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大前程》丨不一樣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性格。

《遠大前程》是狄更斯最成熟的作品之一,是他比較晚期的作品。狄更斯經歷了豐富的人間生活後,對人,對周圍環境,對自己的生活經歷都有了深刻的認識,而所有他成熟的思想認識都彙總在《遠大前程》一書中

《遠大前程》丨不一樣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性格。

查爾斯·狄更斯,全名查爾斯·約翰·赫法姆·狄更斯英國小說家,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遊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 代》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前者展示了工業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描寫了工人階級的團結鬥爭,並批判了為資本家剝削辯護的自由競爭原則和功利主義學說。後者以法國貴族的荒淫殘暴、人民群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威力,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這場“可怕的大火”也將在法國重演。其他作品有《奧列佛·特維斯特》(又譯《霧都孤兒》1838)、《老古玩店》

《遠大前程》丨不一樣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性格。

這部作品原題名是Great Expectations,意思是指一筆遺產,中國把它譯成“遠大前程”。這個譯名給讀者一種印象,即作品的主人公是有遠大前程的。而事實上,這個“遠大前程”是帶諷刺意義的,應該說這部作品的主題決非僅僅是寫孤兒皮普想當上等人的理想幻滅的故事,如果這樣理解,就領會錯了狄更斯創作這部作品的意義。

我們坐在這個依稀若夢的房間裡,當年使我心惑神迷的那種奇怪的氣氛,依舊籠罩在周圍。我得悉她剛從法國回來,馬上就要去倫敦。雖然她的驕傲和任性仍舊不減當年,可是,如今她的驕傲和任性已只是為了要襯托自己的美貌,因此,離開她的美貌而要談她的驕傲和任性是辦不到的,也是談不上的——至少我看是如此。老實說,見了她,我怎能不想起我童年時代平地起了波瀾、一味痴心妄想、巴不得發財、巴不得做上等人?——見了她,我怎能不想起我做過的種種非分之想,從而看不起家,看不起喬?——見了她,我怎能不想起我時常由情生幻,在熊熊的爐火裡會看見她的臉蛋兒,在鐵砧上打鐵會打出她的臉蛋兒,在沉沉的夜幕上也會出現她的臉蛋兒,彷彿在鐵匠鋪的木窗外往裡一張,轉眼即逝?總而言之統而言之,她始終留在我靈魂最深的深處,甩不開撇不開,以往如此,至今仍是如此。

這是書中經典的一段話,讓人印象深刻。

《遠大前程》丨不一樣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性格。

少年時無意救的逃犯,成為日後讓他進入上層社會的神秘恩人。每個人都覺得他會有一個“遠大前程”,但最終富貴一場空。一個人的人生唯有種下善良和慷慨,才能收穫自己的“遠大前程”。

皮普的“遠大前程”建立在一個錯綜複雜的騙局之上,直到最後他才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麼。狄更斯把整個故事的發展寫得非常生動,以至於我覺得這本書的中後段有明顯的懸疑小說色彩。皮普是個孤兒,由她姐姐和忠誠憨厚的好姐夫--喬一起帶大。自從去一次闊婦人家後,他的心態和命運都悄然發生了變化,然而意外的好運也讓他夢想成真,在英國倫敦成為了一個風度翩翩的紳士。後來才發現在幕後安排好這一切的盡然是皮普小時候救過的一個犯人,這個犯人後來被流放到國外,是他發財以後將錢寄回英國給皮普使用。深愛皮普的他竟然偷偷跑回英國,然而危險也伴隨而來。皮普知道他的恩人身份後就知道自己的美夢終於破滅了,已經是經過良好教育的他是不會接受一個犯人的財產的。隨著皮普幫助犯人逃離英國的計劃失敗,恩人被判死刑。而皮普也從雲霄一下子落回了地上,此時的他已經是一無所有還負債累累。從窮小子到成為上流社會的紳士,再到失去一切變回窮光蛋。身邊的人的態度大多都是唯利是圖,變得非常快,唯有老實的喬始對他的愛從來沒有變。相信作者最要讚美的就是這種人性裡真愛的光輝,與之相對就是對那些世俗之人的唾棄。懂得感恩。就是這本小說留給我的財富,每個年輕人應該都能從這本書裡學到很多東西。在為財富、社會地位奮鬥,如果運氣好,取得了一些成就。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那些遠在千里之外的親人們,要懂得對他們感恩。也許,再失去一切回到遠點的時候,能夠給自己幫助和關懷的,也就只剩下他們了。


《遠大前程》丨不一樣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性格。

本篇小說的特色和精彩之處並不在於華麗的辭藻或深刻的道理,而是在於對主人公性格轉變的細膩描述。

文中,周圍環境對皮普心理的影響無處不在。小時單純的皮普根本沒有想過要躋身上流,只是想當一個好鐵匠。但自從第一次見到艾斯苔拉之後,他的心裡就有了微妙的變化。由於社會地位的巨大差距,他第一次嫌自我的鞋子太破,說話的方式不“正規”,並第一次責問喬為什麼沒有教他“正規”的說話方式。到了倫敦以後,皮普更是來了一個180°的大轉彎。他開始穿著華麗,肆意揮霍從律師那裡得到的神秘人給予的錢財,最終欠了一大筆債;他加入了一個只有“紳士”才能加入的愚蠢俱樂部,並和一個粗俗殘忍的鄉紳為了艾斯苔拉爭風吃醋;他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開始厭惡起喬來,認為喬穿著土裡土氣,舉止不合乎“禮儀”,與他接觸會有損自我“上層人”的形象;他甚至多次回去拜訪郝維辛小姐,卻從來沒有去過鄰近的喬家。當皮普的恩人出現以後,皮普的第一反應竟然不是對他的恩人充滿感激,而是嫌棄他太髒,以及他的出現打斷了自我“幸福”的生活。此時的皮普已經虛榮自私到了極點,和以前的皮普判若兩人。但皮普的內心深處還是善良的。皮普之後被逃犯的坎坷身世和他的無私所打動,幫忙他逃跑;財產充公後,一無所有的皮普應對  

細心照料自我的喬,心中又充滿了內疚和感激,從而回歸了人性之美。

《遠大前程》丨不一樣的環境,造就不一樣的性格。

結語

老天對每個人都挺公平的,皮普最後的日子依靠勤懇的工作,還是過得不錯的。我在讀到小說結尾部分的時候,還一再擔心他會和《紅與黑》裡的主人公於連得到一個悲慘的結局,當知道最後是一個一個幸福圓滿的的結局。合上書,感嘆人生的奇妙,讀萬卷書,體驗百態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