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霧都孤兒》是英國作家狄更斯於1838年出版的寫實小說,世界知名導演羅曼.波蘭斯基於2005年也曾將此書拍成電影。而《遠大前程》是狄更斯後期的主要作品之一,無論在思想深度還是藝術性上都趨於成熟,創作於1861年,後被改編成電影《孤星血淚》。這兩部作品百年來被多次改編成電影、電視劇及舞臺劇。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這兩部作品講述了性格各異的主人公不同命運的故事。作者塑造了有血有肉,深入人心的兩位主人公奧利佛和匹普的價值取向及結局。奧利佛生長在貧民窟,過著飢一頓飽一頓乞丐般的生活,卻努力堅守著心底深處的純淨與高貴,最終獲得幸福。匹普因為自己的虛榮和自卑,從熱愛勞動的淳樸農民子弟墮落成追求紙醉金迷生活、虛榮上流社會的寄生蟲。


匹普“偉大前程”夢的破碎,悲慘的結局終讓他明白,擁有一顆正直、善良的心是多麼重要,而奧利佛恰恰具備了這些特質,由此可見,追求成功與幸福及少走彎路需要善良正直的品性及正確的價值觀。通過解析兩位主人公所處的環境、對待朋友的方式及結局進行價值取向的對比所給予我們的啟示意義。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01 惡劣的環境並不是隨波逐流的藉口,逆流而上還是順流而下?


兩部作品裡主人公的出身設置都是極其貧寒和窘迫,奧利佛一出生就被送到了孤兒院,在那裡做學徒卻備受欺凌,逃到倫敦後,又進入賊窩,也可以稱為剛出虎穴,又入狼窩吧!倫敦的生活,讓他陷入絕望,在舉目無親,飢寒交迫的情況下,他誤打誤撞的遇到少年亞狄,卻不曾想,一個偷雞摸狗的盜竊團伙頭目--費金看上了他的機靈,誘騙他,逼迫他行竊…..


他本懷著美好的想法來到倫敦,開啟自己新的人生,萬萬沒想到,自己遭受費金等人的拐騙和毒打,差點喪命,這般惡劣的環境,他仍沒有淪為一名盜賊,後被好心人布朗羅收養,布朗羅是一名富有的紳士,提供了奧利佛豐富的物質和良好的學習環境。匹普同樣得到了一位好心人的資助,有了去倫敦私塾學習文化,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在這個地方,或許就是奧利弗和匹普本性的不同,造就了不一樣的命運吧!


匹普和貧窮的姐姐及其姐夫喬生活在一起,某次偶然的機會,他得到好心人的饋贈,開啟了通往倫敦的“偉大前程”。在那裡,他並沒有勤勤懇懇通過自身的努力改變自己的階層,而是在自己虛榮心的作祟下,一步步債臺高築,最終破產。匹普一邊想要改變自己從農村來的習性,通過外表的改變、擁有良好的紳士禮儀和教育及漂亮的衣服,拋棄善良的姐夫喬,辜負對自己一心一意的畢蒂,就成為了“上等人”。可他並沒有抓住上帝拋出的橄欖枝,虛榮與自卑將他推進深淵。


如蘭道所言:


人,就像釘子一樣,一旦失去了方向,開始向阻力屈身,那麼就失去了他們存在的價值。


一個是霧都的孤兒,一個是有著姐姐和姐夫陪伴的幸福孩子,在命運的眷顧下,都得到了神賜的禮物,若品性不夠端正,容易迷失,就像匹普,經不起上流社會的誘惑,而錯失時機。有時候苦難可以激發生機,也可以扼殺生機;可以磨練意志,也可以摧垮意志。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02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好好地對待朋友,說不定某一刻他就是我們生命中的貴人


匹普得到饋贈後,去倫敦的路上,不想讓喬為他送行。因為他覺得自己和喬站在驛站會不匹配,正如文章所言:


“我們無須因為流淚而感到羞愧,上天自當瞭解我們的心。淚珠就像天上落下的雨露,可以把蒙在我們心頭,使我們昏庸糊塗的灰塵洗淨。這次嗚咽之後,我心頭比剛才好受多了,因為悟出了慚愧,看清了自己的忘恩負義,心境也平靜下來。如果早一些落淚,我一定會請喬送我上驛站”。


如果說這裡的匹普尚有一絲愧疚,那麼當他知道喬要去倫敦看他時,他滿臉不悅,感到心煩。因為害怕上流社會的人知道自己有這樣的親戚,此時的匹普已被上流社會迷失了人性,嫌貧愛富,即使那是曾經關愛並且一如既往關愛自己的喬。


奧利佛獲得了布朗先生的收養後,費金因為害怕奧利佛招供出實情,再次綁架了他。這時候,一名對奧利弗命運起著關鍵作用的人—南希,阻止了費金對他實施的暴行,在她的協助下,奧利弗逃出了虎口。原文描述:


費金想放狗去追想要逃跑的奧利佛,可南希攔下來說:“不許放狗!我不會讓狗把那孩子咬死的,除非你殺了我!”


作為奧利佛的朋友,南希挺身而出,使他免受傷害。而南希對奧利佛的幫助遠不止這些,她不惜冒著生命危險,讓奧利佛認祖歸宗,繼承了財產,但自己最終卻慘死在賽克斯的手中。奧利佛將南希視為自己的朋友,即使她是一名女賊。他知道她的苦楚,她的善良,他也原諒了南希為了賽克斯打聽自己的消息,使自己再次陷入困境的無奈。故事最終,奧利佛也收貨了幸福。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在《倫理學》中闡述:


“如果想做最幸福的人,這是出於其自身善良說人的天性,其友人亦是,有一個摯友則必然是其願望之一。渴望得到的必須得到,否則便成為缺憾,因此,嚮往幸福的人需要品格高尚的摯友。”

匹普的以怨報德和奧利佛的以善報惡的對比,為他們的結局埋下了伏筆。當他們同時被命運扼住了咽喉,身邊的摯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03 價值取向決定了走向,走對了路,遠大前程不是夢


匹普“遠大前程”夢破碎了導致了負債累累、精神崩潰、一病不起,當他得知贊助自己,讓自己有著“上等人”的尊貴身份的人竟是自己童年時代幫助過的那個逃犯馬格韋契時,他的世界就此一片坍塌。


而奧利弗歷經重重困難,從卑微的乞討者變成了鉅額財產的繼承人,他的善良正直的秉性,讓他的人生如開掛般乘風破浪,壞人的從中作梗反而加速了奧利佛幸福的到來。


兩者對比,成功之路有兩條:要麼靠自己的努力,要麼靠他人的愚蠢。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說:

“要正直地生活,別想入非非!要誠實地工作,才能前程遠大。”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03 幸福的鑰匙在自己的手中

狄更斯通過描寫奧利弗和匹普兩個人的命運,告訴我們人性的善良、行為的善良才是換取幸福的必備之物,真正的遠大前程不在於財富和地位,更在於擁有一顆善良、正直的心。一個真心實意對自己的朋友,一雙勤勞的雙手。面對生活,一個人不應抱有幻想,而應踏實冷靜,迎接挑戰。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也許不知不覺成為了誤入歧途的匹普,“遠大前程”的夢破碎了,應及時反省,無論時代如何變化,事世如何變遷,要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美好的品質永遠都是立世之本。

願我們經歷過人生的痛苦和磨難後,依然可以擁抱彩虹,秉持人性光芒的信念,走向幸福,走向成功。


結語:每個人的眼中,都渴望獲取牛奶和麵包,渴望實現個人價值,但我相信無論我們選擇何種方式進軍羅馬,只要心懷一顆不辜負的心,勇敢地面對生活拋給我們的苦難,擁有正確的價值取向,就像奧利佛一樣,始終秉持著善良、正確的三觀,一定能通向幸福的康莊大道。


《霧都孤兒》與《遠大前程》:幸福與成功背後隱藏的價值取向


白羊座神經質一枚,熱愛瑜伽和登山、積極的悲觀主義者,渴望用文字和運動治癒內心,如果你喜歡我,請關注我吧!

#情感寫作小能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