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


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

人們一說到三角戀、婚外情、私生子等,都會下意識地感到排斥,認為這是不道德的。但是我在小說《蘋果酒屋的規則》中讀到這些內容時,卻絲毫沒有排斥感。這並不意味著我認同三角戀、婚外情,只能說是作者講故事的技巧非常高明,高明到讓我在無意識中忽略了對三角戀、婚外情的不道德感,而將心思集中到小說的情節、主人公的命運上去了。

《蘋果酒屋的規則》的作者是約翰·歐文,他是當代文壇無可爭議的小說宗師,被公認為在世作家中數一數二的角色。他的作品被翻譯成35種文字,在贏得文壇推崇的同時也深受大眾喜愛。歐文作品曾三次入圍美國國家圖書獎,1980年憑藉《蓋普眼中的世界》摘得桂冠。同時,歐文也是一名傑出編劇,1999年以《蘋果酒屋的規則》拿下了奧斯卡金像獎改編劇本獎。評論界認為歐文是罕見的承襲了現實主義文學精髓的作家,將他譽為“狄更斯再世”。

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

約翰·歐文以《蘋果酒屋的規則》獲得奧斯卡改編劇本獎

《蘋果酒屋的規則》講述了一個在孤兒院長大的孩子成長的故事。荷馬·威爾士,出生在聖克勞茲孤兒院。這是一所特別的所孤兒院,它收留的是那些出生在這兒,卻又被母親遺棄的孩子。孤兒院的院長,韋爾伯·拉奇,同時也是聖克勞茲醫院唯一的醫生,他既幫助懷孕的婦女接生嬰兒,也幫助一些可憐的女人墮胎。

荷馬·威爾士有過幾次不幸的領養經歷後,就一直留在了孤兒院。拉奇醫生深愛著這個孩子,把他當作自己兒子一般愛著。他告訴荷馬·威爾士,要做一個有用的人。荷馬·威爾士牢牢記住了拉奇醫生的話,他一直在思考,我怎麼才能做一個有用的人?

12歲時,荷馬·威爾士開始擔當起管理孤兒院的重任。他了解孤兒院的一切,包括前來尋求幫助的準媽媽們,他都能安排的妥妥當當。後來,他還代替拉奇醫生,為孤兒院其他的孩子夜讀,為男孩子們讀《遠大前程》、《大衛·科波菲爾》,為女孩子們讀《簡·愛》。

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

電影《蘋果酒屋的規則》劇照

與此同時,孤兒院的拉奇醫生、愛德娜護士與安琪拉護士都一直在保護著荷馬·威爾士,儘量不讓他過早的瞭解到世界黑暗的一面,比如說墮胎。直到荷馬·威爾士十三歲時,他有一次在幫醫院倒垃圾時,一個約莫三個月大的胚胎從垃圾袋中掉出來,他捧著它,去找拉奇醫生,問這是什麼。拉奇醫生向他解釋到:這是上帝的工作。此時,拉奇醫生認識到:教育荷馬·威爾士,告訴他一切,讓他明辨是非,是極為重要的工作。

拉奇醫生開始安排荷馬·威爾士跟隨他學習醫術,給拉奇醫生做醫療助手。當然,在荷馬· 威爾士面前,拉奇醫生也不再忌諱墮胎手術。他不僅教荷馬·威爾士接生手術,也教他墮胎手術。在拉奇醫生悉心教導下,荷馬·威爾士的醫術進步很快。一次在拉奇醫生外出不能及時趕回時,他還完美地為一位早產嬰兒進行了接生手術。

荷馬·威爾士雖然不反對,甚至贊同墮胎手術,但是他拒絕親手為孕婦做墮胎手術。理由並不是這種行為違反了當時美國的法律,而是他認為,哪怕是胚胎,都有自己的靈魂。對此,拉奇醫生與荷馬·威爾士二人的態度高度一致。他對荷馬·威爾士的態度給予了極大的尊重,沒有或強或軟的要求荷馬·威爾士改變觀點。

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

電影《蘋果酒屋的規則》劇照

當荷馬·威爾士一天天長大,拉奇醫生、愛德娜護士與安琪拉護士都認為他不能再呆在聖克勞茲,需要去見識一下廣闊精彩的世界。機會很快來了,一對年青人,華力和坎蒂,來到了聖克勞茲,尋找拉奇醫生的幫助。在他們離去時,荷馬·威爾士便隨著他們一起離去,來到了觀海果園。自此,荷馬·威爾士便在觀海果園住了下來。

在觀海果園,他看到了從沒看到過的大海,吃到了從沒吃到過的龍蝦。他看到了世界的精彩,也看到了謊言、荒謬甚至人性的醜惡。最後,他還愛上了一個不該愛上的女孩,坎蒂。

荷馬·威爾士、華力、坎蒂陷入了痛苦的三角戀。荷馬·威爾士以為自己會一直遠遠地愛著坎蒂 ,然後看著她和華力步入婚姻的殿堂。可是命運弄人,二戰爆發後,華力參軍,當了一名戰鬥機飛行員。在一次執行任務時,他的飛機被日軍擊落。人們以為他犧牲了。

荷馬· 威爾士與坎蒂在痛苦中慢慢走到了一起。而當坎蒂發現自己懷孕後,卻又傳華力的消息,原來他還活著,只是癱瘓了。荷馬·威爾士痛苦地決定退出,但是他要求坎蒂秘密生下孩子,對外則宣稱是他在聖克勞茲孤兒院領養的一個孩子。

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

電影《蘋果酒屋的規則》劇照

華力回國後,坎蒂在感情與道德的壓力下,與華力結了婚。而荷馬·威爾士則帶著孩子,也與他們住在一起。三人繼續糾纏在一起。華力,對荷馬· 威爾士與坎蒂二人的感情,心知肚明。但他同樣也明白,如果將三人的挑明,則會讓三人都陷入深深地痛苦之中,荷馬· 威爾士與坎蒂二人在對他的愧疚之中,也不會繼續在一起。華力不願意傷害他們二人,於是他裝作不知,讓三人繼續勉強維持著脆弱的平衡。

而在聖克勞茲孤兒院這邊,拉奇醫生、愛德娜護士與安琪拉護士都已漸漸老去。為了繼續幫助那些意外懷孕的人們,拉奇醫生開始動作了一個計劃,讓荷馬·威爾士改頭換面,接手聖克勞茲孤兒院及醫院。計劃很順利,唯一的障礙就是荷馬·威爾士依舊不願意親手實施墮胎手術。

對此,拉奇醫生雖然著急,但依舊沒有強迫荷馬·威爾士答應自己。直到有一天,拉奇醫生因意外去世了。荷馬·威爾士痛苦萬分。他想到拉奇醫生一輩子,為了幫助那些意外懷孕的婦女,獨自默默承受著各種來自法律、道德、宗教的責難與壓力,保護與尊重每一個人的尊嚴。他開始懷疑自己,如果身邊的人需要有人站出來,從事上帝的工作(墮胎),他是否願意扮演上帝的角色?

有時候,我們總是需要經歷一些事情,承受一些痛苦,才能明白自己該作如何選擇。荷馬·威爾士回到了聖克勞茲孤兒院,成為了新的院長及醫生。他和拉奇醫生一樣,既幫助懷孕的婦女接生嬰兒,也幫助一些可憐的女人墮胎。他終於真正理解了拉奇醫生的行為與人生準則。

在我們的一生中,成為英雄的究竟應該是我們自己,還是他人?很多人一生都沒有想明白這個問題,荷馬·威爾士在他生命中一個至關重要的人離開後,才明白過來,終究是要自己成為自己的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