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在歷史的發展規律中,新事物取代舊事物是必然趨勢。因此,隨著歷史的變遷,有無數的新生事物隨著時代的發展應運而生,之後又歸於平靜,人們往往只能在書中瞭解到那些距離我們十分久遠的已經消失的東西,卻不知道它們為何產生?最終又為什麼消失?

在晚清到民國的這段時期,東北就興起了一種新事物“大車店”,在那個時期“大車店文化”曾一度風靡整個東北大地,不過現在我們已經找不到“大車店”了,只能在老人們的隻言片語中瞭解到曾經確實有這種東北獨有的“大車店”。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一、大車店的背景: 滿清施行禁令,東北開發利用率低

說到東北,我們應該都清楚這是滿清的發源地,當初清朝統治者正是以東北為基礎逐漸發展壯大,之後逐鹿中原,最終成為整個華夏大地主導者的。在古代封建社會,對於“龍興之地”一向是非常看重的。清政府興盛於東北,無可厚非的認為東北就是整個大清的龍脈所在,於是為避免損傷到大清的龍脈,施行了禁關令,對東北進行了封閉式的保護,禁止漢人進入東北進行生活。

不過“龍脈說”雖是原因之一,但顯然不會是最為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一般都會是現實原因,即會影響到切身利益的因素。因此,個人認為滿清之所以封禁東北主要還是為了維護切身利益。畢竟東北地區地廣遼闊,若全部屬於自身豈不更好?為何要開放給漢人開墾呢?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但很顯然,滿清貴族畢竟人數有限,完全不能將東北土地的利用率最大化。於是久而久之,在很長時間內東北大片土地都處在荒蕪的狀態,人煙相當稀少。

不過到了後來,清朝逐漸走向衰敗,面臨著內憂外患的清政府,對於東北愈發的感到有心無力,因此對於它的管理自然也就越來越鬆弛。於是大量的人開始進入未開發完全的東北討生活,做生意,運物資,維持生計。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人中尤以山東人為甚,因為清末屬山東自然災害與戰亂(義和團運動)最為頻發,百姓最為艱苦。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二、大車店的誕生:有流通的地方,就要有大車店

言歸正傳,要運物資,自然要交通工具。但當時的科技畢竟不像現在一樣,火車,高鐵隨處可見,那個時候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還是馬車,又稱“大車”。然而馬車的性質就註定了運輸時間相當之長,於是這些做生意的人趕著馬車就需要找住的地方了,於是就有了“大車店”(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馬車不是電視劇裡那種馬車,它大致與馬拉板車相似)。

說到底大車店其實就是我們現在的交通中轉站的服務區,可以給高速路上趕路的人提供休息的地方。

看到這裡,有些人或許會槓,為什麼不能直接住在野外露宿呢?我的回答是:不現實。因為東北晚上的溫度非常的低,有時候甚至在零下二三十度,在野外的話只能凍死。再加上當時身處亂世,東北地區土匪橫生,在野外還要擔心土匪強盜什麼的,人們只有住在店鋪裡才是安全的。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之後,隨著東北的逐漸開發,商業越來越發達,行旅越來越多,大車店的需求自然越來越大,於是很多有商業頭腦的人開始創辦“大車店”。

不過當時的大車店的定址也是有講究的,不能隨地亂開。為了更好的覆蓋整個東北大地,大車店每隔四十公里才安排一個,這樣的安排就避免了大車店扎堆在一起的現象,實現了資源的合理利用,一時間大車店飽受人們稱讚,越來越紅火。

三、大車店的興盛:配置低端,卻備受歡迎

不過這裡要說的是,大車站在當時雖說是好評如潮,但實際環境和住宿條件卻不咋滴。

這其實也是無可厚非,畢竟最初“大車店“建立的目標,就是為在東北奔波的生意人、過路客提供一個短暫休息的場所罷了。而且這些人大多是在東北討生活的窮困人,沒錢,對生活也沒那麼講究。所以大車店一開始走的就是走的低端路線。

那“大車店”究竟多低端呢?這最為直接的體現在其最為關鍵的吃住上。一般來說住的就是簡單的土坯房,大通鋪,再放幾個凳子桌子,而提供的伙食,往往只有窩頭大餅蘿蔔湯鹹菜什麼的。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還有一個低端的體現則在“功能”上。要知道當時在東北討生活的除了男人也會有女人,但在“大車店”裡住宿是不分男女的,男女都是睡在一個大通鋪。即便有一些“大車店”對於女人有一定照顧,但也只是侷限於將其安排在角落,或者給她們加個簾子什麼的。

但儘管條件如此之差,居住之人依舊是絡繹不絕,因為價格都是十分便宜。況且,為了彌補環境不好的差距,“大車店”還會為客人們安排東北特色的表演節目——二人轉,這樣特色的節目也就容易讓客人忘記環境的劣勢。

再說,雖然人吃住的條件不咋的,但大車店裡馬的草料卻是上等中的上等,畢竟當時是靠馬趕路的,馬是非常金貴的,趕車人往往寧願自己苦一點也要把自己的馬照顧好。而“大車店”能夠提供上好的草料,則讓客人們安心選擇住在“大車店”。

而從以上我們也可以看出大車店經營者的厲害之處,因為對於消費者來說,舒適的環境固然重要,但“合適”更為迫切。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四、大車店的消失: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車店的轉型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大車店“這樣一個人來人往的地方同樣也無法避免。隨著時間的推移,大車店招待來往的行人越來越多。再加上當時東北身為法外之地,無人管理,相當的混亂不堪。在這種背景下,這大車店來往的行人各式各樣,三教九流,土匪混混都有。在此時,大車店也已經不再是最初為行人提供休息的地方了,它成為了各路人馬接頭獲取情報的地方。

而這樣一個逐漸混亂的地方,自然就要求大車店的當家人能夠鎮得住場子,畢竟三教九流,爭鬥是在所難免的,再加上同行相互競爭,勢力小的那些大車店在土匪混混的攪和之下同行的競爭下只能選擇關門。

就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那些勢力小的”大車店“就這樣滅亡了,留下的大車店都是當地有實力的店鋪。所以後來的大車店當家人都是黑白兩道有著深厚的關係的人,因為只有他們才不怕別人來鬧事,能夠鎮的住場子,能夠為來休息的行人提供安全。

近代風靡東北的“大車店”究竟是一個什麼店?

再然後,正是因為這些大車店的老闆能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於是就有越來越多的生意人選擇在大車店旁邊開店鋪,販賣貨物等等的小店鋪。就這樣,以大車店為核心,人越聚越多,逐漸的形成了一個個小村鎮。

而與此同時,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到了現代,隨著汽車、火車逐漸普及,同為替代品的它們有著比馬車更加全面的優勢,於是它們逐漸的取代了那些馬車,於是漸漸的大車店也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