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分奪秒 安醫大四附院上演多學科搶救接力

失血性休克、嚴重骨盆骨折、腹膜後出血……在安醫大四附院的80多天裡,22歲的患者小美(化名)經歷了瀕臨死亡的驚險,是該院多學科接力的積極救治和護理團隊的悉心照顧,把她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2019年12月28日中午11點40分,救護車尖利的警笛聲打破了安醫大四附院院區內的寧靜,一群焦慮的家屬簇擁著擔架車上的年輕女性進入搶救室。一場關乎生死的搶救接力賽開始了……

第一棒:急診聯合多學科快速搶救及會診

該院急診科提前收到患者轉院消息後,考慮患者病變累計多個系統,於是馬上邀請普通外科、骨科、重症醫學科等多個科室二線值班人員到場指導診治,開通綠色通道。

患者信息:年輕女性,既往體健,一小時前出車禍,被大貨車從背後碾過其髖部,局部腫痛,下肢活動受限,未見開放性創面,血壓74/44mmHg,心率139次/分,神智尚清但精神萎靡,貧血貌,血色素68g/L,CT示骨盆多發骨折,腰椎多發橫突骨折,無氣胸或血胸徵象。

嚴重骨盆骨折!腹膜後出血!失血性休克!重症醫學科主任王楠向小美家屬告知病情嚴重程度及隨時可能死亡的風險,立即電話通知科室做好接診準備,叮囑同事們務必要平託過床,準備開放多路深靜脈及粗大外周靜脈通道,留取標本配血,備好血管活性藥物,進行損傷控制性復甦等等,之後陪伴患者由搶救室轉入ICU。

轉接過程一切順利,重症醫護團隊配合默契,迅速完成各個技術操作,經過液體復甦和血製品輸注,小美精神狀態一度好轉,但施救者們的心情卻一點也不輕鬆。“骨盆骨折是由嚴重創傷導致的臨床危重症,損傷後出血多位於腹膜後間隙,那裡“輕輕鬆鬆”即可容納數千毫升出血卻無法經開放手術精準止血,因此這類患者早期即可因失血性休克和創傷性凝血病而快速致死,即使闖過失血關,後續也可因多臟器功能損傷、繼發嚴重感染等問題導致不良結局,病死率高。”王楠介紹。

争分夺秒 安医大四附院上演多学科抢救接力

根據搶救方案,骨科大夫將在床邊行骨盆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術,達到骨盆應力初步穩定後,血管外科要對患者實施責任血管栓塞術,而ICU的任務就是為這些專科治療的實施爭取時間。

在專科大夫們分頭進行相關準備的同時,重症團隊繼續與威脅小美生命的嚴重失血搏鬥,情況極不樂觀,患者腹膜後的出血仍在持續!當值醫護都守在小美床邊寸步不離,綜合性復甦措施繼續加強並更加精準:氣管插管輔助呼吸、適當鎮靜以確保氧供同時降低氧耗;損傷控制性復甦……

第三棒 骨科、血管外科實施手術驚心動魄

終於等到該院骨科常俊博士率團隊準備好相關器械,於床邊行外固定支架術。初步穩定骨盆應力後,還需從源頭上解決出血問題,血管外科副主任醫師王文斌已做好所有準備,大家小心翼翼地將小美送到DSA手術檯上,穿刺、置管、造影……果然,右髂內動脈在汩汩地出血,當機立斷給與血管內栓塞,反覆評估止血效果。

手術後返回ICU,繼續藥物止血、糾正貧血及止凝血障礙、抗休克(優化復甦目標,適當提高MAP以保障腹腔臟器血供)、臟器功能支持、預防性抗感染等綜合治療,由於創傷嚴重,髂內動脈栓塞術後仍有少量持續腹膜後出血,各項搶救措施絲毫不敢放鬆,動態監測,反覆調整。

第四棒 重回ICU擊退死神

殊死搏鬥,一夜無眠,各學科接力,大家總算幫小美抓住了那一線生機,但也僅僅是一線生機,冷酷的死神也不過是僅僅後退了一步。

争分夺秒 安医大四附院上演多学科抢救接力

“由於嚴重創傷和應激,小美后續又出現了急性腎損傷致無尿,心肌損傷致收縮功能下降,腹腔高壓,胃腸功能障礙,肺部感染等一系列問題,還有臨床很少見的大量異體血輸注致繼發溶血性貧血。”王楠介紹,床旁血濾替代腎臟功能,精準前後負荷調整營養心肌改善心功能,床旁支氣管鏡加強痰液引流,經驗性及目標性抗感染,胃腸功能保護和營養支持等等,依據目標導向性治療策略,各項重症專科技術輪番上陣組合進行,並參照血液科會診意見加用靜脈丙球和糖皮質激素控制溶血性貧血。經過半個多月的努力,終於將小美的各項指標調整至最佳狀態。1月19日小美再上手術檯,由骨科主任馬廣文主刀順利完成了確定性的骨盆內固定手術。

這次手術後,一切都在好轉,脫離呼吸機、減少血濾劑量、抗感染方案降檔……2月6號,小美順利轉入該院康復科進行下一個階段的康復治療。談及後續治療,小美及其家屬充滿了信心:“有醫生護士們的照顧,我很放心。後面我們就是儘量配合醫院進行治療。”對於安醫大四附院醫護人員在這段時間的精心治療與照顧,小美的愛人反覆表示感謝:“感謝醫生醫術高超,救了我們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