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項羽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項羽劇照

(一)

這個世界,但凡評論人物與事件,似乎皆有一個永恆標準,那就是總會有一個是非成敗,總會有一個正邪善惡!

你成功了,你的所作所為皆是正確的,你就是英雄;你失敗了,你的所作所為皆是錯誤而愚蠢的,你就是狗熊。

可是我認為歷史上許多人不能用簡單的是非成敗和正邪善惡就能概括,正如項羽。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世界似乎一直輪迴著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遊戲規則,但是——何以成敗論英雄,項羽最終失敗了,敗的很慘,他的數十萬雄兵消失殆盡,虞姬自刎,他自己身首異處,碎屍萬段,其所有功業似乎也隨著他身體的毀滅而煙消雲散。

此後,在中國文學和歷史學上凡是關於項羽的文字,其口徑幾乎相同,那就是不停的分析他政治上的愚蠢,用人上的愚昧,管理上的幼稚,失敗的必然。

許多年來,當各類書籍及許多文章幾乎異口同聲的貶斥、醜化、鄙視這個敗軍之將的時候,我始終覺得對於項羽來說,似乎虧欠了什麼。

其實,以今天的眼光看,秦始皇何嘗不是失敗者,陳勝吳廣何嘗不是失敗者,劉邦又何嘗不是失敗者......

司馬遷是漢代人,他的身上有帝王專治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記,漢代是劉邦創立,而創立大漢王朝的劉邦一生最大的敵人是誰,不錯,正是項羽。

司馬遷身上帶著漢朝皇帝帶給他的恥辱傷口,當然他最大的創傷卻是在心理,他帶著皇帝帶給他的惶恐不安寫到項羽的時候,似乎應該將項羽歸於十惡不赦之列,歸於邪惡之列,可是他把這個最後覆滅的項羽歸入了帝王將相才有的“本紀”之列。

太史公這樣評價項羽: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寐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前半部分,司馬遷對於項羽有一個比較褒獎的評價,那就是:這是一個近古以來未嘗有之人。

說白了就是:此乃神人也。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我不知道項羽的相貌,對於當代的影視劇的演員所飾演的項羽也不夠滿意,因為我確定項羽此人的氣魄和相貌在當世根本不可能找到,不是隨便找一個大個子就能代替的。

至於所謂的重瞳子也不知為何物,也不知道“力能扛鼎”的巨鼎到底有多重,但是種種跡象表明,項羽此人必然是相貌非凡,身材偉岸,力拔山兮,氣魄不凡。

在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裡,我們應該看到司馬遷的惋惜之情。

司馬遷沒有理由熱愛漢朝,也沒有理由熱愛漢武帝和劉邦,他不是為了某個時代而生。

甚至他完全有理由有著對於這個時代刻骨銘心的恨,所以,司馬遷對於項羽應該是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憤怒。

是的,如果項羽在某些方面進步一點,似乎就沒有漢朝什麼事了,似乎自己也可以躲過一個無妄之災。

也許,如果不發生什麼意外,就算項羽依然是這個滿身毛病的項羽,也不該有劉邦什麼事。

項羽曾經有多次徹底毀滅劉邦的機會,當初鴻門宴上,他只需一個眼色,也許劉邦早已命喪黃泉。

當整個世界都在譴責當初霸王的婦人之仁的時候,我卻認為項羽做的完全正確,大家同為義軍,約為兄弟,項羽在宴會上殺了劉邦,會讓自己一世威名掃地,這種不義的勝利對於項羽來說沒有任何意義。

(二)

公元前205年,在彭城之戰中,劉邦遭到了自起兵以來的最大的慘敗,楚軍依靠項羽堅毅果敢的指揮,在半日之內以3萬之師擊潰漢軍56萬之眾,殲滅劉邦主力,使劉邦陷入"發關中老弱未傅悉詣滎陽"的危機局面,劉邦手下差點被打的無兵可用,到了使用童子軍和老年兵的地步。

當初,劉邦趁著項羽在齊國作戰之際,從背後捅了一刀,佔領其老巢,這次可氣壞了項羽,可是當項羽聽到劉邦以五十六萬軍隊在他背後猛攻的時候,居然抽出三萬騎兵就回去救火了。

以三萬對陣五十六萬,是一種什麼態度,項羽根本沒有將劉邦放在眼裡,這是一種羞辱,這不是打仗,而是準備回去屠殺,那些漢軍彷彿都是一個個待宰的羔羊,只等著他們回去伸長了脖子等著被砍。

五十六萬大軍,即使是伸長了脖子等著被砍,也會把這三萬騎兵累的半死,可是,項羽做到了,這一仗註定名留青史。

劉邦被項羽打的從城西逃到城東,從城北趕到城南,一直潰逃一百公里,被趕到靈璧的時候,一條名叫睢水的河流擋住了他們的去路。他的兵為了逃命急得跳河,被大水沖走了一半,屍體疊加,讓河水為之不流。劉邦自己則被項羽重重包圍,他隨時都能成為一個小兵的刀下鬼。五十六萬兵馬,到了最後只剩他孤身一人和太僕滕公匆匆逃命。劉邦的老婆和老父親被衝散,在路上他遇到兒子和女兒,帶著他們逃命,追兵將至,一路上劉邦幾番蹬他們下車。都說“虎毒不食子”,劉邦在逃命的時候多次將自己的孩子扔下車,此時的劉邦已經不再是一個正常人,已經嚇破了膽,失去了理智和動物保護後代的本能,這就是一代皇帝劉邦,怎一個慘字了得?

這就是已經腹背受敵、陷入絕境的項羽,只用了一天,就完成了驚天大逆轉!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從此以後,劉邦喪失了正面和項羽作戰的能力,劉邦再也沒有在戰場上和項羽對戰的勇氣,他只知道自己手裡無論有多少士卒,只要面對項羽,一定會戰敗,甚至死無葬身之地,彷彿只要想到和項羽打仗就會魂飛魄散。

項羽一生打仗幾乎都是大勝仗,屢戰屢勝,無人能擋,在鉅鹿之戰中項羽破釜沉舟,以兩萬人大敗章邯秦軍三十萬。那個時候各路諸侯被秦軍圍困鉅鹿,項羽率軍力抗章邯,可是其他數十路諸侯居然坐壁觀戰,不敢一戰,因為他們都被秦軍打怕了,項羽憑一己之力,居然滅王離軍20萬,而這個王離軍團就是那個當年“卻匈奴七百餘里,胡人不敢南下牧馬,士不敢彎弓而抱怨”的強悍軍隊,並且迫降章邯20萬士兵。

而正是這些曾經被王離擊潰的匈奴騎兵,在後來劉邦建立漢王朝的時候,再一次差點讓劉邦的大軍全軍覆沒。

得勝歸來的項羽,威風凜凜,他掃視諸侯,各諸侯嚇的膽戰心驚,全部跪著拜見項羽,驚為天人。如果說敗仗,項羽一生其實並沒有敗仗,即使是最後一場戰鬥——垓下之戰,項羽被十面埋伏劉邦也不敢衝殺。

項羽僅率領28騎就突破劉邦大軍的重重包圍,一路斬殺漢軍,於萬軍中取大將首級,突圍的項羽居然憑一己之力斬殺漢軍上千人,烏江邊上躺滿了被項羽殺死的士兵,劉邦的十面埋伏其實並不能困住項羽,他依然可以全身而退,渡江而去,只是最後項羽選擇了自刎而已。

對於自己,項羽在臨終的時候這樣評價:

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劉邦病重的時候,這樣評價自己:

吾以布衣提三尺取天下,此非天命乎?

唐代詩人杜牧曾寫詩一首:“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感嘆西楚霸王項羽不肯渡過烏江、拔劍自刎的結局,遺憾之情溢於言表。

當上天已經在江水上安排一條小船,江水那邊是父老鄉親,這邊是虎狼之敵,項羽正是在這個生死關頭作出了自殺的決定。

此刻,劉邦再多的追兵對他來說毫無意義,他們沒有船。

項羽從被劉邦大軍重重包圍以來,一直拼命突圍,他有極強的求生慾望。

但是,當上天為他打開一條生路的時候,他放棄了!都說他做事一向優柔寡斷,但是這次他的決定很堅決:

——此地正是他的葬身之地。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他的歷史應該到此終結,以他的性格,不會發生任何“臥薪嚐膽”的故事。

他的失敗與滅亡,從來不是什麼“無顏見江東父老”!

而在於他明白當初自己意氣風發率領八千子弟渡江今天都會落敗,下一次即使帶著八萬子弟渡江,也會是一樣的結果!

天意從來高難問!

若論打仗,當時沒有人是項羽的對手,他是戰神,他在死前還要打一次以少勝多的戰爭。

問題是,項羽從來不是敗在軍事上。

天意難問,而人心可測。

著名學者王立群說:項羽是一個非常可用之人,卻坐在了用人之人的位置上!

就政治決策來說,這句話說的沒錯。但是,我卻在想一個問題:項羽此人,誰敢用他!而項羽此人,他又甘心被誰用!項羽來到這個世界,既不是為了用誰,也不打算被誰用。

他來到這個世界,就是為了完成他的使命。

以此而論,項羽絕對不是一個失敗者。

他是一個完完全全的成功者,司馬遷記載: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我認為此處歷史可能記載錯誤,他從來沒有打算取代秦始皇。

不錯,他生來就是那個要摧毀這個看起來大一統,卻是人間地獄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

他生來就是要毀滅秦始皇及其子孫功業的人。等到他的兵法學的愈發熟練,等到他身高八尺, 力能扛鼎,才略過人的時候,時機來了。

當陳勝吳廣揭竿而起的時候,項羽揮起了他那把復仇的利劍。在項梁的指示下將當地最高行政長官殷通殺死,項梁手裡提著殷通的頭,佩戴殷通的官印,殷通的部下惶恐不已,郡府裡一片混亂,項羽又揮刀連殺將近一百人。看到項羽瘋狂的屠殺,整個郡府上下都嚇得趴倒在地,沒有一個人敢起來,如同待宰的羔羊。接著項梁召集豪強官吏,發佈了自己反秦的義理,收集吳中郡下屬各縣精兵八千餘人,開始了他們毀滅秦朝的征程。於是才有了後來的故事:

靠著破釜沉舟,以少勝多贏得了名垂千古的“鉅鹿之戰”,不錯,我們今天似乎還在笑話秦始皇那看似固若金湯的政權,那戰無不勝的秦軍,怎麼在項羽面前如此不堪一擊,看看陳勝吳廣的快速覆滅,看看諸侯軍被秦軍打的不敢還手,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秦軍依然強大,秦始皇的大一統政權依然是固若金湯的,秦軍依然是當時世界上最有戰鬥力的軍隊,只不過他們遇見了一個破壞之神——項羽。

從史料看,如果沒有項羽,秦始皇的天下不會這麼迅速的滅亡,甚至說,沒有項羽,劉邦這樣的小股力量也避免不了陳勝吳廣的下場。

看看清代這個爛到骨子裡的王朝,在遭遇內憂外患的打擊下,在遭遇太平天國和各路起義軍的攻擊下,依然苟延殘喘這麼多年就知道。沒有項羽的秦朝也許會繼續苟延殘喘百年,沒有項羽的參與,也許所有的起義之火都會被撲滅。

正是項羽的大刀捅到了秦始皇政權的心臟,連夜坑殺二十萬秦軍,滅王離軍團,多次屠城,從肉體上毀滅了秦朝軍隊的有生力量,才徹底剷除了秦政權。秦始皇及其子孫並非完全失去人心,你看還有多少軍隊,還有多少城池在集體抵禦起義軍的進攻。這也是後來項羽屠城的原因,他自認為殺的不是百姓,而是助紂為虐者。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三)

關於項羽的敗因,後世多有非議。

呂蒙正說:楚霸英雄,敗於烏江自刎;漢王柔弱,竟有萬里江山。

呂蒙正的疑問其實答案很簡單:

前者,烏江自刎非霸王之錯,後者,萬里江山也非劉邦之能。

從古至今對於霸王的評價,我認為只有蘇洵一人高明,不愧是大文豪蘇東坡之父。

蘇洵說:項籍有取天下之才,而無取天下之慮。

不錯,項羽從來沒有做過什麼皇帝夢,他最終給予自己的封號也只是一個“霸王”而已,這個級別與他分封天下的諸侯沒有區別。

項羽知道自己的使命,推翻暴秦,分封天下,當然這個分封天下的名義不一定是他,儘管只有他有資格。

所以,楚漢之爭根本就無從談起,項羽從來就沒有將劉邦視為敵人,也沒有成為敵人的理由,所以這就很容易理解鴻門宴上項羽放走劉邦的原因。

一頭雄獅應該在戰場上撕咬,應該扼住獵物的喉嚨,但是,一頭雄獅卻難以緊緊咬住和他一起並肩作戰的戰友,那不是他的職責。

項羽之所以能毀滅秦朝,其主要原因是一種強大的內驅力,這種內驅力就是那對於秦王朝的骨子裡的仇恨。“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秦始皇滅六國,流淌多少鮮血,砍掉多少人頭,多少生靈塗炭,作為六國中最大的楚國,在被毀滅之時有多慘,只有楚人極其倖存者知曉,可以肯定的是,項羽祖上在秦始皇滅六國的過程中慘遭者眾多。

項羽為楚國大將項燕之孫,而這個家族世代為楚國將領,當年楚國的生死之戰,正是項燕和秦國的王翦的生死對決,在這場對決中,項燕最終兵敗自殺。

這也是項羽在起兵之際,其部下為何可以以一當十的原因,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為什麼會絕無僅有的出現“破釜沉舟”的深層原因。

他們不是來打仗的,也不是來領軍餉的,更不是來賺取功勳的,他們是一群毀滅者,所以才有了那一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他絕對沒有想過當什麼皇帝,更不會想到去建立一個類似於秦代的大一統王朝,因為他親眼見證了秦始皇的大一統王朝的種種罪惡行徑,並親眼見證了大一統王朝的覆滅。

後世一直批判項羽的種種惡行,包括焚燒秦朝那巍峨的宮殿,大火持續多日不滅,那一把火燒得好,因為項羽和劉邦都知道那是秦王朝毀滅的原因。

項羽認為自己的使命就是讓這個世界重新回到某個正確的時代,他的使命就是重新調整這個似乎已經混亂的時間線。也許在他看來秦朝和大一統就是一種錯誤,他不會重蹈覆轍,成為另外一個秦始皇。

可是劉邦卻認為項羽是他最大的敵人,從那個英武的身影進入他的眼簾那一刻就是,劉邦從來沒有想過自己作為秦朝的公務員,秦代會如此快速的毀滅。

所以在項羽身上才會發生那樣的悲劇,自己封的漢王對自己趕盡殺絕。當英雄碰到無賴,有理說不清,有仗打不贏。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劉邦劇照

劉邦何人,連同他的夫人呂后皆是何人。

如果說項羽算得上是野獸,那麼項羽從來不是和野獸搏鬥。

在中國的西南地區,一直流傳著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東西,這種東西叫做——蠱。

據說當地制蠱人會選擇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到野外捕捉老鼠、蝴蝶、蜥 蜴、蠍子、蜈蚣、毒蜂、馬蜂、藍蛇、白花蛇、青蛇、吹風蛇、金環蛇等許多有毒動物,或者取3種毒物便足夠:“世傳廣粵深山之人 ,於端午日以毒蛇、蜈蚣、蛤蟆三物同器盛之,任其互相吞食, 俟一物獨存者則以為蠱,又謂之挑生蠱”,將毒物放在一個陶罐內,讓它們互相咬打,吞食,直到剩下最後一個活的為止。

我認為劉邦及其夫人呂后就是世間的一種蠱,一種經過特殊製作的毒物,而且是世界最惡毒的毒物。

劉邦和呂后就是就是和所有動物放在一起,最後剩下的那個蠱。這種東西不能稱之為動物,而是一種帶有邪氣的毒物。

在劉邦死後,呂后殘殺了劉邦的戚夫人,命人砍了戚夫人的手腳,挖了眼睛,燻聾耳朵,灌了啞藥,最後扔到豬圈,將戚夫人當做“人豬”,其心腸之狠毒超越了之前朝代的所有女人,呂后,被後世稱為“毒後”。

當年劉邦殺韓信下不去手,最後是呂后一手操控殺掉韓信,導致那個一手締造大漢的韓信慘死。彭越劉邦也不忍心殺,準備流放,但是呂后力主要殺,以絕後患,而且要剁成肉醬,滅三族。

當然,這些人最後也沒有好下場,那個惡毒的呂后最後也被滅絕三族。這些人在歷史上從來不是什麼勝利者,他們不過是在進行罪惡的輪迴!

所以作為最後的勝利者,劉邦極其整個集團在歷史上留下的都不是什麼光彩的形象,整個集團內部陷入互相殘殺的醜聞。他們贏的不光彩,贏的太過醜陋和血腥。

而作為失敗者的項羽,卻敗的光明磊落,死的瀟灑,在中國的劇本中會出現那令人肝腸寸斷的“霸王別姬”,卻不願意去表演如何像呂后一樣將一個美貌的女子製作成“人彘”的過程,項羽有情有義,劉邦集團則齷齪變態,已經非正常人類所為,為世人不齒。

劉邦與項羽的故事恰恰印證了那句著名詩句: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證,高尚是高尚者的墓誌銘。

你給我講道義,別忘了我是地痞!

你給我講人性,別忘了我連老婆孩子都可以扔掉!

你給我講愛情,你愛你的虞姬,我只喜歡女人的肉體,我才不管自己老婆當初下嫁自己的恩情,在失敗時我將她們母子拋棄,在奪取天下後,還是把你們拋到一邊去!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項羽與劉邦,楚漢之爭,其實是中國第一英雄對陣中國第一人渣!

可惜當世第一渣男還是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但是,古往今來,在老百姓的心裡似乎一直對這段歷史心存芥蒂,他們不甘心西楚霸王敗得如此慘烈,他們不甘心一個毫無德行又毫無能力的劉邦取得勝利!

項羽死後,劉邦親自主持項羽的葬禮,這個昔日的大英雄終於被自己剁成了肉醬,這個當初攜手聚義的兄弟終於被自己殺了,自己獲得了最後的勝利果實,但是這個時候劉邦並非欣喜若狂,而是傷心的痛哭流涕,有人說,這是劉邦在作秀,劉邦此時其實已經沒有必要作秀,他已經成為了最後的王者,無需給任何人作秀看。我認為,劉邦的痛哭實則為百感交集:既有逼迫自己的兄弟加戰友自刎身亡在道義上對於劉邦來說給他帶來深深的內疚;而霸王為世人敬仰,也為自己敬仰,所以殺了這樣一個大英雄,這裡又有深深的自責;當然,也有自己情緒的一種宣洩,一種喜極而涕,這麼多年來,這個曾經讓自己發瘋一樣逃命的戰神,此刻只剩下一個頭顱供自己憑弔。

這個世界一直有“楚漢爭霸”之說,看起來勝利者可能是劉邦,但是霸王從來都是項羽,這個不用爭。

後世對於西楚霸王的覆滅,總會存在一種錯覺,他這樣一位神人,誰又能戰勝他呢?

所以他的失敗最後讓人們心有不甘,總會讓人們覺得惋惜,流傳至今的象棋棋盤上,總會標上“楚河漢界”四個大字,似乎想讓後世的人有機會進行一次又一次翻盤的機會。

項羽的烏江自刎,是要告訴這個世界:

沒有人可以殺死他,除了他自己!

當然,在他意識裡,還有一種力量,那就是天意。

看看他的絕命詩: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清照有詩: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霸王無論生死,無論成敗,他都是一個大英雄——所有人都會死,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真正的活過!

所有的人都會死,但是許多人活著的時候,已經死了!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霸王別姬

在項羽放棄回到江東的時候,他將跟隨自己七年的寶馬送給亭長,他依依不捨的摸了一下馬頭然後返回戰場。

看到自己身邊的叛徒,那個呂馬童,此刻帶著漢軍火急火燎的想殺了自己,急著領功,便大叫一聲:若非吾故人乎?吾聞漢購我人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這就是著名的:寶馬贈亭長,頭顱送故人。

項羽知道劉邦連同跟隨在劉邦身邊的都是些什麼貨色。

歷史上的這個片段,為我們展現一個有情有義的悲劇英雄形象,而那些所謂的勝利者,他們苟活的生命將繼續著互相殘殺的無恥遊戲!

項羽用他的寶劍自刎,鮮血四濺,給中國歷史抹上了濃厚的一筆,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他以自己看起來完全失敗的形象完成了自己在使命上的最大勝利!

戰神項羽:可以被毀滅,卻不可以被打敗

2017年12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