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百忍遺風,忠孝滿田


汪滿田,位於歙縣裡東鄉溪頭鎮的西北部,北枕歙縣北部第一高峰——上陽尖,東接溪頭鎮大谷運村,西靠桂林鎮黃村、上豐鄉巖源村,南與溪頭鎮桃源村接壤,發端於上陽尖東麓的布射水自東北向西南穿村而過;所謂百忍遺風、忠孝滿田,然也。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汪滿田一隅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汪滿田全景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布射水穿村而過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汪滿田入村村口


1.現狀情況


自2008年撤村並村之後,與汪滿田同源同宗的木嶺後村併入汪滿田,形成了現在計兩千餘人口的大村。木嶺後,系望嶺後的訛音,當地方言“望”與“木”同音;古時,汪滿田山高地狹,先民們便翻越村後的山頭,在上陽尖南麓山嶺開闢了大量的茶園耕地,每天村裡的男人們上山幹活,傍晚婦女們便爬上村北山頭,向山那邊望去,遙望在遠處地裡幹活的男人並喊回家吃飯,望嶺後、木嶺後系由此出。由於木嶺後山上的土地越來越多,一些汪滿田的先民便相繼在山上建立土牆瓦舍,即所謂的徽州土樓,經幾十上百年,儼然成為一大村落。


在2012年公路通車之前,木嶺後村曾經是整個歙縣地區最偏僻的村落之一,山高路遠,不通公路,導致了山上大多村民遷出,在溪頭鎮西坡村附近形成了一個移民村落,是汪滿田村在外的一塊飛地,從行政上來說依然屬於汪滿田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圖文無關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這裡是黃山毛峰的優質產區——地理上同屬於黃山東麓,與徽州區富溪、歙北許村等都處於同一緯度線。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木嶺後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木嶺後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五年前,在木嶺後拍的老人,可還在否?!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五年前,木嶺後留守的婦女兒童


2.汪滿田淵源


汪滿田,古名滿川,川,四周高山的窪地也,古徽州許多村落皆有“川”字,如竦川、英川、谷川等,又徽州的“川”與“坑”同義,故竦川、英川即現今的竦坑、英坑,此且不表。汪滿田村系歙縣裡東鄉溪頭鎮汪氏聚居地,村民大多以汪姓為主,凡裡東鄉汪氏,皆出汪滿田。(PS:2016年資深媒體人汪冬蓮女士以其老家汪滿田為藍本寫了《滿川田記事》一書,這是一部深刻反映農村社會變遷的紀實作品,是對中國大轉型時代農民命運的深入白描。)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夏日大雨後的汪滿田風光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汪滿田布射水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布射水裡看滿田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平常大門緊閉的汪氏宗祠


3、七世同堂


汪氏程家婿,乘(程)鳳以傳祚;婺源再來奴,接續汪氏宗。


汪滿田汪氏的遠祖系名震古歙州的唐上柱國越國公汪華,徽州汪氏皆汪華之後。傳言,南宋末年汪滿田先祖係為當時村中程姓宗族的女婿,或許在那個時候汪滿田所在並不叫汪滿田,可能叫“程滿田”������。時汪滿田首遷老祖汪氏亨公落魄不堪,輾轉至汪滿田寄居於程氏宗族,半年後,程家主人見汪亨帥哥雖然落魄,但卻一表人才又謹慎法肅,便以女嫁之。後來汪亨生誠讓、誠正二子,乃家於汪滿田。亨傳四世,子孫即盛。後因各種原因導致該支系衰弱(似元末明初時候)。

二遷祖系婺源大畈支系汪奴,又名應奴,後人嫌"奴"字不雅,改為"臚",字殿傳。其父潤一,字陽,為宦泉州,時值“海賊叛作,遭難散逸,潛歸新安”,於元大德四年(1300)投奔同宗支派汪亨而遷入汪滿田,初時靠傭工和為人殮屍度日。奴生七子,其中第二支傳八世在村中衍成大族,成為今日汪滿田村之主體。


族者主要是僧保一支,自僧保父汪其葉至汪添祿曾演繹出當時名動徽州府的"七代同居"佳話。汪添祿支族因"七世同居"之表彰,而名宗祠"雍睦堂",後擴建為總祠,即今汪滿田現存唯一的祠堂,正在翻修,以聚宗族之香火念力。


大孝汪滿田即從汪添祿起,時汪氏家主汪添祿,上下七代,數百口人,七世同堂、七代同居,勤儉耕讀,孝義相處,立家法,敬友鄰,睦家人,百婦同織、百犬同牢,名動徽州府。時徽州知府大驚不已,問何以故,答曰:無他,唯有孝老敬上、父義母慈、兄友弟恭耳。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汪氏宗祠雍睦堂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如在。雍睦堂裡的毛澤東像:該像連同基座高約三米,當年(大約是1968年)農業學大寨時候,中央獎勵安徽省兩個毛澤東像,其中一座就落戶汪滿田,時任村支書汪在君(已90多歲高齡,2016年被評為全國好人)帶隊去運來的,至今已五十年了,儼然成為了汪滿田的印象之一。每次去汪滿田都要去雍睦堂給毛爺爺鞠躬。在這裡,有一種紅色的基因久遠的傳承。


4、忠孝相傳


以忠孝節義傳家,系汪滿田祖訓,矢志不渝。


在革命戰爭時期,汪滿田所處地區山高路遠,與上豐鄉巖源地區形成左右兩翼,成為皖南地區著名的紅色根據地,在松原橋頭的西山降和木嶺後村擁有兩座烈士紀念碑。在戰爭時期,湧現了無數革命先烈,無數汪滿田族人為了革命事業英勇獻身。(九十多歲高齡的村老支書汪在君義務守墓近六十載,被評為“中國好人”。)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汪滿田村松原橋頭的烈士墓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木嶺後的烈士墓


家國大義,忠孝之名,薪火傳承,不同凡響。


和其他裡東鄉各古村落一樣,汪滿田民俗亦豐富多彩,以農曆六月一十的飽熟節和元宵節的嬉魚燈最為聞名,兩者看起來關係不大,其實暗合汪滿田祖訓,以孝義傳家。不論是飽熟節制作米粿、包子以饗十里八鄉的親朋還是元宵節嬉魚燈敬天敬先敬神、聚合親朋玩樂都是忠孝節義在血脈裡的傳承,是傳統忠孝的顯化於行,然後永久傳承。


近年來,汪滿田因其優越的自然環境,所產茶葉、菊花等質量優等,在有志之士的主動作為之下,以村為名,創辦了“汪滿田Warmtea”的茶葉系列品牌,有效增加了裡東鄉地區農產品的競爭力,不僅福澤本村,更福澤整個裡東鄉桑梓;這又未嘗不是汪滿田祖訓孝義傳承的體現之一。


忠孝之名,薪火相傳。願汪滿田這座千年古村落持續傳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其已然燎原。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徽州古村】歙縣汪滿田村——曾經七世同居,還有兩座烈士紀念碑

謝謝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