这是他们能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

换句话说,对于丽丽来说,她想靠近父母,就是要奉献,为父母奉献,或为弟弟奉献。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在很多人看来,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而这自然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即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爱自己,那就是自己不够好。

丽丽就是这样想的。

她不接受父母不爱自己这个现实,认为父母不爱自己,一定是自己没做好,于是一味地顺从父母,迎合父母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而这就是“愚孝”。

武老师说,愚孝就是“孩子不惜牺牲自己、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地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

丽丽这个“扶弟魔”就是这样迎合父母,顺从父母“愚孝”者。

想想看,她在外面借钱给弟弟买房这件事,老公肯定会知道,即使不知道,也会影响丽丽一家人的生活,因为丽丽要省吃俭用去还钱。

可见,愚孝,不仅在牺牲自己,还在牺牲自己这个小家。

更重要的是,父母不会因为丽丽的付出认为这个女儿很好,反倒觉得这个她应该做的。

“愚孝”的人,想用“愚孝”的方式来让父母爱自己,很可能是空想。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武志红老师在《为何越爱越孤独》一书中,谈到了四种病态的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即权利的游戏、依赖的游戏、迎合的游戏和性感的游戏,其中迎合的游戏,就是“愚孝”者使用的方式。

武老师说:“所谓迎合的游戏,概括成一句话: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必须爱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这个大坏蛋。

不过,有些迎合者还没意识到后面的威胁性信息,只意识到自己在付出,在牺牲。就像丽丽,她只知道自己在为父母和弟弟奉献,不求回报。但实际上,她一直在提醒父母和弟弟,“你欠我的” ,只是双方都没意识到。

正是双方都没意识到,丽丽这个迎合的游戏才得以进行,因为她只学会用奉献来亲近父母。

其实,丽丽的“愚孝”也好,迎合游戏也罢,背后是一种恐慌。

她害怕父母疏远自己,于是在恐慌中对付出更加执着。就像小时候,父母越冷淡,丽丽越迎合,其实就是害怕父母忽视自己,不在意自己。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前面说到,那些童年没有得到足够爱的人,长大后很可能成为迎合父母的“愚孝”者,就像丽丽那样,一直在用付出和牺牲幻想着父母的爱,结果却是徒劳。

那么,对于这样的“愚孝”者,该如何走出这样的状态呢?

首先,看清自己“愚孝”的原因。

武志红老师说:“渴望实现童年一直没实现的愿望,是'愚孝'的核心原因。”而这个核心原因就是不甘心。”

就像丽丽,她不甘心父母只爱弟弟,不爱自己,她渴望父母把爱分给自己一点,这样的渴望让她执着于再多付出,多牺牲点儿,以让父母终于发现自己更值得爱,于是改变态度,爱自己胜过弟弟。只是这样的渴望终究未能如愿,因为改变父母的想法很难,尤其是根深蒂固的观念。

与其改变他人的想法,不如改变自己的想法,因为改变自己更容易。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其次,接受“父母不爱自己”这个残酷的现实。

看清“愚孝”的原因后,“愚孝”者要做的就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即不再执着于改变父母的想法,这时就会接受“父母不爱自己”这个残酷的现实。

是的,有的父母就是不爱自己的孩子,这是现实,也是真相。

对于丽丽来说,要接受重男轻女的父母就是不那么爱自己这个现实,做个明智的“愚孝”者。

当丽丽放下改变父母的渴望,接受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能更爱她这个事实,“愚孝”行为就可以终止了。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再次,学会设立界限,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愚孝”者接受父母不会更爱自己这个现实时,父母再来索取时,就要学会设立界线。

就像丽丽,如果父母要求她出钱帮弟弟买房,首先丽丽要和老公商量,看看自己家里经济情况,然后再决定是否帮忙。更重要的是,即使帮忙也不该以父母的名义,而是以姐姐姐夫名义,借钱给他们,而不是白给他们。

当然,对于“愚孝”者来说,对一味付出的父母设限,很不容易,但这是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另外,像丽丽这样的“扶弟魔”,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这个小家上,因为小家里的人才是自己生活的重心。

换句话说,过好自己的生活,是第一位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愚孝”者不要拼命地、努力地去迎合他人,以证明自己值得被爱,因为自己是否值得被爱,问问自己就好。

学会爱自己,是我们值得被爱的前提

武志红:“扶弟魔”式的“愚孝”,是这样炼成的

本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