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人出行圖


生在互聯網時代,出國學習、經商、郊遊,是多麼普遍的事情。訂一張飛機票,說飛就飛!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別說英語,在普通話都不普及的古代,怎麼和異域人士交流呢?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下面就跟小編一起回到過去,看看先人們是怎麼溝通的吧!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1. “俺娘”是“你好”的意思?


我國第一個與歪果仁說話的人,極有可能是商期的商人。在商朝和朝鮮邊界,那時剛剛出現商品交易行為,人們交流基本靠猜。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於是,某個商人就成為了第一個能翻譯朝鮮話的人:


“俺娘哈賽喲”和“俺娘”都是朝鮮語“你好”的意思。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2. 一句話,9個翻譯官?


到了西周,商品交易越發繁榮,隨著邊境貿易越來越頻繁,西周出現了我國最早的“翻譯官”。不過那時的翻譯水平不高,無法在“中文-外語”之間進行直譯,大多數時候要輾轉翻譯好幾次。


一次,越南使者要向周文王進獻一隻白毛野雞,周文王找來了九個翻譯。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譯了9次,才翻成周朝官話,文王才聽懂。(這也太誇張了吧?......)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3. “雅言”與“通語”,開始出現普通話?


終於到了秦漢大一統時代,由於推行“雅言”、“通語”,中國漸漸有了統一的普通話。國內空前統一,可匈奴卻時常來犯。為了聯合西域各國抗擊匈奴,漢武帝決定派張騫出使西域。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張騫出使,一去就是十三年。


雖沒能完成聯合大月氏抗擊匈奴的目的,卻意外地開闢了一條通往西域各國、橫貫歐亞非大陸的“絲綢之路”。

“絲路翻譯官”也開始流行,由於路途艱險,這時候的翻譯不僅要精通語言,還要有一身武藝。


比如,數次救張騫於危難之中的堂邑父。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4. 唐三藏“佛系”翻譯官


到了唐朝,陸上絲綢之路不斷延伸:


北越天山、東通朝鮮、南達印度、西跨東羅馬帝國,東西方文化交流出現高潮,也帶來了宗教的繁榮,於是出現了唐三藏這樣敬業的“佛系”翻譯官。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5. 專業翻譯官的出現


可惜,由於長期戰亂,到了宋元時期,陸上絲綢之路走向衰落。不過,我國的對外交流並沒有因此被切斷,而是轉移到了海上。到了明朝,海外貿易開始取代陸地貿易,海上絲綢之路空前繁榮。


海上貿易,最著名的莫過於鄭和七下西洋。


鄭和的船隊到達亞、非等39個國家和地區,這對翻譯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不僅要更專業,還要有文化,起碼寫寫旅遊攻略不在話下。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馬歡、哈三等是南下的主要翻譯官。


馬歡寫的遊記《瀛涯勝覽》,還被印度史學家看作重建印度歷史的重要文獻。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6. 和珅翻譯官,為清朝爭回顏面


不知道是不是鄭和下西洋賠了太多錢,這之後明朝開始實行嚴厲的海禁政策,禁止民間進行海上貿易。到了清朝,海禁變為更嚴厲的“閉關”政策,中外交流基本停滯。


雖然不需要和歪果仁做買賣了,但官方對於翻譯人才還是很需要的。


特別是皇帝的文件批文時常需要漢、滿、蒙、藏四門語言互譯。


有一個人,就靠著翻譯才幹備受皇上喜歡,他就是和珅。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和珅不僅是優秀的翻譯官,還是傑出的外交人才。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馬夏爾尼不下跪,和珅軟硬兼施,終於達成了單腿下跪的折中辦法,挽回了大清顏面。(中國始終是禮儀大邦國啊!)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7. 民國學外語、習洋務,出現更多翻譯人才


鴉片戰爭之後,外國人靠著洋槍大炮打開了中國緊閉的大門,中國人開始被迫學外語、習洋務。


清朝末期,設立同文館,專門培養英文、法文、俄文等語種的翻譯人才,中國的翻譯官也終於從“兼職”變成了“專職”。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新中國成立後,對外交流一直是國家外交工作的重要部分。


改革開放後,對外交流更是從官方轉向民間,能說英語是國人的基本生存技能。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進入21世紀,中國與世界的交流更加廣泛、高效,大國影響力不斷加強。


現在走出國門,

即使不精通英語,

只需要攜帶一部智能手機,

或者,

一個小小的同傳翻譯器

就妥妥的啦~


古代人出趟國,沒有手機,沒有同聲翻譯器,語言不通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